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三農科普
-
2 # 言公子好讀書
半斤八兩是怎麼回事?
這裡邊有個典故:
秦朝以前,各國的錢幣和度量衡的單位都不統一,互相之間並不通用,各國商賈和百姓之間的交易很不方便。秦朝統一六國後,秦始皇下令統一度量衡,由李斯負責起草檔案。
當時度和量的標準已經基本確定,唯獨這個用來表示輕重之分的“衡”還拿不定主意,就於是去請教始皇帝。
秦始皇於是提筆寫下“天下公平”四個大字。
李斯看了百思不得其解。
又害怕皇帝怪罪,於是乾脆把這四個字筆畫相加,就是“衡”的單位。四個字筆畫總和是16,就表示一斤等於十六兩。那麼半斤就是八兩。
在後來2000多年的封建社會一直沿用這個計量方法。直到新中國成立後,才改成現在的一斤等於十兩。
為什麼筷子長度是七寸六分?
有個比較有意思的說法,“筷子長7寸6分”,其實就是代表的人們的七情六慾,所謂喜、怒、哀、懼、愛、惡、欲,所謂食慾、性慾、情慾、佔有慾、求知慾、出類拔萃欲。民以食為天,把七情六慾融入到飲食當中也是合情合理的。
而且筷子在傳統文化中,也暗含乾坤。例如筷子一頭圓、一頭方。圓的象徵天。方的象徵地,對應天圓地方。這是華人對世界基本原則的理解。
一雙筷子,不僅僅是飲食餐具,更承載了許多中國傳統文化,凝結了許多前人智慧。
-
3 # sz923923
有這麼一說我們中國的度量衡(秤)為什麼十六兩為一斤,廣大網友在前面都說了很多了,但有這麼一說,是以十二地知為基礎,我們華人有一說,離地三尺有神靈,所以腰秤要高高的,你如果少四兩天只到,少三兩地只到,你在少給人家二兩損你自己壽命,你在少給人家一兩損你的兒女,也有巧合有一些做買賣的後人都不怎麼太好。
-
4 # 牛正昀
有且只有一種解釋:一斤16兩。
筷子是非常科學的。
長度,略小於正常人小手臂,這樣才能運用自如;
筷頭圓不刮嘴,筷尾方不打滑、放平面上不滾動;
……
無知的人才會說什麼天圓地方、七情六慾
-
5 # 雲山劍客aaKD
古人為什麼規定半斤為八兩,筷子的長度為七寸六分,有哪些講究?對於這個問題,曾經查看了許多資料。有違心的認可,但更多是懷疑結論的正確程度。總認為還存在其它的原因。
中國古代的度量衡是很不一致的。秦始皇統一六國以後,才將各國的度量統制為一個法定通用的標準。在這裡有一個非常重要的事情值得注。那就是秦始皇在統制時的標準,就是《西周》時期的標準,西周的尺等於0.231米,秦朝的尺也是0.231米。所以,只能從西周文化中去尋找正確的答案。
說到西周,我們不得不提周文王這個奠基人。他是《易經》的創始者,天圓地方,乾坤八卦。日月平仄,春夏秋冬。斗轉星移,陰陽兩儀是易之基礎。所uL,西周在制定時必定會《順天承運》的去實施。西周的古幣為什麼是圓的?因為日月是圓的,地球也是圓的。
為什麼一斤十六兩?天有四季,地有八方,全在乾坤坎離震兌艮巽之中,日八數月八數計十六數,八八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故農曆閏年有384天多,平年356天。難道半斤八兩X2=1斤十六兩,與天文地理毫無關聯?
再說筷子為什麼是七寸六分。大家都知道,一年二十四個節氣中,並不是每個節氣的時間基本是平均的。地球年365天÷24個節氣=15.2(天)。筷子成雙15.2÷2=7.6。這難道是巧合?雖說人有七情六慾,我還是堅持我的觀點:古代法規的條條框框,絕對離開天體執行的自然法則。《原創,不喜勿噴,接受反駁》
-
6 # 一路走來心心相印
筷子的長度為7寸6分這個跟重量沒有什麼關係,古人規定筷子長度為7寸6分是代表人的七情六慾,意思是要有節制,有控制。
-
7 # 學行知
1959年,國務院釋出《關於統一計量制度的命令》,為了換算方便,將以前的十六兩一斤,改成了現在我們所熟知的十兩為一斤。
也就是說,半斤是五兩這個我們早已習以為常的常識問題,事實上是新中國成立後才出現的,而在我們長達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中,一斤從來都是十六兩,以前的秤也不一樣,秤桿上有十六顆星,那秤也叫做“十六金星秤”。
要想解釋半斤為什麼是八兩這個問題,十六金星秤是怎麼也繞不過去的。
半斤為八兩
相傳桿秤是魯班根據槓桿原理髮明的。眾所周知,魯班是春秋時期的人物,那個時候已經是禮崩樂壞,諸侯林立,大家誰也不服誰,所以即便是有了秤,不同的諸侯國計量方式卻大有不同,幾兩是一斤的都有,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秦王掃六合之後才有所改變。
都知道秦始皇統一了度量衡,其中“度”是測量長短的工具;“量”是測量容積的工具,而“衡”就是測量重量的工具了。
當時有種計量方法是十三兩為一斤,秤上的刻度取用北斗七星和南斗六星相加,共計十三顆金星,秦朝統一後,在這個基礎上又加了三顆星,分別是福、祿、壽三星,這就是十六金星秤。
這樣的用意就很明顯了,秤這個東西生意人用得最多,而古往今來,人們都對缺斤少兩的事情深惡痛絕,十六金星秤便在時刻提醒商人們不得偷耍那些小花招,缺人一兩折福,缺人二兩折祿,若是敢缺人三兩,那折的可就是壽了。也難怪,一下缺人家三兩,怕是想不被發現也難,天天這樣做生意不被人揍死才怪。
一斤十六兩就這樣開始流傳下來,一直到民國時候都是這樣,直到咱們新中國成立後才又有所改動,有個成語叫半斤八兩,意思相信大家都知道,但很多人恐怕都會覺得奇怪吧,它的出處正是源於這個一斤十六兩的古制。
而在古代一斤為十六兩的時候,半斤也就自然而然是八兩了。
筷子七寸六分
關於筷子也有說法,這個七寸六分,取人之七情六慾之意,一桌飯菜裡的食材必定有高低貴賤之分,即便同一盤菜裡,也常有青菜和肉食,愛吃這個,不愛吃那個,不都是透過筷子來體現的嗎。
別說是在資源匱乏的古代了,即便是物質豐厚的現代,很多人在飯桌上也會喜歡盯著那點好東西吧。
現在飯桌上吃不好,頂多就是讓人笑話一下而已,但在古代吃可不是小事,《周禮》中有明確規定,天子可九鼎八簋(guǐ),而諸侯只能用七鼎六簋,大夫用五鼎四簋,士用三鼎二簋。
且周天子牛羊豬等美食都可享用,往下一些大夫、士之類的,牛是肯定享受不了的,甚至低階計程車連魚都不能吃,地位更低的老百姓伙食肯定更差。
拿起筷子吃飯的時候,要管住自己的七情六慾,若是嘴饞吃了自己高攀不起的東西,那就是僭越,在古代可是大罪一樁啊。
平頭百姓家的餐桌上,也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慾望,我父親小的時候,那時候大陸的物資極度匱乏,能讓人填肚子的東西有很多,但真正能頂飽抗餓的東西就少了。這些都是要留給家裡壯勞力的,孩子再饞也不敢去碰一下,只能吃些紅薯之類的東西果腹。
饑荒年代,能頓頓吃上紅薯已經非常不錯了,但也正是兒時吃了太多的紅薯,父親現在見了紅薯就煩,再甜也不願吃哪怕一口。
現在雖然生活好了,但咱要是吃飯光盯著自己稀罕的那點東西,滿盤扒拉著找的話,是不是也挺不合適的。
所以筷子七寸六分,是在提醒人們要控制住自己的七情六慾,而不是讓七情六慾控制了我們。
除此之外,筷子的文化還有很多,比如一端為圓,一端為方,象徵天方地圓,而我們用圓的那一端入口,是謂民以食為天。
中國作為一個有著上下五千年的古老文明,很多日常中不起眼的小事,其中都可能蘊含著先民們的無限智慧。所謂博大精深的文化,大概就是這樣目之所及,皆有說法的樣子吧。
吾願活到老,學到老!
-
8 # 隱士夢言
半斤八兩的概念很簡單,就像我們現在常用的紙張,一般常用的A4、B5型號的紙張,大約都是16開左右的,那古代的重量單位也是16進位制,那就很好理解了。
因為16可以被2整除,直到連續除盡,一直除到1。而10進位制則無法做到這一點。
古代的重量,尤其是金銀等重金屬貨幣,貨幣的重量就是貨幣的面值。例如一斤黃金,重量是16量,如果進行重量分割的話,那麼直接對半分就可以了,不用再單獨測量重量。
而如果是10兩為單位,分割之後,剩餘5量,就不方便再繼續對半分了。
當代的裁紙也是這個道理,一張整開的紙,對摺拆分,分到16開可以完全不用藉助其他測量工具,就能夠達到適合人們使用的尺寸,而如果非要要求10進位制的整數,那會很麻煩。
就包括電腦語言,也是2進位制、16進位制的演算法,要比10進位制更便利。
至於筷子的7寸6分,還是使用習慣的原因吧,當然了,後人們給筷子的長短形狀,加上了天圓地方、四方八面的文化懷念,也是一種文化加成!
回覆列表
古人的智慧,“1斤為16兩,筷子長為7寸6分”,有哪些講究?
細心的朋友就會發現我們使用的筷子,一頭是方的,一頭是圓的。古人這樣設計不僅是為了方便使用,還代表著天圓地方,民以食為天!
我們現在用筷子已經很隨性了,怎麼方便怎麼用,但是,在過去對筷子的使用是有很多規矩的。
例如,古人認為,筷子不齊有三長兩短之嫌;筷子顛倒使用,叫顛倒乾坤,認為不規矩;拿筷子敲擊碗盆,認為是隻有乞丐乞討時為了吸引人注意才會這麼做,不吉利;筷子插在飯菜中央,不吉利;用嘴去嘬筷子,不衛生;用筷子隨便指人,不尊重人;筷子在盤子裡翻來攪去,要捱揍了;用筷子插菜,對客人是極不尊重的。
古人在設計的時候,為什麼要半斤為8兩,筷子長為7寸6分呢?
一、1斤為16兩
我們上學的時候就學過一個成語叫半斤八兩,有人可能會說,一斤不是十兩嗎,怎麼古人說是八兩?
我們現在說半斤八兩不是指重量,而是說兩個人或者東西旗鼓相當。在古代可不是這樣,確實是用來計量的單位。
在戰國時期的時候,咱們國家的度量衡並沒有統一,每個地區都不太一樣,一直到了秦國的時候才統一了度量衡,定為一斤為16兩,也就是半斤為8兩。
為什麼要把一斤定為16兩呢?在民間有這樣一個說法。說是在春秋時期有一個叫范蠡的人,他是一個很有名的商人,他在交易的過程中發現很難做到公平。他就將北斗七星和南斗六星還有福祿壽三星,按這個16個點,標了出來。並且,把北斗七星和南斗六星這13個星點排在了前面,而福祿壽三星排在了後面。規定一個星就是一兩,半斤是八兩,一斤是16兩。
福祿壽三星為什麼要排在後面呢?聽老人說,在給別人稱的時候,少一兩就是少福,少二兩就是少祿,少三兩就是少壽。做生意講究的就是誠信,因此,用這個來約束商人要給足斤兩,誠信經營,否則可能就要,少福、少祿和少壽了!
關於半斤八兩也有一些古語的描述,例如,在宋·釋普濟《五燈會元》中說:“問:‘來時無物去時空,二路俱迷,如何得不迷去?’師曰:‘秤頭半斤,秤尾八兩。’”還有在宋·釋惟白《建中靖國續燈錄》中說:“踏著秤錘硬似鐵,八兩元來是半斤。”
二、筷子長度為7寸6分
剛才說完1斤16兩,我們再來看看筷子長度為7寸6分是怎麼回事。
筷子我們一日三餐幾乎都在用,不過現在的筷子,好像不那麼規矩了,花裡胡哨的,什麼形狀,多長的都有,更注重適用性,不像古人有那麼多說法。
在古時候,一開始不叫筷子,叫什麼呢?叫作“箸”。在《雲仙雜記》中記載:“向範待侍,有漆花盤,科斗箸,魚尾匙。這裡面的科斗箸就是我們說的筷子。
筷子一頭圓象徵著天,一頭方象徵地,有天圓地方的意思,還有兩根筷子合為一雙,也代表了陰陽結合。再有,我們手持筷子時,拇指食指在上,無名指小指在下,中指在中間,是為天地人三才之象。
筷子不只上面這些講究,就連筷子的長度也是固定的。多長呢?7寸6分。據說是代表人有七情六慾,用來表明和動物在本質上是有區別的。
7寸6分有多長呢?大概有20CM左右這個長度。拋開別的不說,個人感覺,這個長度還是挺適手的。
那麼筷子是誰發明的呢?
這個版本很多,感覺每個都像是個故事,但不管哪種說法,都是寄託美好的願望。
比如,有一種說法,筷子是大禹發明的。說是大禹在治水的時候,經常在野外吃飯,由於湯水沸滾無法下手,吃東西也很不方便。有一次,大禹就用找來樹枝,削成類似現在筷子的雛形。
還有一種說法,說是筷子的發明和姜子牙有關,當然,這個有點過於神話了,就不在這裡說了。
在古籍《韓非子·喻老》中有記載 :“昔者紂為象箸而箕子怖。”,這句話可能很多人可能不太明白,意思是說,有一個叫箕子的大臣,他對於紂王沉迷於象牙筷子的這種行為非常擔憂。
難道筷子是紂王發明的?當然不是,考古學家在安陽侯家莊1005號殷商墓中發掘出的鋼“箸”,早於殷紂末期的紂王時代。也就是說,筷子不是紂王發明的,在他用象牙筷子之前就已經有筷子了。
現在用筷子的不只咱們國家,像日本、北韓半島、越南、東南亞,甚至西方一些國家也在用。
當然,古代筷子也不都是7寸6分,像安徽貴池裡山徽家衝窖藏出土的青銅“箸”,長度有20公分。還有湖南長沙馬王堆一號墓出土的竹箸,長度有17公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