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選址
交通方便,遠離汙染源及水源地。周邊建築設定大於20米的綠化隔離衛生間距,遠離居住區及人員密集場所。

1.2 區域
傳染病區自成一區,單獨設定出入口。合理進行功能分割槽,潔汙、醫患、人車等流線組織清晰,避免院內感染。汙水處理站、焚燒爐等汙染性建築物,佈置在主導風向的下風向。
1.3 醫用汙廢
醫療廢棄物及汙廢水,採取環境安全保護措施。
1.4 出入口
出入口附近佈置救護車沖洗消毒場地。
2、建築
2.1 分割槽
汙染區:病區
半汙染區:醫護工作區
清潔區:醫護休息區
2.2 功能流線
負壓病房有嚴格的功能分割槽和醫療流程,醫護人員、病人、物流都必須按照單向流程活動。醫護人員與病人、清潔物資和汙染物品都有各自的獨立出入口和嚴格的流經路線。潔汙分流:醫護人員及清潔物品需透過院區主通道、一更、二更、衛生透過進入醫護工作區。病人透過室外病人通道(汙染廊)進入病房。汙物均由汙染廊收集到汙物間暫存,集中送出處理。在護理單元潔汙流線交接處設定一定的緩衝空間。
2.3 平面設計
平面佈局遵循:“功能符合、流程短捷、潔汙分明、分割槽合理”的設計原則。
3、給排水
3.1 給水系統設定
3.1.1 給水管道設定倒流防止器。給水設定檢修閥門,閥門設在清潔區內。
3.1.2 用水點採用非接觸性或非手動開關,並防止汙水外濺。
3.2 排水系統要求
3.2.1 採用雨汙分流制,採用單獨雨水管道系統。
3.2.2 在車輛停放處設沖洗和消毒設施。
3.2.3 排水通氣管中廢氣集中收集進行處理。
3.2.4 地漏採用帶過濾網的無水封地漏加存水彎,存水彎的水封50mm-75mm;採用洗手盆的排水給地漏水封補水;用於手術室、急診搶救室等房間的地漏採用可開啟的密封地漏。
3.3 汙水處理站
3.3.1 傳染病門診、病房的汙水、廢水單獨收集,汙水先排入化糞池,滅活消毒後與廢水一同進入醫院汙水處理站,並採用二級生化處理後再排入汙水管道。
3.3.2 出水水質達到《醫療機構水汙染物排放標準》(GB18466-2005)中表1傳染病、結核病醫療機構水汙染物排放限值。
3.3. 3 處理設施產生的廢氣設定專用排氣管集中收集後消毒排放。排放口就近設置於附近建築屋面。
4、空調
4.1 空調冷熱源設定要求
末端採用熱泵式分體空調和熱泵式多聯機系統聯合供冷供熱,新風采用熱泵直膨式+電加熱的新風機組。
4.2 通風空調設定要求
4.2.1. 新風系統:新風系統按清潔區、半汙染區、汙染區分別設定;機組設在清潔區。新風口設定滿足病人處於下風向。
4.2.2. 排風系統:對應新風系統設定排風系統,排風口設定超低阻高中效過濾器。排風機設定變頻,按照壓差要求調節排風量,汙染空氣經過過濾滅菌後排放。
4.2.3. 負壓隔離病房採用全新風直流式空調系統。在房間排風口處安裝高效空氣過濾器。負壓隔離病房設定壓差感測器。
4.2.4. 負壓隔離病房內採用上送下側回的氣流組織,室內送風先經過醫護人員再流向患者,最後由排風口排出,形成定向合理的氣流流動,保證病人撥出的汙染物快速有效地排除。應儘量避免出現死區、氣流停滯和送排風短路等情況;同時還要考慮為病人提供舒適的休息環境,為醫護人員提供健康的工作環境。病房主送風口設於病床邊醫護人員站位頂棚處,次送風口設於病床床尾頂棚處。由於是雙人病房,故送風口集中於兩床之間佈置,有利於控制汙染傳播。
4.2.5. 每間病房的送、排風支風道上設定電動密閉閥,並單獨關斷。
4.2.6. 汙染嚴重的房間內設定電子空氣消毒裝置。
5、智慧化
5.1 建築裝置監控系統
負壓病房空調裝置採用自動控制方式,監視汙染區及半汙染區的壓差。與負壓病房相鄰、相通的緩衝走廊壓差保持5Pa~ 10Pa。
5.2 安全防範系統
透過影片安防監控、對出入口控制、對負壓病房的醫、患通道,汙染與潔淨區的過渡進行控制,設定出、入人員的識別功能。
5.3 綜合佈線系統及計算機網路裝置
搭建無線網路系統。
5.4 醫護對講系統
實現語音雙向對講功能。病床前呼叫裝置易於清洗和消毒。
6、氣體
6.1 氧氣系統設定
6.1.1. 中心供氧站設在醫院潔淨區內。設中斷供氧的報警裝置。
6.2.2. 支管上的止回裝置靠近病房位置。
6.2 負壓系統設定
6.2.1.負壓吸引站佈置在汙染區內。
6.2.2.負壓吸引站在單一故障狀態時,能連續工作。備用機組自動切換。
6.2.3.負壓吸引泵站排放的氣體應進行處理達到排放標準後再排入大氣。負壓吸引站的廢液應集中處理併到排放標準後排放。
1.1 選址
交通方便,遠離汙染源及水源地。周邊建築設定大於20米的綠化隔離衛生間距,遠離居住區及人員密集場所。

1.2 區域
傳染病區自成一區,單獨設定出入口。合理進行功能分割槽,潔汙、醫患、人車等流線組織清晰,避免院內感染。汙水處理站、焚燒爐等汙染性建築物,佈置在主導風向的下風向。

1.3 醫用汙廢
醫療廢棄物及汙廢水,採取環境安全保護措施。
1.4 出入口
出入口附近佈置救護車沖洗消毒場地。

2、建築
2.1 分割槽
汙染區:病區
半汙染區:醫護工作區
清潔區:醫護休息區
2.2 功能流線
負壓病房有嚴格的功能分割槽和醫療流程,醫護人員、病人、物流都必須按照單向流程活動。醫護人員與病人、清潔物資和汙染物品都有各自的獨立出入口和嚴格的流經路線。潔汙分流:醫護人員及清潔物品需透過院區主通道、一更、二更、衛生透過進入醫護工作區。病人透過室外病人通道(汙染廊)進入病房。汙物均由汙染廊收集到汙物間暫存,集中送出處理。在護理單元潔汙流線交接處設定一定的緩衝空間。
2.3 平面設計
平面佈局遵循:“功能符合、流程短捷、潔汙分明、分割槽合理”的設計原則。
3、給排水
3.1 給水系統設定
3.1.1 給水管道設定倒流防止器。給水設定檢修閥門,閥門設在清潔區內。
3.1.2 用水點採用非接觸性或非手動開關,並防止汙水外濺。
3.2 排水系統要求
3.2.1 採用雨汙分流制,採用單獨雨水管道系統。
3.2.2 在車輛停放處設沖洗和消毒設施。
3.2.3 排水通氣管中廢氣集中收集進行處理。
3.2.4 地漏採用帶過濾網的無水封地漏加存水彎,存水彎的水封50mm-75mm;採用洗手盆的排水給地漏水封補水;用於手術室、急診搶救室等房間的地漏採用可開啟的密封地漏。
3.3 汙水處理站
3.3.1 傳染病門診、病房的汙水、廢水單獨收集,汙水先排入化糞池,滅活消毒後與廢水一同進入醫院汙水處理站,並採用二級生化處理後再排入汙水管道。
3.3.2 出水水質達到《醫療機構水汙染物排放標準》(GB18466-2005)中表1傳染病、結核病醫療機構水汙染物排放限值。
3.3. 3 處理設施產生的廢氣設定專用排氣管集中收集後消毒排放。排放口就近設置於附近建築屋面。
4、空調
4.1 空調冷熱源設定要求
末端採用熱泵式分體空調和熱泵式多聯機系統聯合供冷供熱,新風采用熱泵直膨式+電加熱的新風機組。
4.2 通風空調設定要求
4.2.1. 新風系統:新風系統按清潔區、半汙染區、汙染區分別設定;機組設在清潔區。新風口設定滿足病人處於下風向。
4.2.2. 排風系統:對應新風系統設定排風系統,排風口設定超低阻高中效過濾器。排風機設定變頻,按照壓差要求調節排風量,汙染空氣經過過濾滅菌後排放。
4.2.3. 負壓隔離病房採用全新風直流式空調系統。在房間排風口處安裝高效空氣過濾器。負壓隔離病房設定壓差感測器。
4.2.4. 負壓隔離病房內採用上送下側回的氣流組織,室內送風先經過醫護人員再流向患者,最後由排風口排出,形成定向合理的氣流流動,保證病人撥出的汙染物快速有效地排除。應儘量避免出現死區、氣流停滯和送排風短路等情況;同時還要考慮為病人提供舒適的休息環境,為醫護人員提供健康的工作環境。病房主送風口設於病床邊醫護人員站位頂棚處,次送風口設於病床床尾頂棚處。由於是雙人病房,故送風口集中於兩床之間佈置,有利於控制汙染傳播。
4.2.5. 每間病房的送、排風支風道上設定電動密閉閥,並單獨關斷。
4.2.6. 汙染嚴重的房間內設定電子空氣消毒裝置。
5、智慧化
5.1 建築裝置監控系統
負壓病房空調裝置採用自動控制方式,監視汙染區及半汙染區的壓差。與負壓病房相鄰、相通的緩衝走廊壓差保持5Pa~ 10Pa。
5.2 安全防範系統
透過影片安防監控、對出入口控制、對負壓病房的醫、患通道,汙染與潔淨區的過渡進行控制,設定出、入人員的識別功能。
5.3 綜合佈線系統及計算機網路裝置
搭建無線網路系統。
5.4 醫護對講系統
實現語音雙向對講功能。病床前呼叫裝置易於清洗和消毒。
6、氣體
6.1 氧氣系統設定
6.1.1. 中心供氧站設在醫院潔淨區內。設中斷供氧的報警裝置。
6.2.2. 支管上的止回裝置靠近病房位置。
6.2 負壓系統設定

6.2.1.負壓吸引站佈置在汙染區內。
6.2.2.負壓吸引站在單一故障狀態時,能連續工作。備用機組自動切換。
6.2.3.負壓吸引泵站排放的氣體應進行處理達到排放標準後再排入大氣。負壓吸引站的廢液應集中處理併到排放標準後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