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站在天橋
-
2 # 深刻的過客
朱棣 (讀音zhū dì )(1360年5月2日-1424年8月12日),出生於應天(今南京),朱元璋第四子,明朝第三位皇帝,被稱為“永樂大帝”。
朱棣早年封燕王,後透過“靖難之役”奪取皇位。他在位時,改善政治制度,發展經濟,開拓疆域,派鄭和下西洋,編修《永樂大典》,疏浚大運河,締造永樂盛世。1424年駕崩,廟號太宗(諡號體天弘道高明廣運聖武神功純仁至孝文皇帝),後明世宗改上廟號為成祖(改諡為啟天弘道高明肇運聖武神功純仁至孝文皇帝)。
-
3 # 夏蟲語冰33568246
朱棣的讀音是:zhū dì
“棣”,現代漢語規範二級字,普通話讀音為dì、dài、tì,最早見於《說文》中,在六書中屬於形聲字。“棣”的基本含義為棣棠;引申含義同“弟”,如賢棣、棣友。
在日常使用中,“棣”也表示文雅安閒的樣子,如“威儀棣棣”。
釋義
落葉灌木;同“弟”;文雅安閒的樣子
字源演變
“棣”,初見於《說文》中,“棣”字簡體版的楷書從秦朝小篆演變而來。
-
4 # 健壯的雙腿
朱棣(di)第四聲。
明成祖朱棣(1360年.—1424年)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四個兒子,授封燕王。是明朝第三代皇帝。朱元璋死後,朱元璋孫子朱允文繼位,朱棣發動靖難之役,攻打侄兒建文帝,奪位登基。死後原廟號為"太宗",百多年後由明世宗朱厚熜改為"成祖",明成祖的統治時期被稱為"永樂盛世"。
-
5 # 請叫我搬磚界的卷王
“朱棣”讀音:【zhu dì】古漢語的發音有些和現在不一樣,像名字這類文字,大都是遵從歷史學家的考證或者是約定俗稱的習慣,大都是遵從歷史學家的考證或者是約定俗稱的習慣。
1.
朱棣出生於元末的戰亂時期。那時群雄並起,互相征伐。在朱棣出生時,朱元璋與陳友諒正打得不可開交,沒有時間給兒子起名字的。
2.
正二十七年舊曆年底,朱元璋準備要正式登極做皇帝了,看到自己已經有了7個兒子。這時形勢已經初安,他決心要為兒子們正式取名了。十二月二十四日。他祭告太廟,把自己渡江後生了7個兒子歸因於祖上的陰德:仰承先德,自舉兵以來,渡江生子七人。在朱棣7週歲,他這才和眾兄弟一樣有了自己的名字。洪武三年(1370年),朱棣十歲,受封燕王。曾居鳳陽,對民情頗有所知。
-
6 # 不忘初心3722915114593
朱棣的讀音zhu di.是明朝的第二個黃帝
-
7 # 帶阿賢回家
朱棣 zhu第一聲 di第四聲朱棣朱棣朱棣
-
8 # 完美可樂5U
朱棣讀作[zhū dì]。
棣有多種讀音
[ dì ]
1、〔棣棠〕落葉灌木,花黃色。果實黑色,供觀賞。
2、同“弟”:賢棣。棣友(兄弟友愛)。
[ dài ]文雅安閒的樣子。
[ tì ]通:~通(通達,貫通)。
朱棣: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四子,是明朝第三任皇帝,公元1402年至1424年在位,在位二十二年,年號永樂。是明成祖或稱永樂帝。
-
9 # 湘遇成歡
朱棣(zhū dì)
大明成祖朱棣(1360年5月2日-1424年8月12日),漢族,是明朝第三位皇帝,1402年-1424年在位,年號永樂,故後人稱其為永樂帝、永樂大帝、永樂皇帝等。
在電視劇《穿越時空的愛戀》中,朱允炆繼位僅僅四年,朱棣便起兵造反,歷史上著名的靖難之役開始了,無論是小玩子還是張楚楚,他們都沒能改變歷史。
最終,朱棣登基為皇帝,朱允文不知去向~
-
10 # 青檸olay
朱棣”讀音:zhū dì。
朱:聲母zh;韻母ū。
棣:聲母d;韻母ì。
朱棣,明太祖第四子,明朝第三位皇帝,年號永樂,故後人稱其為永樂帝、永樂大帝等。
-
11 # 清閒的辰星78
朱棣的讀音是:zhu dì。明成祖朱棣(1360年5月2日-1424年8月12日),或稱永樂帝,是明朝第三任皇帝,公元1402年至1424年在位,在位二十二年,年號永樂。明太祖皇四子,安徽鳳陽人,生於應天(今江蘇南京),時事征伐,並受封為燕王。洪武三十二年或建文元年(1399年)建文帝削藩,燕王遂發動靖難之役,起兵奪位,經過三年的戰爭,最終勝利,殺害方孝孺,驅逐其侄建文帝奪權篡位自封為帝。明成祖在位期間,完善明朝政治制度,發展經濟,開拓疆域,遷都北京,使北京至此成為中國的政治中心至今。
-
12 # 自由冰淇淋3t
讀音:zhū dì
明成祖朱棣(1360年5月2日—1424年8月12日),明朝第三位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1]建文帝朱允炆之叔父。建文四年(1402年)即位,在位二十二年(1402年—1424年),年號“永樂”。
洪武三年(1370年),朱棣被冊封為燕王。洪武十三年(1380年)就藩北平,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率軍招降北元乃兒不花,聲望日隆[22]。建文帝即位後,厲行削藩[2][3],朱棣以奉天靖難為名,發動靖難之役,起兵攻打建文帝[4][5]。建文四年(1402年)攻破南京,即皇帝位。政治上,繼續實行削藩政策,加強中央集權;改革官制機構,設定內閣和東廠;為加強對北方的控制,遷都北京。軍事上,五次親征蒙古[6],佔領安南;積極經營邊疆,[188]東北設立奴兒干都司,西北設定哈密衛,[7]西南設貴州承宣布政使司,對南海地區積極經營,對西藏實行政教合一的政策。[188]外交上,還委派鄭和下西洋,加強中外友好往來[188][8]。文化上,修《永樂大典》[9]。又疏浚大運河,營建北京紫禁城等[188]。統治期間,經濟繁榮,國力強盛,史稱“永樂盛世”。但其五徵蒙古[249]、出兵安南[250][251]、派鄭和下西洋[252]以及遷都北京等都耗費了很大國力,[253][254]削藩政策的不徹底性也為其死後漢王叛亂埋下伏筆。
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在第五次徵蒙古回師途中,病逝於榆木川,享年六十四歲。廟號太宗,諡號體天弘道高明廣運聖武神功純仁至孝文皇帝,葬於長陵。嘉靖時期改廟號成祖,改諡啟天弘道高明肇運聖武神功純仁至孝文皇帝。傳位太子朱高熾。
-
13 # 樸緹樹下巍風輕許
朱棣(zhū dì),明成祖,明朝第三位皇帝的名字,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個兒子。
-
14 # 粗糧南瓜
zhu 第一聲 di第四聲 朱棣是明朝第三位皇帝 也就是後世所稱的永樂皇帝 透過起兵推翻自己侄子既建文帝的皇位而登基 是明朝一位文治武功都赫赫有名的皇帝 幾徵蒙古 為邊疆安穩做出很大貢獻 在位期間派遣鄭和七下西洋 命解縉等編纂了永樂大典為後世留下一大瑰寶
回覆列表
朱棣讀zhu(一聲) di(四聲),朱棣是朱元璋四子,後發起靖難奪了皇位,即明成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