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0
回覆列表
  • 1 # @回不到的過去

    ,您和您的孩子正在經歷人生第一次的分離階段,以上都是分離階段焦慮的表現。這對你們來說都會非常難熬,但同時也是異常寶貴、值得珍惜的一段體驗,更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必經的一段旅途。因此,請您耐心看完以下內容,希望能夠幫助您對於“分離焦慮”有更多的理解和認識。


    在瞭解分離焦慮之前,我們首先要認識另一個兒童發展心理學的關鍵概念:


    【依戀】


    依戀,依據心理學家約翰.鮑爾比(John Bowlby,1969)的描述,表示我們對於生活中某一特定個體的強烈情感聯結。在父母與嬰兒之間,這種關係是相互的——嬰兒對父母產生了依戀,父母也對嬰兒產生了依戀(沒錯,這就是孩子上學您哭慘了的原因)。當然,依戀的形成在嬰幼兒的早期生活階段,可能不僅僅發生在與父母之間,還可能發生在與主要教養人之間,因為嬰幼兒教養人/看護者為他們提供基本的生存需要,滿足他們日常的情感互動需求,通俗點說:我愛你,因為你餵養我;我愛你,因為你獎賞我。


    隨著嬰幼兒與教養人/看護者逐漸建立起親密的情感紐帶,他們開始經常表現出一些與教養人相關的消極情感反應:分離焦慮。


    【分離焦慮 】


    分離焦慮Separation Anxiety,指嬰幼兒在同依戀物件分離時表現出的恐懼和戒備反應。當嬰幼兒產生分離焦慮,即表示他們開始有能力將熟悉的事物和不熟悉的事物加以區分。在與熟悉的教養人/看護者分離時,嬰幼兒會本能地對陌生的面孔、環境感到恐懼,這其實是他們自我保護的一種方式。這種心理一般出現在6-8個月大,14-18個月大時達到頂峰,然後其頻率和強度在嬰兒期和童年期都會逐漸下降(Kagan , Kearsley , & Zelazo,1978; Weinraub & Lewis,1977)。


    當他們從家庭邁入學校時,他們不得不承受這種分離的恐懼和痛苦。鮑爾比(Bowlby)透過觀察把嬰兒的分離焦慮分為三個階段:


    • 反抗階段--嚎啕大哭,又踢又鬧;


    • 失望階段--仍然哭泣,斷斷續續,動作的吵鬧減少,不理睬他人,表情遲鈍;


    • 超脫階段--接受外人的照料,開始正常的活動,如吃東西,玩玩具,但是看見母親時又會出現悲傷的表情。


    【分離焦慮的表現】


    其中,最痛苦難熬的莫過於反抗階段。這個階段裡,孩子會因個體氣質、性格、家庭環境的差異,產生不同程度的反抗:


    • 適應能力好的孩子有輕微的情緒反應,但是能夠正常參與集體活動;

  • 2 # 使用者6077223900862

    當孩子上幼兒園之後,從過去可以隨時回到親人懷抱的習慣,突然變成一整天都看不到家人的新狀態,這樣巨大的變化,會造成極大的心理壓力,分離就會產生幼兒和家長都焦慮。

    所以,老師要安慰並告知家長和孩子分離家長自己先不要走有分離焦慮,不然會影響孩子的情緒。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面子問題歌詞閩南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