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仙與仙奇

    八十年代,我們剛開放不久,絕大多數人還是農民,還看著幾畝地過生活勉強溫飽,還有相當的人都在貧困線下,別說智慧手機,家裡可能都是土房子,連個像樣的電子產品都沒有!

    那個時候也沒什麼大資料,我記得戶口本登記時候都是九幾年的事情,也就是說一張身份證就代表了自己,要怎樣就怎樣的!但是那個時候很少流動啊,所以基本週圍都是認識的人,也沒啥人外出,尤其是全國跑的,那些全國跑的,大多都是類似精英人群或部分打工者而已,總體是流動不多!

    那個時候根本也沒啥汙染,所以各方面環境都不錯,也不會滋生各種病毒!

    所以,如果那個時代新冠,根本就不會成為全國全世界的問題,只是普通的一個病毒,可能絕大多數人都不會聽見這個名字!所以,不管有沒有大資料,絲毫不會影響抗擊疫情的!

  • 2 # 職姑娘

    如果發生在80年代,那麼持續時間不會這麼長,波及範圍也不會這麼廣,或許我們現在早就已經恢復了正常的生活,而不是每天在家裡充滿焦慮的睡大覺。

    2020年的這個春節,在毫無預兆的情況下,武漢出現不明原因肺炎,本以為是個例,誰知道這個不明原因的病毒傳播速度如此之快,很快在人群中傳播開來,病例數字不斷上升,武漢不得不採取“封城”這個措施。

    76天的封城,全華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武漢重新開啟大門。本以為這場抗擊疫情的行動會隨著武漢大門的開放而結束,誰知道世界上其他地區的形勢開始不容樂觀。就這樣,病毒斷斷續續地在不同地區進行傳播,三年了,這場抗擊疫情的行動依然沒有結束。

    在抗擊疫情的過程中,除了奔赴一線的醫務工作者之外,隱藏在後臺從事流調的工作人員也為這場抗擊病毒的行動做出了不小的貢獻。

    我們為什麼害怕得這個病?除了這個病毒對自身會造成一定的傷害之外,一旦確診,還會傳播給家人,尤其是家裡有老人和孩子的家庭,在防範上更加註意。所以“傳染性強”是這個病毒的一大特點。

    因此在找到確診者之後,想要徹底切斷病毒的傳播,就需要找到近期確診者所去過的地方以及確診者接觸過的人群,此時從事流調的工作人員就要上線了。

    他們透過大資料尋找和確診者接觸過的人群,並和接觸者一一打電話進行詢問及確認,然後再公佈感染者在確診之前的行動軌跡。

    有時候我們不得不感嘆大資料的方便及流調工作人員的工作效率。大資料能把確診者在確診前幾天去過的所有地方記錄下來,詳細到每分每秒;並且在確診者確診之後不到一天的時間,從事流調的工作人員就能完成這份工作。

    那麼如果這次新冠肺炎發生在沒有大資料的80年代,結果會是怎樣的?

    80年代,還沒出現“大資料”這個詞,更不用提什麼智慧手機了,就算是“網際網路”也剛剛出現,但那是普通老百姓所接觸不到的東西。沒有“大資料”,如果發生了傳染病之後,就不進行“流調”了嗎?

    當然不是,一樣會進行流調,只不過每個年代有每個年代的做法,網際網路不發達,沒有大資料的時代,自然有他們那個時代的辦法。

    比如1988年發生在上海市的甲型肝炎。1988年1月下旬,在上海,不少市民出現發熱,嘔吐等症狀,到三月份累積有29萬人患病,這是一種因為吃毛蚶而感染上的甲肝。

    查明原因之後,立刻決定禁止售賣毛蚶,從根源上杜絕甲肝的傳播。同時工廠停工,學校停課;市民呆在家裡不能外出;廣播,電視等社會媒體宣傳防疫知識。僅用了兩個月的時間,甲肝疫情便被徹底撲滅。

    再比如離我們比較近的,也是和新冠病毒比較相似的,2003年的非典病毒。

    非典病毒發生時,我在上學,就記得學校讓每個班級的學生都到操場上集合,開大會,大會上校長說學校放假了,回家要注意不要亂跑,什麼時候開學等通知。

    當時的我還小,對“病毒”並沒有很深的認知,只知道又放假了,又可以回家玩了,但是回家之後,父母不讓我們跑出去玩。

    當時正好我小姑生孩子,奶奶想去姑姑家看孩子和小姑,可是我們家和姑姑家隔著一條河,河上沒有橋,往常都有一條船在河裡來回擺,可以坐船去河那邊,但是2003年非典的時候,河裡不讓再擺船,河這邊的人不能去河那邊,河那邊的人也不允許來到這邊。

    村裡有外地回來的人,都要在村口登記從哪裡回來的,如果是從北京等地方回來的,不允許進村,需要去村裡收拾出來的幾間房子裡住一段時間,身體沒有任何不適之後才能回家。

    所以你看,如果新冠病毒發生在沒有大資料的80年代,流調依然會有,防控措施一點也不差,疫情或許結束的會更早,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01:沒有大資料,雖然流調不方便了,但是交通也沒那麼發達,需要流調的人也不是那麼多

    80年代,大家都在幹嘛?在村裡種地,“打工”這個詞還沒有流行起來,一個村也沒有一個去外地掙錢的,都是守著那點地過日子。

    這樣一來,人口流動性會減少,並且交通不發達,哪像現在飛機,高鐵,火車這麼方便,想去哪幾個小時就到了。

    80年代,人們的活動僅限於村和村之間,再遠一點就是去鄉里,估計很少人會經常去縣裡吧,因為交通不發達,全靠兩條腿,能跑多遠的地方。

    這樣一來,一旦發生類似於新冠病毒這樣的疾病,那麼只會在小範圍內進行傳播,一旦易感人群全部被感染,病毒又無法流動到其它地方,那麼病毒自然就會消失,而不會隨著一個人天南海北的轉。

    02:國與國之間的聯絡沒有現在這麼密切,80年代出國的只是少數人

    現如今,出國不是什麼稀罕事,辦個簽證,買個機票,就能去其它國家轉一圈,但是在80年代,連鄉都沒出過的人,哪還能談上出國。

    如果新冠病毒僅僅是在一個國家傳播,控制起來或許還會簡單一些,因為一個地區的政策是一樣的,只要大家齊心協力,總能撲滅疫情,就比如2020年的武漢以及2003年的非典。

    但是現在國與國的聯絡密切起來,雖然每個國家都在防疫,抗疫,但是每個地區對待疫情的態度不一樣,有些比較重視,比如我們,一直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積極對待疫情,可是某些地區的人們面對疫情卻選擇“躺平”。

    現如今,他們把疫情當作是“大號感冒”,不再統計感染人數,甚至宣佈已經結束抗疫。如果不幸染上新冠病毒,那麼可以選擇自己去醫院或者是在家裡吃藥治癒。不再強制戴口罩,即使染上了新冠,如果想逛街或者是想工作,也可以去。

    這樣一來,即使是我們控制住了疫情,但只要其他地區不積極抗疫,他們沒有控制住疫情,那遲早有一天還是會傳播給我們。

    03:80年代沒有大資料,網際網路不發達,不容易引起恐慌情緒

    有了大資料,方便人員的流調;有了網際網路,很多事情可以在網上引起關注,從而得到解決。但高科技的發展為我們帶來便利的同時,也有一定的弊端,比如有些事情透過網際網路傳播,會把事情誇大,從而引起恐慌情緒。

    80年代,即使有新冠病毒,我們呆在家裡也不知道外面到底是什麼情況,但是現在不一樣了,我們隨時都知道千里之外發生了什麼,但真真假假難辨。

    寫在最後:

    80年代,大家家中有糧,心中不慌,可以安安心心地在家等著疫情結束。

    但是現在不一樣了,現在大家就算是家中有糧,但也堅持不了多長時間,並且家中有糧的同時,外面還有房貸,車貸等負債,所以即使是在家休息,心裡也很焦慮,畢竟沒有收入的日子裡,支出依然在繼續。

    不過還是要積極響應抗疫的號召,爭取早日消滅病毒,讓我們能早日恢復到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 3 # 非著名使用者

    舉個例子:現在叫禽流感,而且用不同的數字來表示不同型別的禽流感,比如H5N1。過去就很簡單了,通通就是一個詞:雞瘟。總之就是因為現在科技發達了,人類知道的太多了。

  • 4 # 莽農民閒評

    哈哈,這個問題問得好!

    我們其實都想回到上世紀的80年代。有多少人走出了自己出生的城市?我老婆的外公外婆每天都看到通向遠方的你火車從家門口走過,但是從來就沒有離開過自己的城市,甚至沒座過火車連村都沒出過,可見那個人時代的人流能導致大範圍流行病的可能性還是不高。

    記得2003年的非典了嗎?

    同樣是冠狀病毒,可是,那時候的交通便利性同樣不足以具備傳染病以人口大範圍流動為基礎傳播的條件,所以那年基本就在廣州,在華南才會受影響。那會哪來的大資料流調?

    其實流行病的傳播主要是人口流動導致的,如果流動時都有意識的做好防護被感染的風險會大大降低!

  • 5 # 逝水858

    如果發生在上個世紀80年代,那麼疫情早就結束了!

    首先,哪時候中國絕大部分人都在農村,流動少,這就斷絕了病毒傳播的範圍,只能在小範圍內傳播。

    其次,中國剛剛改革開放,可以說是與世隔絕,外面穿進來,裡面出不去。人們安心在一畝三分地裡勞作,老婆孩子熱炕頭,病毒那你沒辦法!

    最後,中國自古就有很成熟的農耕社會防疫措施辦法,社會面清零是輕輕鬆鬆的,不會造成社會恐慌,就比如現在的北韓!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儒家的社會理想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