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聖賢書院—唯一
-
2 # 春風樂
孔丘是受到老聃的啟發,道和儒思想的匯聚
公元前523年的一天,孔子對弟子南宮敬叔說:“周之守藏室史老聃,博古通今,知禮樂之源,明道德之要。今吾欲去周求教,汝願同去否?”南宮敬叔欣然同意,隨即報請魯君。魯君準行。遣一車二馬一童一御,由南宮敬叔陪孔子前往。老子見孔丘千里迢迢而來,非常高興,教授之後,又引孔丘訪大夫萇弘。萇弘善樂,授孔丘樂律、樂理;引孔丘觀祭神之典,考宣教之地,察廟會禮儀,使孔丘感嘆不已,獲益不淺。逗留數日。孔丘向老子辭行。老聃送至館舍之外,贈言道:“吾聞之,富貴者送人以財,仁義者送人以言。吾不富不貴,無財以送汝;願以數言相送。當今之世,聰明而深察者,其所以遇難而幾至於死,在於好譏人之非也;善辯而通達者,其所以招禍而屢至於身,在於好揚人之惡也。為人之子,勿以己為高;為人之臣,勿以己為上,望汝切記。”孔丘頓首道:“弟子一定謹記在心!”
-
3 # 8517068943104nh
孔子的老師有記載的至少四個:郯子,萇弘,老子,師襄子。
孔子與弟子周遊列國到郯(tan)國時,曾以郯子為師,當時孔子才26歲。
高中語文課本中韓愈《師說》一文提及“聖人無常師。孔子師郯子、萇弘、、、”。萇弘以才華聞名於諸侯,知天文地理、通星象音律,典故“萇弘化碧、碧血丹心”與其有關。
孔子入周時,曾向老聃問禮,老聃即老子。
師襄子,春秋時期音樂大師,孔子向他學習過彈琴。
-
4 # 老釣叟74730334
孔子的老師是師襄,老丹。所以聖人無常師,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意為向大眾學習,向有一技之長的人學習。用今天的話說,向社會學習,向人民大眾學習。
-
5 # 冬之月古詩欣賞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時期魯國陬邑(今山東省曲阜市)人,祖籍宋國慄邑(今河南省夏邑縣),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大成至聖先師”。
孔子雖然早年喪父,家境衰落,但母親卻自幼對他嚴格管教,所以孔子才“十有五而志於學”。孔子在十五歲的時候,母親利用父親的老關係,請人帶孔子去魯國太師處學習禮儀,孔子在那裡學習了各種自禮儀裝置的使用方法,以及舉辦各種典禮的程式制度,這應該算是孔子最早的一次系統學習禮儀。
-
6 # 天香雲外飄
個人覺得是“項橐”《三字經》有云 :“昔仲尼,師項橐”。
項橐(xiàngtuó),春秋時期莒國(今山東日照)的一位神童,雖然只有七歲,孔夫子依然把他當作老師一般請教,後世尊項橐為聖公。《戰國策·秦策五》:“甘羅曰:‘夫項槖生七歲而為孔子師,今臣生十二歲於茲矣!君其試焉,奚以遽言叱也?’”後以“項橐”代稱早慧的兒童。據考,這種說法最早見於《戰國策》。
相傳有一年冬天,孔子游說講學,一日行至兗州西關(今舊關),遇見一個小孩正用樹枝在路上畫畫。孔子湊近一看,見小孩畫了一座城,孔子見他畫得認真仔細,城也畫得很漂亮,不忍從上面踏過,便從一旁繞著走。
孔子剛剛走過,不想那小孩竟氣惱地甩掉畫畫的樹枝說:“你這老先生好沒道理,放著城門不走,為何繞城而過?”
孔子以為小孩誤解自己,便解釋說:“我是看你城畫得好,怕踩壞了,才繞道而過,你應該感謝我才對呀?”
小孩不以為然地說:“城若不讓人過,要城有何用?我畫的城就是讓大家走的。”
這個小孩就是項橐了。
-
7 # 使用者謝衛先
韓愈《師說》是一遍影響極為深遠的文章,他的文章觀點新穎、深刻、精到,既有濃厚的傳統意義,又有廣泛的現實意義。
在韓愈這篇著名的雄文中就有對孔子老師的解釋:“聖人無長師,孔子師郯子、萇弘、師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則必有我師。”
其實孔子對老師的理解較一般人的理解大有不同,他對老師的理解是認為:如果一個人能消除另一個心中的某個或某些疑惑,那麼這個人就可以稱其為老師。如果向別人提出問題(此問題困惑了自己),對方給予了正確的答案則對方也可以稱是老師。三人行,則必有我師,更是認為只要幾個人走在一起,必然有人在某些方面能稱得上是自己老師!還有《辯日》中的兩小兒,等等。
總之,孔子心中自認為的老師很多,所廣泛意義的老師更多。我們認真體會“三人行,則必有我師。”才是對孔子老師的正確理解。正因此孔子之師除了上述明確老師外,還有很多很多!孔子胸寬似海能容萬物,他將自己的姿態無限放低,以便更好地吸納知識營養壯大自己成就自己人生的宏大目標!
-
8 # 水墨江南RDHi
孔子的老師是,萇弘,字,叔,(約公元前575一492年)周敬王大臣劉文公屬下大夫,在晉國的(六卿之亂中)因幫肋範氏和中行氏,趙簡子派大夫叔向對周王施以下反間計而被殺害。
萇弘博學多才,知天文,識氣象,精音律,通曆法,常與周景王應對星象吉凶徵兆,孔子久仰其才,於周敬王二年(公元前518年)前往周國專門造訪萇弘。成為萇弘的弟子。
-
9 # 勇敢的板擦
聖人無常師。孔子師郯子、萇弘、師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則必有我師。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韓愈《師說》)
-
10 # 嘆蘇
孔子所學,其涉及的範圍較廣,如禮學、道學、音樂、文學等。故他的老師也多,如平仲、老子、萇弘、師襄等。但對孔子影響最大的,應是周初的文、武之道。
-
11 # 簡單星星qa
封建統治者為了統治者的自身的利益,把他捧為聖人,他好像代表的是封建統治者的利益。只有為人民自由幸福而奮鬥的人才是聖人。
回覆列表
孔能成為聖人離不開老子的指導,孔子第二次向老子求道,使其在五十一歲時真正成為了聖人。只引用孔子悟道時的一段描述。
“孔丘聞之:覺己為鵲,飛於枝頭;覺己為魚遊於江湖;覺己為蜂,採密花叢;覺己了人人,求道於老聃,不禁心曠神達,說:吾三十多而立,四十而不惑,今五十一方知造化為何物矣!造我為鵲則順鵲性而化,造我為魚則順魚性化,造我為蜂則順蜂性而化,造我為人則順人性而化,鵲、魚、蜂、人不同,然順道而行也。立身於不同之中,遊神於大同之境。則合於大道也。我日日求道,不知道即在吾身:言罷,起身辭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