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8315322089537

    計算機資訊檢索的發展過程是與計算機技術及其它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過程緊密相關的。計算機用於資訊檢索始於50年代初,在40多年的發展歷史中,計算機資訊檢索大體經歷了三個發展階段。


    (一)離線檢索階段


    此階段是從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中期。自1946年2月世界上第一臺電子計算機問世以來,人們一直設想利用計算機查詢文獻。進入50年代後,在計算機應用領域“穿孔卡片”和“穿孔紙帶”資料錄入技術及裝置相繼出現,以它們作為存貯文摘、檢索詞和查詢提問式的媒介,使得計算機開始在文獻檢索領域中得到了應用。


    1954年,美國海軍兵器中心首先採用IBM-701型計算機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科技文獻檢索系統,實現了單元片語配檢索,檢索邏輯只採用“邏輯與”,檢索結果只是文獻號,1958年,美國通用電器公司將其加以改進,輸出結果增加了題名、作者和文獻摘要等專案。1964年,美國化學文摘服務社建立了文獻處理自動化系統,使編制文摘的大部分工作實現了計算機化,以後又實現了計算機檢索。同年,美國國立醫學圖書館建立了計算機資料庫,即醫學文獻分析與檢索系統,不僅可以進行邏輯“或”、“與”、“非”等種運算,而且還可以從多種途徑檢索文獻。


    這一階段主要以離線檢索的方式開展檢索服務,其特點是不對一個檢索提問立即作出回答,而是集中大批提問後進行處理,且進行處理的時間較長,人機不能對話,因此,檢索效率往往不夠理想。但是,離線檢索中的定題服務對於科技人員卻非常有用,定題服務能根據使用者的要求,先把使用者的提問登記入檔,存入計算機中形成一個提問檔,每當新的資料進入資料庫時,就對這批資料進行處理,將符合使用者提問的最新文獻提交給使用者,可使使用者隨時瞭解課題的進展情況。


    (二)聯機檢索階段


    此階段是從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初。由於計算機分時技術的發展,通訊技術的改進,以及計算機網路的初步形成和檢索軟體包的建立,使用者可以透過檢索終端裝置與檢索系統中心計算機進行人機對話,從而實現對遠距離之外的資料庫進行檢索的目的,即實現了聯機資訊檢索。


    這個時期,由於計算機處理功能的加強,資料存貯容量的擴大和磁碟機的應用,為建立大型的文獻資料庫創造了條件。例如美國的DIALOG系統(DIALOG對話系統)、ORBIT系統(書目情報分析聯機檢索系統)、BRS系統(存貯和資訊檢索系統)、歐洲的ESA-IRS系統(歐洲航天局資訊檢索系統)等都是在此時期開始研製並逐步發展起來的,並且均在國內或組織範圍內得到實際應用。


    可以說,聯機檢索是科技資訊工作、計算機、通訊技術三結合的產物,它標誌著70年代計算機檢索的水平。


    (三)網路化聯機檢索階段


    此階段是從70年代初到現在。由於電話網、電傳網、公共資料通訊網都可為情報檢索傳輸資料。特別是衛星通訊技術的應用,使通訊網路更加現代化,也使資訊檢索系統更加國際化,資訊使用者可藉助國際通訊網路直接與檢索系統聯機,從而實現不受地域限制的國際聯機資訊檢索。尤其是世界各大檢索系統紛紛進入各種通訊網路,每個系統的計算機成為網路上的節點,每個節點聯接多個檢索終端,各節點之間以通訊線路彼此相連,網路上的任何一個終端都可聯機檢索所有資料庫的資料。這種聯機資訊系統網路的實現,使人們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查遍世界各國的資訊資料,使資訊資源共享成為可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關於八達嶺長城的童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