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是一種建立在生物基礎上的心理趨勢
人格,指的是人們在不斷成長的過程中,逐漸顯現的自身在思想、價值觀、社會關係、行為模式、情感體驗等各個方面的大體趨勢,以及在這些方面上與其他個體之間的差異。眾多研究者認為,人格是一種建立在生物基礎上的心理趨勢,先天因素在人格形成過程中其實扮演了相當重要的角色。
人格形成的後天因素,主要指的就是成長環境與經歷,而這其中,家庭,是人們最初的社會化場所、最主要的成長環境。這些環境對我們的影響早在我們的記憶產生之前就開始了。我們有時候無法理解自己性格中的某些部分,是和人生最初的記憶的缺失是有關的。你可能並不知道,自己在襁褓中的環境是什麼樣的。
人作為生命存在體,具有自然人、社會人、主體人屬性和物質體、生命體、社會體、意識體特徵,以及物理性、生理性、倫理性、心理性等人性特質。個體在社會化過程中形成的認知、情感和行為等方面的精神品質統稱為人格。人格反映了個體相對穩定的內心感受、內在動機及行為傾向。人格包含積極和消極兩股力量,積極心理學倡導關注人格中的積極力量,認為引導、激發和強化個體的潛在能力和力量,促進其積極人格特質的形成,幫助個體緩解消極的心理因素,從而有益於其身心健康,更好地應對外界環境的變化。
積極人格心理學認為個體身上具有仁愛、正義、節制等6種良好美德,而這6種美德各自包含不同的積極人格品質。
儘管人格特質是個體相對穩定的特性,但研究者發現,個體與環境的互動和耦合作用會對人格特質產生一定的影響,因此我們不能忽視外部環境因素對個體積極人格特質的作用。
有學者在走訪中發現,中國的貧困大學生的積極人格特質的形成會受到家庭因素(原生家庭愛的力量)、自身因素(理智力量)和環境壓力因素(壓力事件)三方面因素的顯著影響,因此中國的貧困大學生在人格特質形成的過程中,會更多的遇到一些棘手問題。他們會受到消極人格心理的影響,進而走向另一個墮落和罪惡的方向。因此必須要對他們進行積極人格特質的培養,以便消減消極人格特質的影響。
從積極人格特質的相關研究可以看出,具有積極人格特質的個體具有較強的心理彈性和靈活性,即使面對困境也能保持積極進取的態度,不斷尋找新途徑和新方法,以期改變現狀,實現目標。然而現有對積極人格特質的研究雖然較為豐富,但缺少系統深入的探討,關於積極人格特質與個體行為的作用機制研究尚不多見。因此,未來研究有必要加強這一方面的研究,為促進個體成功提供進一步的理論支援。
人格形成的基礎:精神胚胎
氣質性格,也就是所謂的“秉性”,是那些在我們僅出生幾天的時候,就已經表現出來的“脾氣性格”,它被看作是奠定了人格的最基本的趨勢特徵。我們所熟知的,責任心、親密性、外向性、開放性及情緒穩定性,即“大五人格”,就是最常被用以描述人格的基本趨勢的五個維度。
劍橋大學心理學家在研究中發現,當人們在新生兒的床邊製造出一些聲響的時候,有些新生兒會自然地轉向發出聲音的地方,而另一些新生兒的反應則相反,他們會默默地轉開。不僅如此,他還發現那些會轉向聲源的新生兒,更有可能在之後成長為外向的人,而相對的,另一些新生兒則更可能成長為內向的人。
可以說,在每個人的身上似乎都存在著這樣一種與生俱來的“精神胚胎”,它在生命的最初,表現為了氣質性格,影響著人們對於外部刺激的反應,也在之後的成長過程中成為了個體人格特質的基礎核心。
保護好這個最初的精神胚胎,不僅是父母的任務,更是每一個父母應該盡的責任和義務。
人格是一種建立在生物基礎上的心理趨勢
人格,指的是人們在不斷成長的過程中,逐漸顯現的自身在思想、價值觀、社會關係、行為模式、情感體驗等各個方面的大體趨勢,以及在這些方面上與其他個體之間的差異。眾多研究者認為,人格是一種建立在生物基礎上的心理趨勢,先天因素在人格形成過程中其實扮演了相當重要的角色。
人格形成的後天因素,主要指的就是成長環境與經歷,而這其中,家庭,是人們最初的社會化場所、最主要的成長環境。這些環境對我們的影響早在我們的記憶產生之前就開始了。我們有時候無法理解自己性格中的某些部分,是和人生最初的記憶的缺失是有關的。你可能並不知道,自己在襁褓中的環境是什麼樣的。
人作為生命存在體,具有自然人、社會人、主體人屬性和物質體、生命體、社會體、意識體特徵,以及物理性、生理性、倫理性、心理性等人性特質。個體在社會化過程中形成的認知、情感和行為等方面的精神品質統稱為人格。人格反映了個體相對穩定的內心感受、內在動機及行為傾向。人格包含積極和消極兩股力量,積極心理學倡導關注人格中的積極力量,認為引導、激發和強化個體的潛在能力和力量,促進其積極人格特質的形成,幫助個體緩解消極的心理因素,從而有益於其身心健康,更好地應對外界環境的變化。
積極人格心理學認為個體身上具有仁愛、正義、節制等6種良好美德,而這6種美德各自包含不同的積極人格品質。
儘管人格特質是個體相對穩定的特性,但研究者發現,個體與環境的互動和耦合作用會對人格特質產生一定的影響,因此我們不能忽視外部環境因素對個體積極人格特質的作用。
有學者在走訪中發現,中國的貧困大學生的積極人格特質的形成會受到家庭因素(原生家庭愛的力量)、自身因素(理智力量)和環境壓力因素(壓力事件)三方面因素的顯著影響,因此中國的貧困大學生在人格特質形成的過程中,會更多的遇到一些棘手問題。他們會受到消極人格心理的影響,進而走向另一個墮落和罪惡的方向。因此必須要對他們進行積極人格特質的培養,以便消減消極人格特質的影響。
從積極人格特質的相關研究可以看出,具有積極人格特質的個體具有較強的心理彈性和靈活性,即使面對困境也能保持積極進取的態度,不斷尋找新途徑和新方法,以期改變現狀,實現目標。然而現有對積極人格特質的研究雖然較為豐富,但缺少系統深入的探討,關於積極人格特質與個體行為的作用機制研究尚不多見。因此,未來研究有必要加強這一方面的研究,為促進個體成功提供進一步的理論支援。
人格形成的基礎:精神胚胎
氣質性格,也就是所謂的“秉性”,是那些在我們僅出生幾天的時候,就已經表現出來的“脾氣性格”,它被看作是奠定了人格的最基本的趨勢特徵。我們所熟知的,責任心、親密性、外向性、開放性及情緒穩定性,即“大五人格”,就是最常被用以描述人格的基本趨勢的五個維度。
劍橋大學心理學家在研究中發現,當人們在新生兒的床邊製造出一些聲響的時候,有些新生兒會自然地轉向發出聲音的地方,而另一些新生兒的反應則相反,他們會默默地轉開。不僅如此,他還發現那些會轉向聲源的新生兒,更有可能在之後成長為外向的人,而相對的,另一些新生兒則更可能成長為內向的人。
可以說,在每個人的身上似乎都存在著這樣一種與生俱來的“精神胚胎”,它在生命的最初,表現為了氣質性格,影響著人們對於外部刺激的反應,也在之後的成長過程中成為了個體人格特質的基礎核心。
保護好這個最初的精神胚胎,不僅是父母的任務,更是每一個父母應該盡的責任和義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