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3
回覆列表
  • 1 # 123nice123

    太陽能發展史

    太陽能發電作為一個新興的清潔能源,已經逐步在各個領域廣泛的應用,相信太陽能熱水器已經是家家戶戶的標配了吧!那太陽能發電的歷史起源誰知道呢? 1839年,19歲的法國貝克勒爾做物理實驗時,發現在導電液中的兩種金屬電極用光照射時,電流會加強,從而發現了“光生伏打效應”;

    1904年愛因斯坦發表光電效應論文,為此在1921年獲得諾貝爾獎;

    1930年朗格首次提出用“光伏效應”製造“太陽電池”,是太陽能變成電能; 1941年,奧爾在矽上發現光伏效應;

    1954年 5 月美國貝爾實驗室恰賓、富勒和皮爾鬆開發出效率為 6%的單晶矽太陽電池,這是世界上第一個實用的太陽電池。同年,威克爾首次發現了砷化鎵有光伏效應,並在玻璃上沉積硫化鎘薄膜,製成了太陽電池。太Sunny能轉化為電能的實用光伏發電技術由此誕生並發展起來。 貝爾實驗室太陽能發電 術語“光生伏打”(Photovoltaics)來源於希臘語,意思是光、伏特和電氣的,來源於義大利物理學家亞歷山德羅·伏特的名字,在亞歷山德羅·伏特以後“伏特”便作為電壓的單位使用。以太陽能發展的歷史來說,光照射到材料上所引起的“光起電力”行為,早在19世紀的時候就已經發現了。

    1849年術語“光-伏”(photo-voltaic)才出現在英語中,意指由光產生電動勢,即光產生伏特。

    1839年,光生伏特效應第一次由法國物理學家A.E.Becquerel發現。

    1883年第一塊太陽電池由Charles Fritts製備成功。Charles用硒半導體上覆上一層極薄的金層形成半導體金屬結,器件只有1%的效率。到了1930年代,照相機的曝光計廣泛地使用光起電力行為原理。

    1946年Russell Ohl申請了現代太陽電池的製造專利。到了1950年代,隨著半導體物理性質的逐漸瞭解,以及加工技術的進步,1954年當美國的貝爾實驗室在用半導體做實驗發現在矽中摻入一定量的雜質後對光更加敏感這一現象後,第一個有實際應用價值的太陽能電池於1954年誕生在貝爾實驗室。太陽電池技術的時代終於到來。

    1960年代開始,美國發射的人造衛星就已經利用太陽能電池做為能量的來源。 1970年代能源危機時,讓世界各國察覺到能源開發的重要性。

    1973年發生了石油危機,人們開始把太陽能電池的應用轉移到一般的民生用途上。在美國、日本和以色列等國家,已經大量使用太陽能裝置,更朝商業化的目標前進。在這些國家中,美國於1983年在加州建立世界上最大的太陽能電廠,它的發電量可以高達16百萬瓦特。南非、波扎那、那密比亞和非洲南部的其他國家也設立專案,鼓勵偏遠的鄉村地區安裝低成本的太陽能電池發電系統。而推行太陽能發電最積極的國家首推日本。

    1994年日本實施補助獎勵辦法,推廣每戶3,000瓦特的“市電並聯型太Sunny電能系統”。在第一年,政府補助49%的經費,以後的補助再逐年遞減。“市電並聯型太Sunny電能系統”是在日照充足的時候,由太陽能電池提供電能給自家的負載用,若有多餘的電力則另行儲存。當發電量不足或者不發電的時候,所需要的電力再由電力公司提供。 到了1996年,日本有2,600戶裝置太陽能發電系統,裝設總容量已經有8百萬瓦特。一年後,已經有9,400戶裝置,裝設的總容量也達到了32百萬瓦特。在中國,太陽能發電產業亦得到政府的大力鼓勵和資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阿里巴巴傳寶貝到淘寶店上總是顯示系統異常怎麼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