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
2 # O者榮耀
北洋軍閥是清末民初時期以袁世凱為首腦的軍事、政治集團,從1912年3月袁世凱擔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起,北洋集團正式開始統治中國。
-
3 # 可愛的熊二二
始於1912年。
光緒二十一年至二十五年(1895~1899),袁世凱在小站督練新軍,是為北洋軍閥的胚胎時期。歸北洋大臣李鴻章節制。1901年,袁世凱因出賣維新派和鎮壓義和團運動,被任命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所建新軍稱為北洋軍。1905年,北洋軍六鎮練成,形成北洋軍閥武裝政治集團。
1912年袁世凱竊取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之職,建立控制中央和地方政權的北洋軍閥統治。1916年,袁世凱病死,北洋軍閥分化為直、皖、奉3系。直系首領為直隸人馮國璋,後為曹錕、吳佩字,受英美支援。皖系首領為安徽人段祺瑞,奉系首領為奉天海城人張作霖,都以日本為後臺。
三系混戰多年。1926年,皖系軍閥段祺瑞被馮玉祥驅趕下臺。1925年至1927年,直係軍閥吳佩孚被國民革命軍擊垮。1928年,張作霖被日本關東軍炸死,張學良易幟,北洋軍閥遂滅亡。
-
4 # 2022一般般
北洋軍閥是民國軍閥的勢力之一,由袁世凱掌權後的北洋新軍主要將領組成。袁世凱死後,無人具有足夠能力統領整個北洋軍隊及政權,各領導人以省割據導致分裂,以軍隊為主要力量在各省建立勢力範圍。在名義上仍接受北京政府的支配。但北京政權實際上由不同時期的軍閥所控制,故而在北洋軍閥時期,北京政府又有北洋軍閥政府(簡稱北洋政府)的稱呼。北洋軍閥主要分為直系、皖系、奉系三大派系,歷史上把長江吳淞口以北的軍閥也稱北洋軍閥。
北洋軍閥正式形成
1912年4月,袁世凱取得政權後,建立了北洋軍閥統治。同盟會內部分化,袁世凱便趁機拉攏部分革命黨人與之“合作”,實現了中國短暫的統一。
1913年的“宋教仁案”和“善後大借款”後,李烈鈞奉孫中山的命令,在江西湖口宣佈獨立,組織討袁軍,“二次革命”爆發。江蘇、上海、安徽、湖南、廣東、福建等地先後獨立。由於國民黨人倉促應戰,缺乏統一領導,“二次革命”被北洋軍打敗。
袁世凱取勝“二次革命”後,便開始了發展實業的計劃,同時也加緊復辟帝制。1915年12月25日,蔡鍔在雲南宣佈獨立,組織護國軍興師討袁,發動護國戰爭。隨後,貴州、廣西、廣東、浙江、陝西等省相繼宣佈獨立。因為外交的壓力和財政的危機,袁世凱於1916年3月22日被迫取消帝制。
袁世凱死後(1916年6月6日),北洋軍閥分裂為皖系、直系、奉系三大派系。皖系的段祺瑞在日本的支援下,控制皖、浙、閩、魯、陝等省;直系的馮國璋在英美的支援下,控制長江中下游的蘇、贛、鄂及直隸等省;奉系的張作霖以日本為靠山,佔踞東北三省。另外,山西的晉系軍閥閻錫山,徐州一帶張勳的定武軍,西南的滇系軍閥唐繼堯和桂系軍閥陸榮廷等,都在外國列強操縱下,爭鬥不已。
袁世凱死後,黎元洪繼任大總統職位,與在中央掌實權的段祺瑞爭權奪利,發生“府院之爭”。1917年7月,張勳應黎元洪“調停”之邀,率領五千“辮子軍”入京,復辟帝制,激起全華人民的反對。段祺瑞以“功臣”自居,重任國務總理。段祺瑞掌握政府大權後,企圖以武力手段統一南方軍閥,激起南方革命派及西南軍閥的反對。
-
5 # 凍茶醬喂
北洋軍閥開始於1898年的天津小站,創始人袁世凱,是晚清效仿西方軍事改革的的一大舉措。因當時中國把上海黃浦江以南的海洋稱之為南洋,以北則稱之為北洋,所以這些拱衛京師而成立的部隊又稱為北洋新軍。北洋三傑即馮國璋、王世傑、段祺瑞為北洋元老級的核心人物,但1916年,隨著袁世凱的死亡,北洋軍閥也走向了分裂。至1928年12月,張學良宣佈改旗易幟,宣告了北洋軍閥徹底滅亡。
-
6 # Reaper夢
北洋軍閥開始於1912年4月。以袁世凱為首的北洋軍閥集團,從清末政治勢力的發展變化源流來看,其本源是李鴻章洋務派的繼續。清末洋務派有三個特點:
一是掌握清政府官辦近代工業實權,二是掌握軍事勢力,三是政治上經濟上與外國打交道,是中央或地方上的當權派。
回覆列表
北洋軍閥是清朝末1895年袁世凱建立起來的封建地主買辦的武裝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