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重慶酒鬼酒
-
2 # 李奎歷史
如果曹操請了諸葛亮做輔助,劉備的處境是怎麼樣?
答案是不怎麼樣,該怎麼樣還是怎麼樣
諸葛亮在誰的手中會有不同的效果?我們不反對諸葛亮有才華,有謀略,對於打仗來說,他的想法很多,也有很多好點子,是一個軍事政治人才。但他的能力在不同的人手裡有不同的效果。就比如在劉備手中,諸葛亮的能力可以發揮到極致。就是劉備打仗的才華不那麼的突出,但是劉備之所以能成為一代梟雄,是因為劉備善於用人。所以說他會把權利放給諸葛亮,聽從諸葛亮的建議,讓諸葛亮的才華得到全方面的展現。
曹操則不一樣,曹操的能力,綜合能力來說,可以說不在諸葛亮之下。也就是說如果諸葛亮投奔了曹操,那麼他就是一個謀士。才華再好一些,也有可能是首席謀士。但真正決斷權還要在曹操手中。要知道曹操手下的謀士是有很多的,諸葛亮如果到了曹操的手下也會是一個謀士,他頂多可以出出建議,而且曹操還要使用或者不使用,採納或者不採納。
所以說諸葛亮給曹操當謀士,劉備不會怎麼樣。反而沒有諸葛亮,劉備也會找到下一個軍師,因為劉備是善於用人的。而諸葛亮沒有劉備這樣一個主攻,他的名氣絕對不會在三國時期有那麼大。應了一句古話,士為知己者死。諸葛亮用一生詮釋了這句話。
-
3 # 中林之木
性質不同,諸葛亮若到了曹操身邊“三國志”上他主張的劉邦老祖宗法則;既安撫民眾來救國如何應用?曹操由“白臉”變“粉紅”叫人也看不慣,盡變紅麼?也讓人難以相信。
-
4 # 難忘歷史的改變
首先講曹操的謀士不如諸葛亮,當時蜀國又只有諸葛亮是一流的策劃者;如果諸葛亮又被曹操請去,那麼劉備只有死路一條。冷兵器時代,靠的是智囊團啊,諸葛亮絕對想辦法和吳國聯手,提前統一天下…
-
5 # 小文章大視野
果真如此,劉備自然沒有什麼大的成就,而諸葛亮最終也只能是曹營中一個較為出色的謀士罷了。
劉備和諸葛亮,這兩個人是相互成就的。合則兩益,分則兩敗。
劉備
縱觀劉備的發家史,大家就會發現,從劉備涿郡起兵,到最後在新野依附劉表,他是沒有什麼具體的指導方針的。劉備有最高的信仰,那就是匡扶漢室,而他的手段,是仁德愛民,當然,也有軍事手段。如果在太平盛世,以仁德為名,自然會有很好的效果,但是在亂世,就無異於給自己背上了很多包袱了。在《三國演義》中也有很多事情證明了這一點,比如陶謙三讓徐州,再比如攜民渡江等等,這些事情雖然證明了劉備的仁德美名,但是對於他的事業並沒有什麼幫助。總的說來,前期的劉備是一個理想主義者,希望用自己的“仁德”理念去匡扶天下。
隱居時的諸葛亮
與之相對的,諸葛亮是一個實用主義者。他在和劉備隆中對時,給劉備做了事業的總體規劃,那就是先取荊州安家,再取益州建立基業,然後東和孫權,北拒曹操,暫時達成三足鼎立局面,日後再圖恢復中原。劉備征戰多年,這時候才有了一個切實可行的規劃。至於說荊州的劉表、益州的劉璋是什麼人,是誰的親戚,他一概不管。也是在他的影響下,後來的劉備逐漸捨棄了理想主義,轉而走到實用主義的道路上來,所以說,沒有了諸葛亮,就沒有劉備。
而對諸葛亮來說,劉備剛好是他能實現自身抱負的理想君主:雖然勢弱但其志甚高,更兼用人不疑,可以說是一代明主。諸葛亮滿腹才華,而劉備的小團體就是他展示才華的最好的平臺。有人一直在比較他與曹操勢力中的郭嘉、賈詡等人到底誰的智謀更高,誰是三國第一智囊,這其實並沒有必要。懷才不遇,或者懷才不遇比什麼都更難受。
漢丞相諸葛武侯
如果諸葛亮進入曹操陣營,自然也是頂尖的謀士,但是很大程度上不能盡情施展自己的才華。為什麼?曹操勢力龐大,手下和謀士眾多,他更傾向於徵求意見後自己做決斷,而且曹操生性多疑,根本不可能如劉備一樣對諸葛亮一樣推心置腹,軍政大權一以委之。所以,在曹營裡,諸葛亮最多能混一個諸如尚書令啊、侍中這樣的職位,頂天了能封個侯,哪有在劉備帳下“漢丞相武鄉侯”的名頭響亮,權勢更是弗如。
綜上,諸葛亮在曹操帳下,肯定是不如在劉備賬下的。
(全文完)
-
6 # 老船先生
1,個人在特殊的歷史節點確實會有獨特的,甚至是不可取代的作用。但一般來講,我們的文化講究的是“時勢造英雄”,英雄單槍匹馬是造不了時勢的。也就是說,我們不能否定具體某個人對於歷史發展程序的作用,但也絕不能高估他的作用,這在對於歷史人物的評價方面是一種比較公允的標誌吧。
2,諸葛亮也好,曹操也好,恰逢其會。所謂江山如畫,大江東去,浪淘盡多少英雄?江仍然東流,山仍然青蔥,英雄留下了很多故事。從唯物史觀講,人民群眾創造了歷史,這個人民和群眾肯定只是虛指,而非具體指某個人。感性地說,人類發展的原始慾望和衝動才是歷史發展的永動機,而一兩個人的慾望和衝動只是滄海之一粟,不組織起來的群眾只是烏合之眾,是創造不了歷史的。
3,正面回答題主,第一是歷史沒有如果,今後不要問類似的問題,YY沒有價值;第二是給讀者,歷史性閱讀,一個是看歷史存在的客觀性和真實性,一個是看它的價值與意義,就是以史為鑑的價值和意義。過去發生的事情都叫做歷史,但並非所有發生過的事情,都有價值和意義。
-
7 # 醉觀雲
我認為諸葛亮如果來到曹操的陣營,以後的成就絕對沒有在劉備陣營中的成就大。而諸葛亮離開劉備,對於劉備來說,影響較小,劉備還一樣會和孫權、曹操三分天下,不會受較大的影響。具體分析如下。
《三國演義》這篇“隆中對”一開始介紹諸葛亮,就說“諸葛亮每日自比管仲、樂毅,時人莫知許也。”
就是諸葛亮把自己比作管仲、樂毅,別人都認為他誇大其詞,不承認他這種說法,在世人的眼裡,他不過是一個普通的文人而已。
當時曹操的手下猛將如雲,謀士如雨,那麼曹操手下都有哪些著名的謀士?我們數一下,他們都是誰。
其中荀彧是曹操的子房,荀攸是曹操的軍師,而郭嘉是軍師祭酒,也是曹操最為欣賞的一位謀士。再有如程煜、賈詡,也都是跟隨他多年的謀臣,為他出謀劃策,立下過大功。
曹操手下還有名門望族,比如孔融、司馬懿等人,也都是名重一時的人物。
在諸葛亮沒有出山幫助劉備,建立蜀漢之前,他只是一個寂寂無名的一個小人物。除了他的朋友徐庶、司馬徽等對他倍加推崇以外,其他人對他的看法都是平平,所以諸葛亮此時來到曹操的陣營,也不會受到重用。
相比于軍事能力,諸葛亮的治理地方的能力,為政的能力更強。他在曹操的手下,即便剛開始不受重用,時間一長,他的才能還是會顯現出來,還會在眾人中脫穎而出。
但是他沒有在劉備手下的那種,言聽計從,如魚得水的感覺,所以他的才能,也不可能最大程度的展現出來。估計最終的成就,也就是州郡一級的地方行政長官,不會有更加出彩的成就。
劉備如果沒有諸葛亮,他還會得到龐統。劉備從荊州名士司馬徽處,知道了世上還有龐士元這個鳳雛。
司馬徽有言,“臥龍鳳雛,得一人可安天下。”既然諸葛亮被曹操請走,那麼請來龐統,也能起到諸葛亮的作用,而且龐統的謀劃能力並不弱於諸葛亮。
相比於諸葛亮,要和東吳爭奪整個荊州的控制權,龐統的計策我認為更加可行。龐統的意思是與孫權修好,把從孫權處借得的南郡,還給東吳。
這樣,一方面孫劉兩家能全力抗曹,再無相圖之心,另一方面也能使兩家的關係不會破裂,也用不著重兵相互提防。
因為此時,畢竟曹魏的實力比他兩家要強得多,唇亡齒寒的道理孫權也不可能不考慮,所以也不會有意願攻擊劉備所部。
也就不會有日後的關羽,在荊州被奪去後,敗走麥城的悲劇,也不會有劉備夷陵大戰的慘敗,蜀漢的精銳也不會遺失殆盡。
如果龐統沒有在死,在征戰劉璋的戰事之中,劉備一樣能順利的奪取益州,奪取漢中,在主力精銳沒有被消滅的情況下,劉備此時勢頭正旺,正是劉備集團的全盛時期,和孫權兩家共擊曹操,北伐成功還是有可能的。
即便劉備的北伐還是不能取得全勝,也一樣會大大削弱曹魏的力量,三家鼎立的局面還是照樣維持,所以無論怎麼看,失去諸葛亮的劉備並不會有太大的改變。
劉備這杆破敗的大旗雖然搖搖欲墜,但是他畢竟是一面旗幟,有了平臺諸葛亮才能有,施展才華的機會。
客觀地說,雖然是相互成就,但是劉備能離開諸葛亮,諸葛亮卻不能離開劉備。
回覆列表
這個假設成立那徐庶不到曹營這個假設也成立的情況下應該混得不錯。畢竟諸葛亮長於政務,徐庶長於軍事。後期的龐統也不會急於求成取西川。而且後期的人才應該多餘諸葛亮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