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漢書•華佗傳》說他“兼通數經,曉養性之術”,尤其“精於方藥”。人們稱他為“神醫”。他曾把自己豐富的醫療經驗整理成一部醫學著作,名曰《青囊經》,可惜沒能流傳下來。但不能說,他的醫學經驗因此就完全湮沒了。因為他許多有作為的學生,如以針灸出名的樊阿,著有《吳普本草》的吳普,著有《本草經》的李當之,把他的經驗部分地繼承了下來。至於現存的華佗《中藏經》,那是宋人的作品,用他的名字出版的。但其中也可能包括一部分當時尚殘存的華佗著作的內容。 在華佗成長的過程中,除受到中原文化的薰陶外,盛產藥材的家鄉也給他以不少的影響。譙縣出產多種藥材,如“亳芍”、“亳菊”,早已聞名天下。再加水陸交通較為發達,所以譙縣自古就是一個藥材的集散中心。幼年的華佗在攻讀經史的同時,也留心醫藥,當地傳說他曾在泥臺店一帶讀書養性,學醫識藥。中年以後,華佗因中原動亂而“遊學徐土”。徐州是江淮重地,有郡、國六,下轄六十二個城、邑,人口二百餘萬,首府為彭城(今江蘇徐州)。民間傳說他就住在彭城附近的沛國(今江蘇沛縣)。其實華佗的行醫足跡,遍及當時的徐州、豫州、青州、兗州各地。根據他醫案中所及地名查考,大抵是以彭城為中心,東起甘陵(今山東臨清)、鹽讀(今江蘇鹽城),西到朝歌(今河南淇縣),南抵廣陵(今江蘇揚州),西南直至譙縣(今亳州市譙城區),即今江蘇、山東、河南、安徽等省廣大地區,方圓達數百平方公里。在行醫的同時,為了採藥他還先後到過朝歌、沛國、豐縣(今江蘇豐縣)、彭城臥牛山、魯南山區和微山湖。由於行蹤地域廣闊,又深入民間,華佗成了中國歷史上民間傳說眾多的醫家。 就這樣,經過數十年的醫療實踐,華佗的醫術已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他熟練地掌握了養生、方藥、針灸和手術等治療手段,精通內、外、婦、兒各科,臨證施治,診斷精確,方法簡捷,療效神速,被譽為“神醫”。對此,《三國志》、《後漢書》中都有一段內容相仿的評述,說他善於養生(“曉養性之術,時人以為年且百歲而貌有壯容”),用藥精當(“又精方藥,其療疾,合湯不過數種,心解分劑,不復稱量,煮熟便飲,語其節度,捨去輒愈”),針灸簡捷(“若當針,亦不過一、兩處,下針言,‘當引某許,若至,語人’,病者言‘已到’,‘應便拔針,病亦行差’”),手術神奇(“刳剖腹背,抽割積聚”、“斷腸滴洗”)。所留醫案,《三國志》中有十六則,《華佗別傳》中五則,其他文獻中五則,共二十六則,在先秦和兩漢醫家中是較多的。從其治療範圍看,內科病有熱性病、內臟病、精神病、肥胖病、寄生蟲病,屬於外、兒、婦科的疾病有外傷、腸癰、腫瘤、骨折、針誤、忌乳、死胎、小兒瀉痢等等。 華佗一生有弟子多人,其中彭城的樊阿、廣陵的吳普和西安的李當之,皆聞名於世。為了將醫學經驗留傳於後世,華佗晚年精心於醫書的撰寫,計有《青囊經》、《枕中灸刺經》等多部著作,可惜失傳。 吳普遵照華佗的醫術治病,許多人被治好救活了。華佗對吳普說:“人的身體應該得到運動,只是不應當過度罷了。運動後水谷之氣才能消化,血脈環流通暢,病就不會發生,比如轉動著的門軸不會腐朽就是這樣。因此以前修仙養道的人常做“氣功”之類的鍛鍊,他們摹仿熊攀掛樹枝和鴟鷹轉頸顧盼,舒腰展體,活動關節,用來求得延年益壽。我有一種鍛鍊方法,叫做“五禽戲”,一叫虎戲,二叫鹿戲,三叫熊戲,四叫猿戲,五叫鳥戲,也可以用來防治疾病,同時可使腿腳輕便利索,用來當作“氣功”。身體不舒服時,就起來做其中一戲,流汗浸溼衣服後,接著在上面搽上爽身粉,身體便覺得輕鬆便捷,腹中想吃東西了。”吳普施行這種方法鍛鍊,活到九十多歲時,聽力和視力都很好,牙齒也完整牢固。樊阿精通針療法。所有的醫生都說背部和胸部內臟之間不可以亂扎針,即使下針也不能超過四分深,而樊阿針刺背部穴位深到一二寸,在胸部的巨闕穴扎進去五六寸,而病常常都被治好。樊阿向華佗討教可以服用而且對人體有好處的藥方,華佗便拿“漆葉青黏散”教給他。藥方用漆葉的碎屑一升,青黏碎屑十四兩,按這個比例配製,說是長期服用此藥能打掉三種寄生蟲,對五臟有利,使身體輕便,使人的頭髮不會變白。樊阿遵照他的話去做,活到一百多歲。漆葉到處都有,青黏據說生長在豐、沛、彭城和朝歌一帶。 華佗高明之處,就是能批判地繼承前人的學術成果,在總結前人經驗的基礎上,創立新的學說。中國的醫學到了春秋時代已經有輝煌的成就,而扁鵲對於生理病理的闡發可謂集其大成。華佗的學問有可能從扁鵲的學說發展而來。同時,華佗對同時代的張仲景學說也有深入的研究。他讀到張仲景著的《傷寒論》第十卷時,高興地說:“此真活人書也”,可見張仲景學說對華佗的影響很大。華佗循著前人開闢的途徑,腳踏實地開創新的天地。例如當時他就發現體外擠壓心臟法和口對口人工呼吸法。這類例子很多。最突出的,應數麻醉術—酒服麻沸散的發明和體育療法“五禽之戲”的創造。 利用某些具有麻醉效能的藥品作為麻醉劑,在華佗之前就有人使用。不過,他們或者用於戰爭,或者用於暗殺,或者用於執弄,真正用於動手術治病的卻沒有。華佗總結了這方面的經驗,又觀察了人醉酒時的沉睡狀態,發明了酒服麻沸散的麻醉術,正式用於醫學,從而大大提高了外科手術的技術和療效,並擴大了手術治療的範圍。據日本外科學家華岡青州的考證,麻沸散的組成是曼陀羅花一升,生草烏、全當歸、香白芷、川芎各四錢,炒南星一錢。自從有了麻醉法,華佗的外科手術更加高明,治好的病人也更多。他治病碰到那些用針灸、湯藥不能治癒的腹疾病,就叫病人先用酒沖服麻沸散,等到病人麻醉後沒有什麼知覺了,就施以外科手,剖破腹背,割掉髮病的部位。如果病在腸胃,就割開洗滌,然後加以縫合,敷上藥膏。四五天傷口癒合,一個月左右,病就全好。華佗在當時已能做腫瘤摘除和胃腸縫合一類的外科手術。一次,有個推車的病人,曲著腳,大喊肚子痛。不久,氣息微弱,喊痛的聲音也漸漸小了。華佗切他的脈,按他的肚子,斷定病人患的是腸癰。因病勢兇險,華佗立即給病人用酒沖服“麻沸散”,待麻醉後,又給他開了刀。這個病人經過治療,一個月左右病就好了。他的外科手術,得到歷代的推崇。明代陳嘉謨的《本草蒙筌》引用《歷代名醫圖贊》中的一詩作了概括:“魏有華佗,設立瘡科,剔骨療疾,神效良多”。 華佗醫術十分精湛,他首創用全身麻醉法施行外科手術,被後世尊之為“外科鼻祖”。他不但精通方藥,而且在針術和灸法上的造詣也十分令人欽佩。他每次在使用灸法的時候,不過取一兩個穴位,灸上七八壯,病就好了。用針刺治療時,也只針一兩個穴位,告訴病人針感會達到什麼地方,然後針感到了他說過的地方後,病人就說“已到”,他就拔出針來,病也就立即好了。另外,他創用了夾脊穴,“……點背數十處,相去一寸或五寸……灸處夾脊一寸上下”。 如果有病邪鬱結在體內,針藥都不能直接達到,他就採用外科手術的方法祛除病患。他所使用的“麻沸散”是世界史最早的麻醉劑。華佗採用酒服“麻沸散”施行腹部手術,開創了全身麻醉手術的先例。這種全身麻醉手術,在中國醫學史上是空前的,在世界醫學史上也是罕見的創舉。 在醫療體育方面也有著重要貢獻,創立了著名的五禽戲,華佗還善於應用心理療法治病。 華佗是中國醫學史上為數不多的傑出外科醫生之一,他善用麻醉、針、灸等方法,並擅長開胸破腹的外科手術。外科手術的方法並非建立在“尊儒”的文化基礎上的中醫學的主流治法,在儒家的“身體髮膚,受之父母”的主張之下,外科手術在中醫學當中並沒有大規模的發展起來。有些醫史學家考證出,華佗所用的治療方法在印度醫學中有所記載,他使用的麻沸散中主要藥物“蔓陀羅花”也是印度所產,因此他們提出華佗一生遊歷於中原各地,他很有可能是來自印度的天竺醫生。這種說法有一定的參考價值。中醫外科遠在漢代,就曾經達到過相當高的水平,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和中醫學在理論和實踐方法上的不斷進步,大部分的疾病都可以透過針灸、藥物等治療方法達到治癒的效果,而這些痛苦大、損傷重、傷經斷絡的外科方法就漸漸被更加“文明”和“簡便”的內治法取代了。在這種條件下,中醫學同樣得到了長足的發展,許多其它醫學不得不承認它超越的科學性和其理論的精妙深遠。
《後漢書•華佗傳》說他“兼通數經,曉養性之術”,尤其“精於方藥”。人們稱他為“神醫”。他曾把自己豐富的醫療經驗整理成一部醫學著作,名曰《青囊經》,可惜沒能流傳下來。但不能說,他的醫學經驗因此就完全湮沒了。因為他許多有作為的學生,如以針灸出名的樊阿,著有《吳普本草》的吳普,著有《本草經》的李當之,把他的經驗部分地繼承了下來。至於現存的華佗《中藏經》,那是宋人的作品,用他的名字出版的。但其中也可能包括一部分當時尚殘存的華佗著作的內容。 在華佗成長的過程中,除受到中原文化的薰陶外,盛產藥材的家鄉也給他以不少的影響。譙縣出產多種藥材,如“亳芍”、“亳菊”,早已聞名天下。再加水陸交通較為發達,所以譙縣自古就是一個藥材的集散中心。幼年的華佗在攻讀經史的同時,也留心醫藥,當地傳說他曾在泥臺店一帶讀書養性,學醫識藥。中年以後,華佗因中原動亂而“遊學徐土”。徐州是江淮重地,有郡、國六,下轄六十二個城、邑,人口二百餘萬,首府為彭城(今江蘇徐州)。民間傳說他就住在彭城附近的沛國(今江蘇沛縣)。其實華佗的行醫足跡,遍及當時的徐州、豫州、青州、兗州各地。根據他醫案中所及地名查考,大抵是以彭城為中心,東起甘陵(今山東臨清)、鹽讀(今江蘇鹽城),西到朝歌(今河南淇縣),南抵廣陵(今江蘇揚州),西南直至譙縣(今亳州市譙城區),即今江蘇、山東、河南、安徽等省廣大地區,方圓達數百平方公里。在行醫的同時,為了採藥他還先後到過朝歌、沛國、豐縣(今江蘇豐縣)、彭城臥牛山、魯南山區和微山湖。由於行蹤地域廣闊,又深入民間,華佗成了中國歷史上民間傳說眾多的醫家。 就這樣,經過數十年的醫療實踐,華佗的醫術已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他熟練地掌握了養生、方藥、針灸和手術等治療手段,精通內、外、婦、兒各科,臨證施治,診斷精確,方法簡捷,療效神速,被譽為“神醫”。對此,《三國志》、《後漢書》中都有一段內容相仿的評述,說他善於養生(“曉養性之術,時人以為年且百歲而貌有壯容”),用藥精當(“又精方藥,其療疾,合湯不過數種,心解分劑,不復稱量,煮熟便飲,語其節度,捨去輒愈”),針灸簡捷(“若當針,亦不過一、兩處,下針言,‘當引某許,若至,語人’,病者言‘已到’,‘應便拔針,病亦行差’”),手術神奇(“刳剖腹背,抽割積聚”、“斷腸滴洗”)。所留醫案,《三國志》中有十六則,《華佗別傳》中五則,其他文獻中五則,共二十六則,在先秦和兩漢醫家中是較多的。從其治療範圍看,內科病有熱性病、內臟病、精神病、肥胖病、寄生蟲病,屬於外、兒、婦科的疾病有外傷、腸癰、腫瘤、骨折、針誤、忌乳、死胎、小兒瀉痢等等。 華佗一生有弟子多人,其中彭城的樊阿、廣陵的吳普和西安的李當之,皆聞名於世。為了將醫學經驗留傳於後世,華佗晚年精心於醫書的撰寫,計有《青囊經》、《枕中灸刺經》等多部著作,可惜失傳。 吳普遵照華佗的醫術治病,許多人被治好救活了。華佗對吳普說:“人的身體應該得到運動,只是不應當過度罷了。運動後水谷之氣才能消化,血脈環流通暢,病就不會發生,比如轉動著的門軸不會腐朽就是這樣。因此以前修仙養道的人常做“氣功”之類的鍛鍊,他們摹仿熊攀掛樹枝和鴟鷹轉頸顧盼,舒腰展體,活動關節,用來求得延年益壽。我有一種鍛鍊方法,叫做“五禽戲”,一叫虎戲,二叫鹿戲,三叫熊戲,四叫猿戲,五叫鳥戲,也可以用來防治疾病,同時可使腿腳輕便利索,用來當作“氣功”。身體不舒服時,就起來做其中一戲,流汗浸溼衣服後,接著在上面搽上爽身粉,身體便覺得輕鬆便捷,腹中想吃東西了。”吳普施行這種方法鍛鍊,活到九十多歲時,聽力和視力都很好,牙齒也完整牢固。樊阿精通針療法。所有的醫生都說背部和胸部內臟之間不可以亂扎針,即使下針也不能超過四分深,而樊阿針刺背部穴位深到一二寸,在胸部的巨闕穴扎進去五六寸,而病常常都被治好。樊阿向華佗討教可以服用而且對人體有好處的藥方,華佗便拿“漆葉青黏散”教給他。藥方用漆葉的碎屑一升,青黏碎屑十四兩,按這個比例配製,說是長期服用此藥能打掉三種寄生蟲,對五臟有利,使身體輕便,使人的頭髮不會變白。樊阿遵照他的話去做,活到一百多歲。漆葉到處都有,青黏據說生長在豐、沛、彭城和朝歌一帶。 華佗高明之處,就是能批判地繼承前人的學術成果,在總結前人經驗的基礎上,創立新的學說。中國的醫學到了春秋時代已經有輝煌的成就,而扁鵲對於生理病理的闡發可謂集其大成。華佗的學問有可能從扁鵲的學說發展而來。同時,華佗對同時代的張仲景學說也有深入的研究。他讀到張仲景著的《傷寒論》第十卷時,高興地說:“此真活人書也”,可見張仲景學說對華佗的影響很大。華佗循著前人開闢的途徑,腳踏實地開創新的天地。例如當時他就發現體外擠壓心臟法和口對口人工呼吸法。這類例子很多。最突出的,應數麻醉術—酒服麻沸散的發明和體育療法“五禽之戲”的創造。 利用某些具有麻醉效能的藥品作為麻醉劑,在華佗之前就有人使用。不過,他們或者用於戰爭,或者用於暗殺,或者用於執弄,真正用於動手術治病的卻沒有。華佗總結了這方面的經驗,又觀察了人醉酒時的沉睡狀態,發明了酒服麻沸散的麻醉術,正式用於醫學,從而大大提高了外科手術的技術和療效,並擴大了手術治療的範圍。據日本外科學家華岡青州的考證,麻沸散的組成是曼陀羅花一升,生草烏、全當歸、香白芷、川芎各四錢,炒南星一錢。自從有了麻醉法,華佗的外科手術更加高明,治好的病人也更多。他治病碰到那些用針灸、湯藥不能治癒的腹疾病,就叫病人先用酒沖服麻沸散,等到病人麻醉後沒有什麼知覺了,就施以外科手,剖破腹背,割掉髮病的部位。如果病在腸胃,就割開洗滌,然後加以縫合,敷上藥膏。四五天傷口癒合,一個月左右,病就全好。華佗在當時已能做腫瘤摘除和胃腸縫合一類的外科手術。一次,有個推車的病人,曲著腳,大喊肚子痛。不久,氣息微弱,喊痛的聲音也漸漸小了。華佗切他的脈,按他的肚子,斷定病人患的是腸癰。因病勢兇險,華佗立即給病人用酒沖服“麻沸散”,待麻醉後,又給他開了刀。這個病人經過治療,一個月左右病就好了。他的外科手術,得到歷代的推崇。明代陳嘉謨的《本草蒙筌》引用《歷代名醫圖贊》中的一詩作了概括:“魏有華佗,設立瘡科,剔骨療疾,神效良多”。 華佗醫術十分精湛,他首創用全身麻醉法施行外科手術,被後世尊之為“外科鼻祖”。他不但精通方藥,而且在針術和灸法上的造詣也十分令人欽佩。他每次在使用灸法的時候,不過取一兩個穴位,灸上七八壯,病就好了。用針刺治療時,也只針一兩個穴位,告訴病人針感會達到什麼地方,然後針感到了他說過的地方後,病人就說“已到”,他就拔出針來,病也就立即好了。另外,他創用了夾脊穴,“……點背數十處,相去一寸或五寸……灸處夾脊一寸上下”。 如果有病邪鬱結在體內,針藥都不能直接達到,他就採用外科手術的方法祛除病患。他所使用的“麻沸散”是世界史最早的麻醉劑。華佗採用酒服“麻沸散”施行腹部手術,開創了全身麻醉手術的先例。這種全身麻醉手術,在中國醫學史上是空前的,在世界醫學史上也是罕見的創舉。 在醫療體育方面也有著重要貢獻,創立了著名的五禽戲,華佗還善於應用心理療法治病。 華佗是中國醫學史上為數不多的傑出外科醫生之一,他善用麻醉、針、灸等方法,並擅長開胸破腹的外科手術。外科手術的方法並非建立在“尊儒”的文化基礎上的中醫學的主流治法,在儒家的“身體髮膚,受之父母”的主張之下,外科手術在中醫學當中並沒有大規模的發展起來。有些醫史學家考證出,華佗所用的治療方法在印度醫學中有所記載,他使用的麻沸散中主要藥物“蔓陀羅花”也是印度所產,因此他們提出華佗一生遊歷於中原各地,他很有可能是來自印度的天竺醫生。這種說法有一定的參考價值。中醫外科遠在漢代,就曾經達到過相當高的水平,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和中醫學在理論和實踐方法上的不斷進步,大部分的疾病都可以透過針灸、藥物等治療方法達到治癒的效果,而這些痛苦大、損傷重、傷經斷絡的外科方法就漸漸被更加“文明”和“簡便”的內治法取代了。在這種條件下,中醫學同樣得到了長足的發展,許多其它醫學不得不承認它超越的科學性和其理論的精妙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