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樂音坊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先說一個網路段子“我都被包養了,還努力幹嘛!”

    換句話說就是我都被阿里收購了,要什麼有什麼,我還努力幹嘛啊!

    我們再來說回這個問題,現在的投資者追求的都是高收益高回報,很少有人向馬雲創業時代的夢想和情懷了,而且現在的網際網路格局已經形成了BAT一覽眾山小的格局,創業公司要麼脫穎而出被收購,要麼就是還未出殼,就死在胎中。

    我們在說說阿里這些年的收購:

    2005年收購雅虎中國。

    2006年口碑網被淘寶併購。

    2009年萬網被阿里收購,成為阿里雲。

    2014年天天動聽被阿里收購更名為阿里星球。

    還有很多,比如豌豆莢,pp助手。最近又傳出阿里收購餓了麼!

    其實如果你要是縱觀全域性,從長遠來看,阿里應該是在佈局,比如外賣市場,如果收購餓了麼成功,將會成為國內最大的外賣平臺,還是現在的阿里雲已經是全球第3大運服務商。還有就是阿里在微博,優酷,UC瀏覽器等上面的佈局,長遠看來無不是和騰訊進行正面對抗。

    至於市場份額在下降,這個說法有點籠統。

    區域性來看個別收購的企業市場份額在下降,但是整體佈局來看,相對雲阿里要整合市場來說,微不足道。

  • 2 # 逆流成河61

    這就是阿里跟騰訊的區別,這方面騰訊相對來說要靠譜很多,大多數都是透過合作來進行共贏。阿里剛好相反,阿里都是透過投資入股等來達到最終吞併,讓創始人慢慢出局最後的結果就是大多數公司為了配合阿里戰略而放棄了當初創始人的發展方向,而且隨著創始人的出局也會出現一些外行領導內行的情況發生,很多時候對這些公司是致命的。

  • 3 # 巴蜀之道

    我告訴你為什麼? 只因為對手是騰訊 騰訊直接QQ微信授權直接就把這些軟體搞的要死不活,你所謂的這些軟體全是騰訊有同類軟體而且大力搞的東西,這就是為啥說社交軟體是阿里巴巴的痛,好在電商是騰訊的痛,否則騰訊依靠QQ微信使用者黏度一通網際網路天下不是不可能。阿里巴巴現在幾乎不怎麼投這樣跟騰訊能授權使用者的軟體公司了,一旦扯上朋友圈,馬上就變得極度不公平,阿里巴巴只有防守而沒有反擊,先天不足已經決定很難打贏這些仗。

  • 4 # 福澤九州

    感覺這個問題本身就有問題。怎麼可以說阿里收購的網際網路公司市場份額都在下降呢?隨便就可以舉出一些例子來說明不是這樣。

    你保證不是想黑阿里吧。

    很多人確實不能正確的理解阿里,這不怪你。

    阿里的格局很大,很正。阿里很強。

    所以,我們要做的就是該幹嘛就幹嘛去,少為阿里操心。阿里自己就會強大。

  • 5 # 532967329

    縱觀阿里的收購,主要以彌補短板與競爭對手抗衡。被收購後發展不好,估計有兩方面的原因:

    一方面,網際網路是寡頭競爭的行業格局,BAT三足鼎立,在已有領域很難後來居上。如搜尋,阿里收購雅虎中國,之後併入UC,都難以撼動百度的霸主地位;加之騰訊將搜尋業務出售給搜狗,360成立搜尋,對於阿里而言,雪上加霜,搜尋的蛋糕越來越小。

    另一方面,阿里似乎在全新領域打造獨角獸沒有天賦。天天動聽在智慧手機之前具備獨角獸的先天優勢,可在收購後成為阿里星球,從音樂走向了粉絲明星。而競爭對手QQ音樂以及後來的網易雲音樂如火如荼。

    這裡有產品決策方面的失誤,也有政治鬥爭的犧牲,阿里在投資併購方面似乎遜色於騰訊。騰訊將搜尋給搜狗,將電商給京東,主打自己的優勢領域,把不擅長的給合作伙伴,並在流量和資金上全力支援,達到合作共贏的局面。

  • 6 # 道總有理

    阿里收購或控股的公司,很多都難得善終,這確實是不爭的事實。

    據IT橘子上的公開資料顯示,截至2016年底,阿里巴巴一共投資了170餘家公司,其中大半都在獲得投資後出現創始團隊出走、業務被分拆入阿里自家部門、或是股票被阿里巴巴賤賣等問題。更具體的例子包括雅虎中國、天天動聽、美團,尤其是優酷土豆併入阿里後,長達十年的老大地位反而被愛奇藝所超。

    雖說投資有賠有賺,但偌大的阿里連小弟都罩不住,這種頻率著實有些問題。

    出問題的很有可能就是阿里霸道的投資風格。這點在兩方面極為明顯,一則,阿里收購公司後,不管之前該公司有多厲害,其創始人都會相繼離職。王微等土豆系元老、高德創始人成從武、優酷古永鏘、UC何小鵬等等,都選擇出走,這背後可能代表著阿里對併購公司的表態:主導權要牢牢把握在自己人手中。

    二則,全權把控併購公司,阿里通常的做法是將其作為其電商帝國的一枚棋子。簡單的說就是,吸收被收購或投資企業的精華為自己服務,而不去考慮它們自身的長線發展,這可能也是創始人不能接受、選擇出走的原因之一。

    比如,天天動聽就是在完成為阿里星球的導流任務後被拋棄,而阿里最初投資微博之後,直接生硬地插入了淘寶的廣告,說到底是為了導流。

    這也反映了阿里投資這些公司的目的,直白講就是,將其囊括到阿里帝國之中,而之所以有些公司越來越差,可能是馬雲也不知如何運作起這麼大的盤子,使它們相互打通。

  • 7 # Lscssh科技官

    我來隨便聊兩句吧!

    阿里收購公司基本出發點都是了為了自己的大戰略大布局服務,所以阿里收購的企業基本都喪失了自己的主控權,完完全全被阿里所掌控。曾經有人說,凡是進來阿里系的公司,其創始人或者老闆都成了馬雲的小弟,這很好的詮釋了阿里的做事風格。當然,能成為小跟班還算是不錯的,更多的是被清洗出局,完全由阿里自己的人來當高管。當年美團的王興就因為這和阿里鬧掰了,最終脫離了阿里。

    既然是為阿里的大戰略服務,那這些被收購公司的原有業務,肯定是要作調整,而這種調整有時候就未必是符合原有的產品的價值觀,以及原有使用者的期望,甚至是完全相反的。

    舉幾個例子,比如天天動聽,這原本是手機上NO1的播放器,但是當阿里要搞大娛樂時,想打通音樂上下游時,就直接拿天天動聽開刀了,毫不顧忌天天動聽原有的使用者群和屬性,改名為阿里星球,最終的結果相信大家也都看到了,曾明名噪一時的天天動聽就此終結。

    再來看微博,阿里投資後第二股東後,我們就看到了一個滿是淘寶廣告的微博,這讓很多微博使用者反感,導致一定使用者的流失。好在,微博仍舊是新浪控股,及時做出了調整,否則後續還不知道是啥情況。

    此外,還有一點就是阿里是電商出身,本身不具備類似騰訊這樣做客戶端產品的基因,所以被收購的軟體產品,都出現產品體驗下滑的情況,很多使用者對歸入阿里旗下後產出的新版本是不滿意的。

    阿里對外競爭的核心打法,說白了就是靠資源整合和營銷能力來拼掉競爭對手。所以,阿里收購公司,其目標就是為了這些公司原有的資源和入口,一旦完全吃下之後,就會對其重新改造,以符合自身的利益需求,或者說大戰略佈局。最終也就導致了,原有的公司或者產品不被使用者認可,導致使用者流失,嚴重的就是被使用者拋棄出局。加上確缺產品客戶端的開發基因,一定程度上也助推了被收購公司的份額下降。

  • 8 # 桂斧深工

    阿里有十八羅漢在公司站臺,大多是馬雲的學生,馬雲非技術專長,學生也一樣,外行領導內行,原創始人無法發輝,終至離場。網際網路公司是年青人的場景,需與時俱進,步步為營,圈住粉絲,十八羅漢已財務自由,享受榮華富貴,失去創造力與上進心,應退守二線,讓原創始人繼續拼搏,再造輝煌,創始人的文化,初心,理想與願景能獲得使用者的共鳴,這是十八羅漢所欠缺的,馬雲找到蔡崇信時連公司都沒註冊,如今蔡崇信投了幾十個公司,可惜沒有原創始人像蔡崇信那樣受重用,否則阿里會比現在更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人類起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