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多彩宇宙YO

    唐朝長安元年,也就是武則天執政後期的公元701年,李白出生於安西都護府的碎葉城,也就是今天的吉爾吉斯斯坦共和國境內。五歲那年,他隨家人遷到四川省江油縣定居,從此一位冠軍中國詩壇的千古奇才從這裡走出,逐漸被世人瞭解和熟悉。李白誕生不久,輝煌唐朝就來臨了。盛唐開拓包容的社會,使得李白很懂得怎樣去表達自己,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他想要官至宰相,就像春秋戰國時候,管仲和晏嬰一樣,要做皇帝的輔弼之臣,使寰區大定海縣清一,從此天下太平輔佐君主治理天下,他因國家昌盛而喜,因懷才不遇而憂。

  • 2 # 使用者8042008817634

    李白心中的政治神話

    要走上跨越式發展道路,就必須首先獲得高官權貴們的賞識。李白為了將自己介紹給高官權貴,使用了很多辦法,其中一種最常見的方式就是投信干謁,也就是給別人寫自我推薦信。

    其實在唐代,讀書人都寫自薦信,這不足為奇,但李白的自薦信有他自己的特點。在不少自薦信中,李白都自稱隴西成紀人,自稱涼武昭王李的後代。我們曾在第一章中介紹過李,他是李唐皇室的先祖。李白堅稱自己是李的後代,無非是在強調自己是皇室宗親,是要引起高官權貴們的器重與重視。

    唐玄宗開元十八年(公元730年),李白給安州裴長史上書自薦,信中說自己年輕的時候跟朋友在深山老林裡面養了數以千計的鳥,而且都是珍禽、奇禽,這些珍禽被他馴養得非常聽話,巴掌一伸,這些鳥就停在他手上:“養奇禽千計,呼皆就掌取食,了無驚猜。”其實他是真的為了養鳥嗎?不是,他就是為了表現自己一種與眾不同的行為方式,就是為了引起別人的注意,同時這也是道家養生的一種重要手段。

    《莊子·山木》託言孔子遠離朋友弟子,在野外的大湖中隱居,鳥獸看到他都不驚惶逃避,以此說明孔子能夠與鳥獸為伍,融洽相處,乃是得道之人——“辭其交遊,去其弟子,逃於大澤,衣裘褐,食杼慄;入獸不亂群,入鳥不亂行。”李白的這種行為方式真的引起了當地官員的注意——“廣漢太守聞而異之,詣廬親睹,因舉二人以有道,並不起。”當地郡守聽到這件事感到很奇異,就親自來山中看望他們,還要舉薦他們到朝廷。然而李白與朋友並不接受這樣的邀請,他說這叫“養高忘機,不屈之跡也”,意思是說我並不屈從於官吏的召喚,當朝者邀請我做官我偏偏不去。這樣一來他們的名聲就更大了,這麼有才華的人,這麼特立獨行的人,還不願意做官,品德真是很高尚。這是他說自己的第一個優點。

    他還有什麼優點?在這封自薦信中李白寫道:“曩昔東遊維揚,不逾一年,散金三十餘萬,有落魄公子,悉皆濟之。此則是白之輕財好施也。”他說自己在揚州住了一年,花了三十萬,花這麼多錢幹什麼用啊?都用在救濟那些落魄不得志的讀書人身上,也就是說自己視金錢如糞土,樂善好施。這是他第二個優點。

    第三個優點也比較重要,叫“存交重義”,就是重義氣,夠朋友。他舉了個例子,說自己與朋友一起遊覽洞庭湖,結果這個朋友患急病突然去世了,炎熱的天氣裡,李白伏屍痛哭,淚水哭幹,哭出鮮血,路過的人聽了都為之傷心。李白將朋友暫時安葬在洞庭湖邊,幾年之後,他又回來專門為朋友遷葬,將朋友的屍骨從墳墓中取出,裝進口袋,自己揹著口袋,披星戴月一路來到江夏,借錢將朋友的屍骨葬在當地。

    需要特別說明的是,根據有關專家的研究,李白這種特殊的葬友方式源自南方少數民族的二次撿骨葬法。第一次安葬被稱為寄土,可就近安葬;三五年後要開棺撿骨,將骸骨安葬在家族墳地中。李白從小生長的綿州昌隆地區以南,就有烏蠻(彝族先民)、白蠻(白族先民)聚居,其中就有二次撿骨葬的風俗。

    說完不凡的身世與言行,李白還會在自薦信中炫耀自己的文采。唐玄宗開元八、九年間,李白去拜見當代大手筆、益州長史蘇,蘇在眾位同僚面前誇獎李白下筆滔滔不絕,是少見的文學天才。如果繼續博覽群書,加強學習,擴充套件見聞,未來一定可與漢代大文學家司馬相如一比高下。李白還曾得到首任安州郡督馬正會的稱讚。馬正會認為李白是難得的奇才,他對長史李京之說:“諸人之文,猶山無煙霞,春無草樹。李白之文,清雄奔放,名章俊語,絡繹間起,光明洞徹,句句動人。”意思是說,其他人的文章,如同沒有煙霞的山峰,沒有草樹的春景;而李白的文章,清雄奔放,名言警句層出不窮,文辭流麗而思想通達,每一句都能打動讀者的內心。

    既然要將自己推薦給官吏,自薦信中自然少不了對官吏的稱讚誇獎,這在唐代文人的干謁信中很常見。李白自薦信的不同在於,其結尾部分往往透露出自信甚至狂傲的口吻。還是在這封《上安州裴長史書》的結尾處,李白說:“願君侯惠以大遇,洞開心顏,終乎前恩,瑞辱英盼,白必能使精誠動天,長虹貫日,直度易水,不以為寒。若赫然作威,加以大怒,不許門下,逐之長途,白即膝行於前,再拜而去,西入秦海,一觀國風,永辭君侯,黃鵠舉矣。何王公大人之門不可以彈長劍乎?”意思是,希望您能夠恩賜給我寬厚的待遇,敞開心扉,繼續讓我感受到您的恩情,如果真如此,我一定會以長虹貫日的精誠之心做您的屬下,即便讓我像荊軻直渡易水去刺殺秦王也萬死不辭!然而如果您在我面前耀武揚威,甚至聲色俱厲,不予接納,那我只能跪行到您面前,給您作個揖,然後像黃鵠一樣高飛而去,到首都長安謀求前程。又有哪一個王公大人的門前不可以讓我彈劍高歌呢?我永遠不會再跟您見面。

    這一段換成大白話就是“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李白似乎是有點兒太狂傲了,但這正是他超乎尋常的自信,也是他自薦信與眾不同的地方。“何王公大人之門不可以彈長劍乎?”一句用了馮諼客孟嘗君的典故。

    春秋戰國時,有所謂戰國四公子,其中一個叫孟嘗君,這個人喜歡招致天下名士,養了三千門客,三千門客的待遇根據每個人的本事有所區別。馮諼也來投奔孟嘗君。孟嘗君問他有什麼本事什麼特長,他都說沒有,只好歸入下等門客中。沒過多久,馮諼靠在柱子上彈劍而歌,邊彈邊唱:寶劍啊寶劍啊,咱們回去吧,這裡沒有魚吃啊。有人反映給孟嘗君,孟嘗君想,他要魚肉吃,是不是有點本事啊?於是給他魚肉吃。

    過了幾天,馮諼又彈劍唱道:寶劍寶劍回家吧,我們出門沒有車!其他門客都開始笑話這個要吃要喝的傢伙,但孟嘗君再次滿足了他的要求。又過了不久,馮諼彈劍唱道:寶劍寶劍回家吧,家裡沒有人照顧!孟嘗君於是派人照顧他的母親。門客們都認為馮諼這個人貪得無厭,但孟嘗君獨具慧眼,認定他是個奇才,日後必有大用。後來,馮諼為孟嘗君出謀劃策,為其設計狡兔三窟,在危難之際挽救了孟嘗君的政治生命,成為他最著名的門客。李白用馮諼來比喻自己,堅信自己一定可以找到彈劍高歌的地方,一定能夠找到心目中的孟嘗君。

    前面我們說過,干謁信、自薦信不是李白的發明創作,盛唐文人為了求取功名,必須向權貴高門投獻詩文,為將來步入仕途開啟方便之門。李白的這些自薦信代表了盛唐知識分子普遍的精神面貌。什麼精神面貌呢?

    這些文人在奔走權貴豪門,投贈、干謁的過程中,一方面要跪拜屈服於權貴的腳下,一方面卻又因強烈的自信與自傲表現出鮮明的個性色彩。李白是他們當中最典型的一個代表,他的行為言語最能代表盛唐知識分子蔑視權貴、崇尚個性、珍視自我、渴望價值實現的精神風采。李白有時候為權宜之計,可能會說一些奉承諂媚的話語,但他骨子裡透出來的本質還是要強烈地表現自我、實現自我。從根本上來說,他是不肯為了照顧權貴們的臉色而委屈自己自由張揚的個性的,所謂“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這就是盛唐知識分子的精神實質和風采。

    李白之所以在後人眼中具有那麼大的魅力,首先在於他胸懷不同凡響的巨大的政治理想,其次在於他為實現巨大理想所走的一條不同凡響的路徑,而為了打通這個不同凡響的路徑,就需要一份不同凡響、振聾發聵的自我推介。

    在這份個人推介的開拓下,李白開始在長江中下游、黃河中下游地區廣為交遊、四處干謁,尋求一個驚天動地的政治突破。對於李白來說,他的心中一直有一個政治神話,他認為自己不但是超一流的天才大詩人,而且是超一流的大政治家。這個神話不僅李白自己深信不疑,而且千百年來許多閱讀李白的人也深信不疑。

    要說李白是個天才的詩人,這個沒有問題。李白在文章事業方面向來絕對自信。他在給朋友的詩裡說自己寫詩是“興酣落筆搖五嶽,詩成嘯傲凌滄海” (《江上吟》),詩興大發的時候一落筆,五嶽三山為之震撼,寫成之後高聲吟誦,滄海為之揚起波濤。這種自信甚至狂妄放在別人身上也許很難得到認同,但放在李白身上的確當之無愧。

    還有,他給荊州太守韓朝宗寫過一封自薦信,當時有一種說法叫“生不用封萬戶侯,但願一識韓荊州”,韓朝宗喜歡推薦人才。李白對韓朝宗聲稱自己“日試萬言,倚馬可待”(《與韓荊州書》),今天讓我寫一萬多字的詩文,我靠著馬背上,一揮而就,文思敏捷如此。所以他在文章事業方面,確實很自信。

    儘管李白有這麼高的文學才華與創作自信,可是李白的最高理想並不是當職業作家,在他看來,創作詩文不過是一種藝術天才,從根本上來講,那不過是促進他聲名煊赫的工具,是一個進身仕途的敲門磚。李白認為自己的真正天才在於政治。

    換言之,李白認為自己不僅是一個天才的文學家,而且是一個天才的政治家,是一個像姜太公、管仲、晏嬰一樣將要名傳千古的大政治家。

    他認為大唐盛世就要在他這樣天才的政治家手中發展壯大,他所需要的只是一個如姜太公那樣的機會,而他一旦獲得唐代君王的重用,唐代歷史就將翻開新的一頁。他天天在做這樣的夢,他為這個夢等了很長時間,直到他四十多歲的時候,李白終於迎來了實現他政治神話最重大的機遇,他的夢想似乎就要變成現實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巴啦啦小魔仙變身術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