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5129444485667
-
2 # 有A緣
豎著背:比如,一一得一,一二得二,一直背到一九得九,接著背二二得四,二三得六,一直到二九十八,然後是三三得九,三四十二,一直到三九二十七,如此類推,接下來,依次是四四十六的豎列、五五二十五的豎列、六六三十六的、七七四十九的、八八六十四的、最後九九八十一的。這種方法有個規律,幾的豎列,就逐漸增加幾,可以按此規律幫助記憶。
橫著背:比如第一橫行,就一句一一得一;第二橫行兩句,一二得二,二二得四;往下類推,第幾行就幾句,最後九句,從一九得九到九九八十一。這種方法也有個規律,第幾行,後一句就比前一句增加幾。
拐彎背:比如,首先背一二得二,此時接著背二二得四,這時拐彎向下背二三得六、二四得八、一直到二九十八;然後回到一三得三、二三得六、三三得九,再拐彎往下三四一十二,一直到三九二十七;如此類推,回到一四得四接著拐彎。這樣背的一個特點是,從一到九的口訣都有九句,幾的口訣就逐漸增加幾。
9的乘法口訣積的規律:
①積的十位上和個位上的數相加之和都是9;(例如三九27,2+7=9;……)
②積的十位上的數總比口訣裡第一個數少1;(比如:六九五十四,五比六小1;……)
③從“一九得九”開始,下一句積十位上的數依次加1,個位上的數依次減1;十位從1上升至9,個位從9下降至1。
9的乘法口訣:
一九得九,二九十八,三九二十七,四九三十六,五九四十五,六九五十四,七九六十三,八九七十二,九九八十一。
擴充套件資料:
其他乘法口訣:
一六得六,二六十二,三六十八,四六二十四,五六三十,六六三十六。
一七得七,二七十四,三七二十一,四七二十八,五七三十五,六七四十二,七七四十九。
一八得八,二八十六,三八二十四,四八三十二,五八四十,六八四十八,七八五十六,八八六十四。
中國使用“九九口訣”的時間較早。在《荀子》、《管子》、《淮南子》、《戰國策》等書中就能找到“三九二十七”、“六八四十八”、“四八三十二”、“六六三十六”等句子。由此可見,早在“春秋”、“戰國”的時候,《九九乘法歌訣》就已經開始流行了。
九九表,又稱九九歌、九因歌,是中國古代籌算中進行乘法、除法、開方等運算中的基本計算規則,沿用到今日,已有兩千多年。小學初年級學生、一些學齡兒童都會背誦。不過歐洲直到十三世紀初才知道這種簡單的乘法表。
西方文明古國的希臘和巴比倫,也有發明的乘法表,不過比起九九表繁複些。巴比倫發明的希臘乘法表有一千七百多項,而且不夠完全。由於在十三世紀之前他們計算乘法、除法十分辛苦,所以能夠除一個大數的人,會被人視若數學專家。
十三世紀之初,東方的計算方法,透過阿拉伯人傳入歐洲,歐洲人發現了它的方便之處,所以學習這個新方法。當時,用新法乘兩個數這類題目,是當時大學的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