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愛喝茶的貓叔

    這個問題比較有意思,說說自己的觀點。首先角馬生下來不是給獅子當食物的,所以角馬也有自己的防禦機制,比如鋒利的犄角,成群結隊的種群數量都是優勢。獅子雖然作為捕獵者,第一不是非角馬不吃,第二捕獵角馬也有一定的危險性,弄不巧讓人踩死也不是不可能。

    再者言,物競天擇大自然的選擇,處於食物鏈下層的食草動物必然要比上層的肉食捕獵者多的多,比如如果獅子只吃角馬,而角馬又少於獅子數量,那獅子百分之百會因為飢餓或者內鬥而種群數量下降到合適的數量為止,所以錯綜複雜的自然因素就像一隻無形的大手,控制著處在自然界裡的所有的物種種群,包括認為是食物鏈頂層的人類。

  • 2 # 獵奇動物社

    每年的5月份開始,東非大草原迎來了旱季,同時一場讓人震撼的動物大遷徙也上演了,屆時有上百萬頭各種食草動物會自發的組成遷徙大部隊,開啟長達3000公里的遷徙,去到草木豐盛的肯亞的馬賽馬拉大草原。

    每次大遷徙的主力軍都是角馬、斑馬以及瞪羚(數量最多的三種動物),其中以角馬的數量最多,超過了150萬頭,其次是瞪羚,數量超過了35萬頭,最後是斑馬,數量在15萬頭以上,而角馬不僅僅是此次大遷徙數量最多的動物,也是非洲大草原上數量最多的食草動物。

    在非洲的食肉動物中,也有三個“老大”,“一哥”獅子,“二哥”鬣狗,“三哥”非洲野犬,只不過相比較食草動物“三巨頭”的數量,這三位“大哥”就有些“可憐”了,其中非洲獅的數量僅有2.2萬、“二哥”斑鬣狗的數量只有3.7萬,而“三哥”最慘,以3000只的數量成為了瀕危物種。

    因此,從數量上看,連斑馬的數量都是獅子的7倍,角馬更是沒法比,它是獅子數量的至少70倍。但是,從繁殖力上看,角馬是不如獅子的,首先角馬一胎只有一隻幼崽,而獅子一胎平均有2-3只幼崽,其次,角馬的妊娠期平均在8個月左右,而獅子的妊娠期平均只有不足4個月(110天),最關鍵的是角馬還是獅子的主要獵物之一。

    既然這樣,為何獅子的數量只有角馬數量的1/70呢?我們從下面三個角度來聊一下這個問題。

    首先是壽命

    在繁殖能力有差異時,一個物種想要彎道超車,壽命更長是很關鍵的,獅子和斑馬通常都是3歲左右性成熟,這就意味著它們能“生孩子”的年齡都是差不多的。但是,它們的壽命卻有著較大的差異。

    首先,雌獅比雄獅的壽命雖然高一些,但是也僅有平均15年左右(雄獅更慘平均11年左右),在這15年內,拋去3年的發育期,我們姑且算它一年生一胎,一胎平均2只幼崽,一生最多也就是24只幼崽。

    而角馬的平均壽命在20年左右,也就是說,同樣成年後開始繁殖,角馬一生能生17只幼崽,比獅子平均少了7只,這個差異其實是不大的,而且後面還有幾個因素能夠影響它們最終的數量。

    其次是繁殖週期

    雖然獅子的繁殖力看起來比角馬強,但是我們上面說到的“一年一胎”只是理論上,為了好計算。事實上,獅子遠遠達不到一年一胎的頻率,因為獅子與角馬的哺乳期雖然都只有6個月左右,但是,6個月後的小獅子依然靠雌獅來照顧,期間包括了先吃肉,然後再捕獵小型動物,最後再跟隨雌獅一起捕獵大型動物,此時的獅子才能完全脫離母親。

    而在此期間,雌獅是沒有發情期的,它們要等小獅子2歲左右後才有發情期,正是因為這樣,獅王更替時,新上任的獅王要麼殺死老獅王的幼崽(小於1歲的幼崽),要麼將幼崽趕出去(大於1歲的幼崽),新獅王這樣做的目的並不是什麼斬草除根,而是為了刺激雌獅再次進入發情期。

    如此來看,雌獅的平均繁殖週期最快也得2年一胎(算上妊娠期),這樣的話獅子一生就能生6胎左右,平均12只幼崽。

    而角馬就不同了,它們的幼崽6個月哺乳期過後,雖然依然跟母親待在一起,但絲毫不影響雌性角馬繁殖,而且雌性角馬會帶著自己的第一胎,直到第二胎出生,這時第一胎就長成了,離開母親獨自生活。

    正是這種生存方式,讓角馬的繁殖週期大大縮短,平均只有不足一年半的週期,這樣算下來,角馬一生能生11胎左右,儘管一胎只有1個幼崽,也已經與獅子的繁殖力相當了。

    第三就是幼崽的成活率

    在繁殖力相當的前提下,物種的幼崽成活率越高,顯然種群數量就越多。從表面上看,獅子是“草原之王”,屬於食物鏈最頂端的動物,但是生態位高,不一定代表著幼崽成活率更高。

    首先,獅子是一種“一夫多妻”的群居動物,它們的繁殖往往會出現一個情況:多隻成年雌性在相近的時間受孕和生產,這就導致了階段性幼崽的出生率是比較高的,這就意味著需要更多的食物和精力和照顧幼崽。

    獅子作為一種群居動物,其捕獵成功率平均在20-30%之間,這也就意味著它們每出動3次以上才能捕獵成功一次,這使得雌獅實際上是沒有足夠的營養來餵養所有的幼獅的。再加上斑鬣狗等動物會趁獅子外出覓食時,偷偷地潛入獅子領地殺死獅子的幼崽以及獅王更替時主動地殺死小獅子等行為,所以,獅子幼崽的綜合成活率只有20%左右。

    而角馬就不一樣了,它們屬於食草動物,低頭就能吃到食物,而且即便是到了旱季,它們也可以透過遷徙來找到草木豐盛的新棲息地,這就保證了食物的充足。

    而且雖然是食草動物,受食肉動物的威脅,但是,角馬幼崽的成活率是非常高的,至少要在一半以上,這是因為食肉動物雖然威脅著角馬,但是角馬是群居動物,一旦遇到食肉動物,最先被捕獵的其實是老弱病殘,而且通常這些成員被捕殺時,角馬群是冷眼旁觀的。

    但是,一旦牽扯到幼崽,角馬們就會空前團結,而這些老弱病殘原本就在優勝劣汰裡,沒有影響到幼崽,所以,角馬幼崽成功率遠遠高於獅子幼崽,也是它們數量遠多於獅子的原因。

    總結

    在自然界中,動物是有營養級排序的,簡單地說就是生態位越高,動物的數量越少,換句話說沒有足夠的食草動物是養不活一定量的食肉動物的,所以註定食草動物的種類和數量就多於食肉動物。

    但導致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就在幼崽的成活率上, 幼崽的成活率關乎著動物種群的未來,所以,角馬必定比獅子要多得多。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王者榮耀:最難上手法師英雄,你的手指能不能跟上“她”的節奏,你覺得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