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寶寶琴

    幼兒園文學活動具體可分為四個層次(或說四個基本步驟、環節):

    (1)學習文學作品;

    (2)理解體驗作品;

    (3)遷移作品經驗;

    (4)創造性想象和語言表述。

  • 2 # 焦糖

    1.教師講述故事要生動有趣

    教師規範而生動的語言講述,不僅能很好地傳遞故事內容和語言資訊,還能增加故事的趣味性,引導幼兒感受語言的豐富和優美,體驗傾聽故事的樂趣,並學習如何講述故事。教師對故事要非常熟悉,能流暢講述完整的故事;應正確運用語言講述技巧;適度運用體態語言。講述時定的態勢語能幫助幼兒更好地理解故事內容。但要注意的是態勢語的運用要與舞臺故事講述區別開來。過分誇張的態勢語,容易轉移幼兒對故事作品傾聽的專注力,不利於幼兒獲得故事語言講述經驗。

    2.聽、視、講、做相結合

    聽,指教師在用語言講述故事過程中的描述、啟發、引導、暗示、示範等,讓幼兒充分感知和理解教師所傳遞的資訊;視,指教師根據具體形象的教具等輔助材料,使幼兒直觀感知故事內容;講,指幼兒在理解的基礎上,充分表達自己的認知和見解;做,指教師給幼兒提供定的想象空間,透過幼兒參與活動體驗或操作體驗,幫助幼兒充分構思,從而運用連貫的語言進行完整而富有創造性的表述。

    聽、視、講、做有機地結合,“聽”“視”的內容有教師提供,最終轉化成幼兒的認知,主動地透過“講”和“做”反映出來,在“講”和“做”的過程中,促使幼兒語言能力的發展。

    3.精心設問

    在故事教學活動組織中,提問的質量不僅直接影響到師幼互動,還會影響幼兒語言理解能力、思維力、想象力的培養。因此,在故事教學中,教師要精心設計問題,要緊扣主題、有序地提出問題,要有啟發性引導幼兒積極思考,展開想象。教師在設計提問時,要注意從下面三個層次來設計。

    第一層次:描述性的問題。這類問題主要引導幼兒由表及裡、有序地描述故事的發展線索,達到了解並熟悉故事內容的目的。如故事的名稱、角色,事件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出場的先後順序等。

    第二層次:思考性問題。這類的問題主要是啟發幼兒動腦,發揮想象,聯絡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重組自己的認知結構,回顧故事作品中的內容,這對幼兒進一步加深理解故事內容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還有助於幼兒思維的培養。

    第三層次:假設性問題。這類問題主要是引導幼兒與故事中人物情感共鳴,並遷移到幼兒自身體驗,不僅能更深的體驗到故事中的人物情感,還能啟發幼兒發揮想象,創造性地進行語言表達。

    (二)兒歌、散文教學活動的指導要點

    1.完整欣賞作品,理解兒歌、散文的意境

    教師在設計兒歌、散文教學活動時,可以將兒歌、散文所表現出來的意境,即畫面製作成相關的直觀教具(如圖片、幻燈片或多媒體課件),將作品所表達的較為抽象的意境,轉化成直觀可感的畫面,為幼兒直觀感受作品意境提供輔助材料,使幼兒達到對作品意境的理解。

    2.理解作品的情感

    兒歌、散文內容的情感是透過句子展現出來的,幫助幼兒理解作品情感,就應先從理解句子人手。教師可以利用句子來設計問題,有層次、有啟發性地引導幼兒從句子中理解作品的內容。

    3.理解難懂的字、詞、句

    幼兒對兒歌、散文的理解,遇到困難最多的是作品中一些關鍵的字、詞、句,教師要重點幫助幼兒理解這些字、詞、句,才能為幼兒掃清理解中的“語言障礙”。

    4. 理解兒歌、散文的修辭形式

    兒歌、散文常用重複、比喻、象徵、擬人、誇張等表現方式,具體、形象地反映所要展示的生活圖景。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幼兒感知這些表現方式的運用,但不需要幼兒知道“這是什麼表現手法”,只要幼兒感知到“這樣說是什麼意思”就可以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塑膠的組成成分是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