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約翰塞納貝拉
-
2 # 喃捻
【麥克盧漢生平】馬歇爾·麥克盧漢(Marshall McLuhan,1911年-1980年),20世紀原創媒介理論家。1933年,麥克盧漢在加拿大曼尼託巴(Manitoba)大學拿到了文學學士學位;1934年在同一所大學獲得碩士學位;此後不久到劍橋大學留學,繼續文學方面的研究;1942年獲得劍橋博士學位。主要著作有《機器新娘》(1951年)和《理解媒介》(1964年)。
麥克盧漢一生勤於學問,拿了5個學位,完成了幾次重大的學術轉向:工科——文學——哲學——文學批評——社會批評——大眾文化研究——媒介研究,終於成為20世紀最重要的媒介思想家之—。麥克盧漢的著作如天書,文字詭譎俏皮書信則明白如話。
麥克盧漢在對傳播的研究中進行了獨特的探索。他試圖從藝術的角度來解釋媒體本身,而不是用實證的方式來得出結論。在這種藝術的探索中,麥克盧漢得出了那個後來震驚世人的結論:“媒介就是訊息”,“媒介是人體的延伸”。
(一)媒介即訊息
麥克盧漢的“媒介即訊息”這一觀點如果按宏觀視角來理解,其實說的就是媒介形態其實是訊息中的資訊(或資訊中的資訊,更本質更重要),媒介本身的存在改變了人類認知世界、感受世界和以行為影響世界的方式,而媒介傳遞的內容資訊與媒介本身對人類社會發展帶來的影響相比,則是相對次要的。明顯,這種過程的發生與改變,要經歷一個長時間的歷史時期,才可以觀察得到。
麥克盧漢之前,人們往往認為媒介是媒介,資訊是資訊,媒介只是裝載資訊的載體,並不能代表資訊本身。人們認為是訊息(內容)的傳播產生了“效果”影響了我們的思維與行動。但實際上,媒介形式本身是在產生“效果”或影響,媒介形式的變革導致我們感知世界的方式和行為發生了變革,乃至導致社會結構發生變革。每一種新的媒介都會改變我們過去的思維和行為習慣,“加速並擴大人們的功能”,即新的媒介導致我們在感知、思考和行為上引入了新的“尺度”、新的“速度”、新的“模式”。
說個具體的例子,一本新聞雜誌報道了一個重大事件,然後電視臺把這個雜誌的編輯記者請來做一個節目,然後這個電視節目的影片被傳到網路上被評論……這其中就體現了資訊的不斷升階,也說明了為什麼“媒介即資訊”。
【傳新網溫馨提示】這個問題建議結合英尼斯的《傳播的偏向》來理解,伊尼斯是多倫多學派的先驅,也是麥克盧漢的老師,對後者影響很大,他也有一句名言:“一種新媒介的長處,將導致一種新文明的誕生。”伊尼斯採取人類史的宏觀視角首先分析了資訊載體本身對人類文明傳播活動的影響,“媒介即資訊”是與該命題一脈相承的後續討論。

圖片人物 麥克盧漢 圖片來源網路
(二)媒介是人的延伸
在理解的時候,我們要注意麥克盧漢所說的媒介的內涵遠遠超過我們在新聞學、傳播學中對媒介的界定。在麥克盧漢以前,傳播學家大多把媒介看做給我們帶來資訊的介質,如收音機、電視和報紙,但在麥克盧漢的定義裡,任何一種技術,只要它是人類身體、思想、存在的任何延伸,它就是媒介。“所有的媒介都是人的某種心理和肉體能力的延伸” “媒介的這種延伸是人器官、感官或功能的強化和放大”。
媒介形式改變了人類感官與感知的關係。電視的發明是對視覺和聽覺的凸現,每一個新媒介的產生都會使人的感官比例發生變化,問題在於我們是否意識到了這種變化背後的意義。視覺、聽覺等感官比例的變化延伸了不同的空間,塑造著我們感知世界的方法和能力以及思想的模式。
(三)熱媒介與冷媒介
實際上是探討媒介技術與民主參與之間的關係問題。麥克盧漢認為,使某一感覺器官作“高度定義”擴張的傳播媒介,雖然提供大量的資訊,但只涉及一種感官;雖然有高度擴張,但卻使人們的想象力和參與度都非常低,這樣的傳播媒介就是“熱媒介”。反之,“低度定義”涉及人類感官範圍較廣,但能提供的資訊相對較少,對任何事物都缺乏詳細的描述,需要由人來補充,因而人的參與度較高,這樣的媒介稱為“冷媒介”。
這種媒介分類存在邏輯上的矛盾。但給我們的啟示:不同媒介作用於人的方式不同,引起的心理和行為反應各具特點,研究媒介應該把這些因素考慮在內。
(四)地球村
把地球視為村落的兩層寓意:是一個狹小的空間範圍,人們可以快速交流並在第一時間裡得知發生的事情;共同社區:媒介創造的環境使整個人類生活在同一個家園中,民族、國家等概念遭到瓦解和重構,人類獲得在全球範圍內感知的新能力。
麥克盧漢認為,這樣的變化給人類社會帶來的影響是民族、國家等概念的瓦解和重構。地球村不僅僅是一個村落,電子速度在突然的內爆中將所有的社會和政治功能集中到了一起,這在更廣泛的程度上提高了人們對於責任的認識。此外,麥克盧漢還認為,在整個電子技術塑造的時代裡,人們對於整體合一的需求就是對整個人類無限和諧的追求。“地球村”預見了資訊時代的到來,每個人、每個地區都成為彼此相互聯絡的有機整體,人們在資訊網路中成為地球村落的居民,人類的命運空前的聯絡在了一起。關於“地球村”的預言,符合當今世界發展趨勢。
【評價】麥克盧漢提醒人們對於媒介自身的研究。提出對人類技術日益“麻木”的警告。他把媒介比喻為環境,“電子媒介技術營造的環境如同面板一樣包圍著我們,我們對這樣的環境無法知曉和辨析。”提出人類對技術日益麻木的警告。但是麥克盧漢理解傳播的嘗試過度強調“技術”發展,並且忽視了其他批判議題。
另外還有麥克盧漢的“地球村的重新部落化”、“內爆”等知識點,詳情見《新聞傳播理論專題寶典》(傳播學專題冊)專題二十七·麥克盧漢的媒介理論
-
3 # 使用者劉葉生
麥克盧漢媒介理論:媒介即訊息、媒介是人體的延伸、冷媒介與熱媒介、地球村。
麥克盧漢世紀原創媒介理論家,是加拿大文學批評家、傳播學家、傳播學媒介環境學派一代宗師。他師承英尼斯,發展了被稱為“媒介決定論”的一套學說,是確立了以媒介技術為焦點的研究傳統的關鍵人物。麥克盧漢一生勤於學問,拿了5個學位,完成了幾次重大的學術轉向:工科——文學——哲學——文學批評——社會批評——大眾文化研究——媒介研究,終於成為20世紀最重要的媒介思想家之—。
回覆列表
麥克盧漢的媒介理論主要包括了媒介即訊息、媒介即人的延伸、“熱媒介”與“冷媒介”三個內容。
1、 媒介即訊息是麥克盧漢對傳播媒介在人類社會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的一種高度概括。其含義是:媒介本身才是真正有意義的訊息,即人類擁有了某種媒介才有可能從事與之相適應的傳播和其他社會活動。所以真正有價值有意義的訊息不是時代傳播的內容而是這個時代所使用的傳播工具的性質、所開創的可能性及帶來的社會變革。
2、麥克盧漢的媒介即人的延伸觀點認為,任何媒介都不外乎是人的感覺和感官的擴充套件或延伸。媒介的產生和發展都實質都是從人的感覺的集束中分離出的一種感覺的發展。這一觀點具有重要的啟發意義。但這個觀點並不是嚴格的科學考察的結論,只是一種思辨性的推論。
3、 “熱媒介”和“冷媒介”是麥克盧漢就媒介分類提出的兩個著名概念。熱媒介傳遞的資訊比較清晰明確,接受者不需要過多的感官或聯想活動就可理解,而冷媒介則傳達較少而模糊的資訊,需接受者動員感官配合與豐富聯想才能理解。這一理論的啟示意義是:不同媒介作用與人的方式不同,引起的心理和行為反應也各具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