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死磕電影的俠導
-
2 # 夜雨隨緣1
個人看法
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
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
來讀一下這兩句,看哪個感覺通順,合理,再看一下古人寫文章時用句和用字,最後要看的就是那種有歧意了!
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可不可以認為,只要不是樹木,動物,是個人就行那?這裡可以認為是泛指了吧!但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還真就不是泛指的語氣。
於是,在這裡斷開說這兩個字,它倆多出現在一句話的開頭部分,而不是結尾地方。於是——我沒別的辦法了,於是只能這樣做,是個給自己的結語,還是開頭部分!
是,這是它在古文解釋裡的所有定義,其內有這個,所有,確定的含義。
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
斯也有這的意思。於斯人也,這人,你,我,他,單獨的,不是泛指的。自我說這句《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裡面有自勉,勵志,自嘲之意。
這圖有句——生於斯,長於斯。可以改成——生於是,長於是嗎?明顯的是和斯並不是通用的,至少在古文裡這兩個字,並非通用的。
書譜,近四千個字。你很難找到(是)字,可是你想找到(斯)字,這裡很多。
斯人,並不是準確地指哪個人,
這本身就是一個承受當前的苦,而後有成就或擔當。一個勉勵的文章。這裡改成——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那就是,是個人就行了。還用這篇文章去勉勵嗎?
於是,這是在某個階段文言文,往白話文走的時候多用詞。但是在學寫字,看古人碑帖裡,這樣的話幾乎見不到。
斯人,這個用詞,在碑帖裡,非常容易見到。就和之乎者也,吾,足下,與,餘一樣,很多的。
在順口和古人之意用字上,我傾向原來就是《斯》
-
3 # 傲翔鷹
自幼雖不是學霸,但也是小學高分畢業生的,說破天也是斯人,被槍頂著也是斯人。但是,很奇怪這種辯論的起因,是誰這麼無聊?
第一,斯人與是人是一個意思,音不同意同。目前的爭論來自於不同教材不同版本的不同用法,其實都對。但是“斯人”從語法上更順暢和符合華人的習慣。例如我們說“生於斯,長與斯”,總不能說“生於是……”
第二,咬文嚼字本來就是書呆子的陋習。對於關係到詞義和含義的,絕對不能搞錯。例如“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這裡的斯代表山川河流,要是寫成“如事夫,就不知所云了”。這個必須糾正。但是無關詞義的,僅是諧音或者近意詞就不必非得用自己的理解去和人辯論清楚了。
第三,要尊重既成的習慣。規範可以,但是對於無傷大雅的民眾習慣不能去強行改變,更不可藉機賣弄學識。例如很多航空愛好者聽到“直升飛機”就非要去糾正是“直升機”。好吧,知道你懂固定翼飛行原理和航空名詞定義行了吧?說破天我也叫直升飛機,因為能飛,叫的順口,又不是在考試,咋了?還有軍迷聽到AK47就想去糾正“阿卡47”,好吧,知道你懂俄語發音行了吧?“亞不溜達裡士白呀斯卡諾”你翻譯一下?
所以什麼東西一旦民眾養成習慣,只要無傷大雅,就不要非得去扳過來,否則屬於強迫症或者賣弄。
例如我們小區有個魚肉館叫“順發美食城”,識字的不會念錯。但是有個人第一次去那裡吃飯前接電話,人家說:“一會兒去順發美食城啊”,他斷章取義聽岔了說:“哦,順發美啊?”從那以後成了習慣。我們也不糾正了,再叫他吃飯也這麼說:順發美見啊
這是尊重,是隨和,也是普通人的煙火世俗氣。我們要是非糾正他說:“順發,美食城,前面是店名啊,後面是美食城啊,不要叫錯了。”
那就有點無聊了:都有小學畢業證,和兄弟們玩兒什麼漢語言文學碩士範兒啊?
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一口小酒舒筋活血,一瓶白酒心志不勞,管求它的了。
-
4 # 微語time
我清楚的記得是斯人,我們是江蘇的,一直是蘇教版,可能和人教不同。感覺現在許多我們以前學的不一樣,教孩子都很為難,因為你覺得對 ,孩子卻跟你說是錯的
-
5 # 醒石愛清風
無關斯是用法之對錯,關鍵不要說謊了還嘴硬,另外,不要把這玩意當學問改來改去,根深蒂固改成根深本固有意思嗎?吃飽了乾點正事
-
6 # 巴薩利物浦
“是人”拿出了各種各樣的證據
“斯人”拿出了各種各樣的回憶。各種課外書輔書來證明,你倒是從古籍,碑刻來證明。到底是誰篡改的
-
7 # 自在逍遙的淡心
絕大多數的六零七零八零年代的人所學課本上都是斯人也,只不過是後來的課本上變成了是人也。人教版找了很多的版本來證明是人也,我就不相信他們沒有找到一本斯人也的課本書出來的!說什麼集體失憶曼德拉效應,這個純粹是在強詞奪理!斯人也更符合古文的文風文義,是人也更沒有斯人也讀起來順口。錯與對並沒有一個絕對答案在那裡,但人教版不應該顛倒了黑白誣稱我們是記憶偏差吧!
-
8 # 簡單百香果FS
87年高中畢業的,記憶中一直是“斯人”,前幾天出來了“是人”!其實解決問題很簡單,把不同時期的教材拿出來對比一下,一切問題都解決了。
-
9 # 張先生有話好說
我們讀古人之書,對古籍要有“敬畏之心”,儘量保持原貌,至於解釋理解可以各抒己見。“斯人”“是人”之爭,是因孟老夫子文章引起的———
孟子文章最大特點就是氣勢貫通有“浩然之氣”,能言善辯有很強的說服力和感人力!
孟子文章名段中是“斯人”或者是“是人”,應該是“古籍考證學家”的任務,對普通讀者意義不大。因為在文言文中,“斯人”“是人”意思相同,都是指“這個人”的意思!
在古詩詞中,有“斯人獨憔悴,孰雲網恢恢。將老身反累,千秋萬歲名,寂寞身後事……”
古代詩人肯定會背誦孟子文章中“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這一句的!於是才會有“斯人獨憔悴”的著名詩句!
不管是“斯人”或者“是人”,翻譯成白話文意思差不多。教育部、人民教育出版社應該尊重歷史,順從民意,因為“習慣成自然”,華人從小都這樣背誦,你非要“逆民意而行”,以顯示自己的權利,是極其不明智的。“專家有時候的固執,會有失斯文——”
從“毒教材”的熱議,到古詩詞的“音讀”的變異爭論,顯示出的中華民族基層民眾文化水平的普遍提高。“斯文”不再是幾個“私塾先生”所獨有了。中小學教材也不僅僅是讓十幾歲的孩子唸的,孩子的身後是千百個家庭,億萬個家長在輔導孩子家庭作業!
教育是百年大計,教材是育人根本。因此,一定要慎重得體,不可瞬息萬變,讓人莫衷一是!
-
10 # 齊東野人之語
首先朱夫子的四書集註(明清科舉考試教材)裡就是是人,見圖。
第二我們小時候學的就是斯人,網友貼了大把圖,不盜圖。
其實沒大區別,個人推測是民國時期某位大仙搞教材改了,後來又改回來了。
教材改文章尋常事,小時候學過一個口技,大家可以看看原文,比課本上喜聞樂見。
-
11 # 醉裡乾坤zmw
本來就是教材不同版本的事,絕大多數用的教材是“斯人”,但支援“是人”的個個急赤白臉,咄咄逼人,扯什麼曼德拉效應這種唬人的東西,當中有很多水軍賬號,不是陰謀論,但這件事明顯有人在推。
-
12 # wypajk666888
我是1967年岀生,四川武勝人,1981初中畢業,記憶中應該是斯人,但那時是各省岀版發行教材,可能有斯人、是人之差別,至於85後/90/00/至今是是人,可能是人教統一出版成是人。如果非得要弄個明白,只有將各自初中時當時的課本找來核對。我中肯地說一句,60/70/80年代,斯人的可能大,不會大家都記憶錯了,現說是是人的大都是80年以後出生的年輕朋友們,近20來年的課本應該是是人沒錯,但不能說1985年前的課本就不是斯人吧,其實大家都沒記錯,只是歷史原因造成而已。
回覆列表
清楚記得中學語文課本寫的是“斯人”,看到許多專家發聲說古籍中記載的均是“是人”,許多出版社也紛紛發聲說明,之前的確採用的是“斯人”,最後發現引用有誤便校正為“是人”了。唯有人教出版社篤定宣稱,自1961年以來人教出版社出版的中學語文教材一直採用“是人”版本。這我就納悶了,難道說廣大70、80後網友使用的都是其他出版社的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