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孤勇者的模樣

    什麼是供銷?老一輩的人應該都非常清楚,70、80 年代的人也有點認知,90年代及之後的人應該完全不知道了吧。

    供銷社,全稱為“供銷合作社”,最早成立於1950年,在計劃經濟年代,供銷合作社靠統銷包攬了老百姓的買與賣,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馳名商標”。

    後來改革開放的到來,個體經濟、民營經濟等經濟形式日益發達,供銷社才慢慢地退出了老百姓的視野。

    新的供銷社,已經不再是過去的模式了,而是“實體店+網上服務”的立體模式,從多角度全面發展深入老百姓的生活中。

    當下供銷社的意義也很重大,在政策檔案中頻繁出現,2021年的中央一號檔案中也提出,深化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開展生產、銷售、信用“三位一體”綜合合作試點,健全服務農民生產生活綜合平臺。

    新時代背景下,它被賦予了更多的含義,正從農貿、土地、金融、營銷等多維度、多角色融入到了鄉村建設中。

    有資料顯示在2021年,全國供銷合作總社和全系統建設穩步提升,全年實現銷售總額6.26萬億元,同比增長18.9%,其中農產品銷供額27501億元,日用品銷售量14925億元,同比分別增長了24.3%和17.1%,進一步打通了農產品上行、日用品下行雙向通道。

    在未來,新的供銷社模式將會在農民日常生活中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

  • 2 # 大小王的今天

    首先供銷社體系屬於國家政府正部級單位,在國內擁有大量物業和資產,擁有不可比擬的先發地位;其次:在四十年前在沒有商超、便利店、五金店等終端市場唯一的一家,雖是時代產物,但承擔了中國的計劃到市場經濟物資分配的任務,實現平穩過渡,後來因為體制原因被市場淘汰,但對於股票主力軍出生在80年代前人們印象深刻;最後st大集跌到谷底,本身兩者業務深度粘合,所以此次站臺也算天作之合!

  • 3 # 獅子座1005833

    最近國家要恢復供銷社,是不是讓我們回到計劃經濟那個用糧票買東西的時代呢,當然不是啦,到底啥是供銷社,恢復供銷社的意義在哪?透過在網上簡單瞭解,體會到這次恢復供銷社有兩大意義:

    第一是振興鄉村。供銷社供銷社顧名思義就是解決物資供應和銷售,眾所周知中國幅員遼闊,有很多比較偏遠的地方是很難買到東西的,農民的產品也很難賣出去,透過供銷社供應鏈系統採購農村的產品,那麼我們有錢賺也可以讓消費者更方便的買到他們我所需。

  • 4 # 既雨晴亦佳1177

    供銷社概念是老一輩的記憶,現在疫情期間,由於購物不能出門,快遞也終止,供銷社這個轉變的小型超市開始發揮作用。

    St大籍是供銷社概念的頭號股票,交易成本低,概念豐富,題材熱門,還是股東必須要保護的價格,低於一元20個交易日要退市的,今天是第19個交易日低於一元,收盤到了1元整,明天會有漲停嗎?大股東小股東紛紛增持,會出現一個搶購的現象,我們一起拭目以待!

  • 5 # 智慧的理性世界

    供銷概念突然走俏,出乎很多人的意外。

    首先看一下什麼是供銷社。主要有對重要農業生產資料、農副產品經營進行組織、協調、管理,促進城鄉物資交流等職能。

    供銷概念的走俏,其實也是國家發展戰略的一種體現,與當前基層的鄉村振興密切相關,讓供銷合作社真正發揮作用,更好地服務農戶農產品的銷售。

    在這之前,基層供銷社的職能可以說相對弱化,在市場經濟環境下,什麼東西流通都會順應市場經濟價格,就算再遠的產品,都可以透過電商實現快速的完成交易。但國家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以來,農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農村產業的發展良好發展態勢。但也出現部分產業與市場結合還不夠緊密,資訊不對稱、銷售渠道單一、經營分散,應對市場風險的能力不足。

    這種情況下,人們又看到了供銷,在加強統籌的情況下,促進城鄉物資的交流可能顯得更為重要,也更能解決好基層的難題。

    社會上出現了很多過度解讀的情況,個人認為,供銷概念只是為了增加農民的收入,保障農產品的銷售,並不能左右大的市場環境,畢竟市場經濟的競爭才是符合規律的。

    我們應該看到供銷走俏積極的一面,這是符合當代國家戰略發展的,也是為民謀利,保障人民利益的體現和舉措,但是到底能發揮多大的作用,還需拭目以待。

    我們也期待,這一變化,能夠對人民群眾的生活帶來更為積極的影響,促進農村地區、偏遠地區經濟社會更好的發展。

  • 6 # 太公1970

    供銷合作社做為微觀經濟體,不專屬計劃經濟,也不是不溶於市場經濟,是經濟體,就是趨利的,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 7 # 雲淡風輕77448737

    現在的供銷社已經不是過去的概念,現在的供銷社全稱: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時全國供銷合作社的聯合組織,由國務院領導。供銷合作總社的職責包括宣傳“三農”方針,指導全國供銷合作事業發展;根據授權,對重要農業生產資料、農副產品經營進行組織、協調和管理等。

    曾經的供銷社是60後、70後等一代人的兒時回憶,是計劃經濟時代的產物,布匹、搪瓷盆、油鹽等日用品擺放在櫃檯一角,憑票供應,逢年過節總是排著長長的隊。當前的供銷社沒有過去那麼強的行政屬性,變成了公司制。

    “將現在的供銷社和計劃經濟聯絡起來是一種誤解。現在更多是類似日本的農業協會,相當於村民的自助組織,為農民科學種植提供產銷服務等。”以後不會再出現農產品積壓賣不出去的,賣不上價的情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註冊制能否迎來券商新的高光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