回覆列表
  • 1 # 張彩13

    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撥五嶽掩赤城。天台四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

    這幾句寫天姥天的雄奇壯麗,是為實寫,也是正面描寫,從而點出入夢之緣由。從瀛洲入筆,就以虛襯實。“我欲因之夢吳越”至“仙之人兮列如麻”,寫夢中游歷天姥山的經過。湖月,海日,山徑,層巔……如此虛幻,令人目眩神迷,驚訝莫測。“越人語天姥,雲霓明滅或可睹。”

    透過描述越地的人談論天姥山的景象來側面烘托了此山的雄偉壯觀。

  • 2 # 快樂男人806

    《陳東·大雪與同舍生飲太學初筮齋》

    原文|

    飛廉強攪朔風起,朔雪飄飄灑中土。

    雪花著地不肯消,億萬蒼生受寒苦。

    天公剛被陰雲遮,哪知世人凍死如亂麻!

    人間愁嘆之聲不忍聽,誰肯採摭傳說傳達太上家?

    地行賤臣無言責,私憂過計如杞國。

    揭雲直欲上天門,首為蒼生訟風伯。

    天公倘信臣言憐世間,開陽合陰不作難。

    便驅飛廉囚下酆都獄,急使飛雪作水流潺潺。

    東方日出能照耀,坐令和氣生塵寰。

    這是陳東在大雪天與太學同窗飲酒時的抒懷之作。詩中以眼前風雪肆虐聯絡到朝中奸臣當道,皇帝昏聵,百姓受苦,國家危亡的政治局勢,表達了清除奸臣,為民請願和復興國家的願望。

    全詩可分為四節。

    前四句為第一節,由眼前風雪聯想到蒼生寒苦。

    第一、二句猶言飛廉風神以強大的威力颳起了凜烈的北風,於是北方的雪花便飄飄灑灑落滿了祖國的大地。

    這兩句既是承題的實寫,也是用自然界中凜冽冷酷的風雪來暗示奸邪橫行、讒佞得勢、金兵南侵的社會現實。連用兩個 “朔” 字,寫風雪來自北方,亦暗示災難也起自北國,一語雙關。“強攪”二字,顯出邪惡勢力和侵略者的強大,也透露了形勢的嚴峻,讀來令人驚人!

    第三、四句則順勢遞進一層: 冰雪在地不肯消融,天下億萬百姓就備受寒冷的悽苦。在此,作者同情民生疾苦的思想感情毫不掩飾地表達出來。“億萬蒼生受寒苦”一句是這一節的肯綮所在,前三句均寫風雪,其目的是要落到 “蒼生受寒苦” 的抒懷上來。

    接下四句為第二節。

    緊承上節寫人間凍死者多如亂麻,而主宰世界的天公哪裡知道,他已被陰雲遮蔽住; 人們愁苦怨嗟之聲已不忍卒聽了,有誰肯把它採集起來轉告皇帝? “天公” 借指當朝皇帝,“陰雲”借指當權的奸臣蔡京等“六賊”,從皇帝到朝臣,均不關心人民死活,連人民痛苦愁嘆的聲音也傳不進統治者的耳朵,政治上如此的昏庸腐敗,不能不使具有愛國愛民思想,具有社會良心的青年知識分子陳東極大擔憂!

    第九至十二句為第三節。

    這四句用了欲揚先抑的手法,先說自己是地位低下的小臣,沒有進言諫君的責任,私下的過度憂慮就如杞華人憂天一樣,完全沒有必要。

    但是,奸邪的橫行當道怎能容忍,人民的困苦豈容忽視?位卑不敢忘國憂! 作者義不容辭,怒不可遏,要撥開陰雲,直上天宮,首先為老百姓控告風神的罪惡。後兩句仍用了雙關的手法: 寫 “雲” 實是寫當道的奸佞小人,“天門”指朝廷皇帝,“風伯”又指禍國殃民的權奸。一語雙關,詩歌更加形象、生動和含蓄。由於先抑後揚,更突出了作者道義在肩,為民請命的凜然正氣和不計個人得失的無畏精神。

    最後六句為第四節。作者對皇帝懷著幻想,希望能夠革新政治,懲辦奸邪,造福黎民,復興國家。先用一個假設。“倘信”,倘若相信。“開陽合陰”,開放Sunny,合閉陰霾。此句謂實行英明的決策,消除黑暗邪惡並不困難。

    接下兩句具體闡明自己的辦法:要囚禁風寒,消融冰雪。最後,言只要政治昌明,Sunny普照,人間社會便會溫暖如春。這一節可看到作者的政治熱情和美好願望,看到他對國家、對人民的赤忱。

    作者對皇帝雖有期望和幻想,但仍心存懷疑,不敢肯定,可見現實中,皇上給人的失望太多了。

    這是一首古體詩,其自由的形式與詩人激烈跳蕩的思想感情很相宜,在音韻上也很有特點。

    全詩四節,換了四韻。第一節的 “土”、“苦” 和第三節的“國”、“伯”,其韻都屬合口呼,第二、四節的韻腳字,“麻”、“家”、“難”、“潺”、“寰”都是開口呼。

    如此開合相間、變化錯落,不僅增添了詩歌音韻的美,而且還契合了詩人感憤憂思的心理變化。

  • 3 # 一闊咻咻

    這句話的意思是,等到太陽從東方升起之後,所有的一切東西就會變得更加的美好,我們的人生就會得到更多的樂趣,看到周圍有趣的事物,整個人變得更加的充滿鬥志,想要去完成更多的事物。所以說,太陽不僅僅只是一種熱量提供者,還是我們生活中的嚮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廣汽菲克負債逾80億將破產,Jeep中國產車產銷量為何跌至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