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軍人的盔甲技術還沒有發展到登峰造極的地步。當時的盔甲還防止不了銳器的攻擊,因此當時軍隊的武器大多以刀矛等為主。但是,由於個人的喜好及民族傳統,也有使用鈍器的將領。這些將領大多是力氣超強,或者是少數民族出身的將領。
在《三國演義》中,就有幾位使用鈍器的將領。第一個就是在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時出現的。當時在虎牢關前,袁紹派出八路諸侯與呂布交手。第一天的戰況十分不利,不但河內名將方悅被呂布刺死,諸侯軍還被打得大敗。
於是在第二天,八路諸侯全部出動,企圖以人數優勢擊敗呂布。在這場戰鬥中,北海太守孔融的部將武安國出戰呂布。武安國使用的兵器是鐵錘,這種兵器在《三國演義》中是絕無僅有的。武安國與呂布戰到十餘合,被呂布一戟砍斷手腕,棄錘於地而走。
縱觀呂布的對手,除了關羽、張飛外,能夠和呂布交手十餘回合的將領並不多。連曹操手下的最強的將領許褚,在濮陽之戰中也才和呂布交手二十合,就讓曹操發現不是對手,派出手下五員大將助戰,才打跑了呂布。武安國能夠與呂布交手取得這樣的戰績,無愧是一員猛將。
除了武安國之外,在後三國時期,還有一位虎將使用鈍兵器,這個人就是文鴦。他的近身兵器是鋼鞭,在淮南母丘儉反抗司馬師時大顯神威。當時司馬師親自率領大軍前來攻打母丘儉,文鴦和他的父親文欽一起分兵夜襲司馬師的大營。
在那場戰鬥中,文欽因為迷路沒能按時趕到戰場,使得文鴦孤軍奮戰,最後因為寡不敵眾,士卒逃散,只得單槍匹馬突圍而走。此時數百名魏軍將領隨後追殺,文鴦絲毫不懼。魏軍多次追擊,都被文鴦用鋼鞭擊退,還被打死打傷多人。最後,魏軍不敢追擊,眼睜睜看著文鴦從容離去。
除了漢族將領,少數民族將領也有使用鈍兵器的,這和他們的生活習俗有關。這些少數民族使用的鈍兵器一般是“骨朵”。這種骨朵看起來像一根長棍,用鐵或者硬木製成,在棍頭還有一個蒜頭形狀的頭。整體看起來就像一個裝了小號錘頭的錘子,也被稱為金瓜。
這種骨朵是少數民族在日常生活中發展出來的兵器,既可用於戰爭,也可以應用於日常勞動生產。因此在少數民族將領中,使用比較普遍。在《三國演義》中就有一位少數民族將領使用這種武器,這個人就是蠻王沙摩柯。
在劉備發動夷陵之戰的時候,他率領的部下就有蠻王沙摩柯。這位少數民族將領使用的兵器就是一個鐵蒺藜骨朵。在和東吳作戰中,沙摩柯遭遇了患病的甘寧,並一箭射中甘寧的頭顱。甘寧帶箭而走,坐在富池口的大樹下死去。
甘寧作為東吳有名的鬥將,被孫權誇讚為不輸於張遼的將領,就這樣被沙摩柯所殺。但是在夷陵之戰後期,由於劉備遭到陸遜的火攻而大敗。沙摩柯單騎而走,遇到吳將周泰,雙方大戰二十餘回合,被周泰所殺。
除了以上這些將領,還有使用鈍兵器的將領,不過他們的鈍兵器不是他們使用的主要兵器,多歸於暗器一類。比如在關羽過五關斬六將的時候,在汜水關遇到守將卞喜,遭到他飛錘的攻擊,關羽用刀擋開飛錘,斬殺了卞喜。同樣的,張飛與馬超在葭萌關野戰中,也躲過了馬超扔過來的銅錘。
在諸葛亮北伐時,遇到的曹魏將領王雙,暗藏三個流星錘,百發百中。在與蜀軍的交戰中,他不但刀劈謝雄、龔起,還詐敗而走,用流星錘打傷了張嶷。後來王雙因為追擊諸葛亮,中了諸葛亮的計謀,被魏延斬殺。
東吳的將領中,甘寧隨同孫權一起攻打皖城。在這場戰鬥中,面對皖城太守朱光的頑抗,甘寧力排眾議,建議一鼓作氣強攻皖城。在戰鬥中,甘寧身先士卒,手執鐵鏈,率先爬城。他上城後用鐵鏈打倒朱光,一舉拿下了皖城。甘寧手執的鐵鏈,也算是鈍兵器的一種。
雖然在漢朝時,由於盔甲防護力低,鈍兵器還沒有流行。但是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防護盔甲的技術也在提高,原先銳兵器的殺傷力逐漸減弱。為了應對日趨堅固的盔甲,鈍兵器則開始流行起來,像錘、鞭、鐧、狼牙棒這些武器層出不窮,直到火器的出現,才改變了這一切。
本文內容主要參考《三國演義》。
三國時期,軍人的盔甲技術還沒有發展到登峰造極的地步。當時的盔甲還防止不了銳器的攻擊,因此當時軍隊的武器大多以刀矛等為主。但是,由於個人的喜好及民族傳統,也有使用鈍器的將領。這些將領大多是力氣超強,或者是少數民族出身的將領。
在《三國演義》中,就有幾位使用鈍器的將領。第一個就是在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時出現的。當時在虎牢關前,袁紹派出八路諸侯與呂布交手。第一天的戰況十分不利,不但河內名將方悅被呂布刺死,諸侯軍還被打得大敗。
於是在第二天,八路諸侯全部出動,企圖以人數優勢擊敗呂布。在這場戰鬥中,北海太守孔融的部將武安國出戰呂布。武安國使用的兵器是鐵錘,這種兵器在《三國演義》中是絕無僅有的。武安國與呂布戰到十餘合,被呂布一戟砍斷手腕,棄錘於地而走。
縱觀呂布的對手,除了關羽、張飛外,能夠和呂布交手十餘回合的將領並不多。連曹操手下的最強的將領許褚,在濮陽之戰中也才和呂布交手二十合,就讓曹操發現不是對手,派出手下五員大將助戰,才打跑了呂布。武安國能夠與呂布交手取得這樣的戰績,無愧是一員猛將。
除了武安國之外,在後三國時期,還有一位虎將使用鈍兵器,這個人就是文鴦。他的近身兵器是鋼鞭,在淮南母丘儉反抗司馬師時大顯神威。當時司馬師親自率領大軍前來攻打母丘儉,文鴦和他的父親文欽一起分兵夜襲司馬師的大營。
在那場戰鬥中,文欽因為迷路沒能按時趕到戰場,使得文鴦孤軍奮戰,最後因為寡不敵眾,士卒逃散,只得單槍匹馬突圍而走。此時數百名魏軍將領隨後追殺,文鴦絲毫不懼。魏軍多次追擊,都被文鴦用鋼鞭擊退,還被打死打傷多人。最後,魏軍不敢追擊,眼睜睜看著文鴦從容離去。
除了漢族將領,少數民族將領也有使用鈍兵器的,這和他們的生活習俗有關。這些少數民族使用的鈍兵器一般是“骨朵”。這種骨朵看起來像一根長棍,用鐵或者硬木製成,在棍頭還有一個蒜頭形狀的頭。整體看起來就像一個裝了小號錘頭的錘子,也被稱為金瓜。
這種骨朵是少數民族在日常生活中發展出來的兵器,既可用於戰爭,也可以應用於日常勞動生產。因此在少數民族將領中,使用比較普遍。在《三國演義》中就有一位少數民族將領使用這種武器,這個人就是蠻王沙摩柯。
在劉備發動夷陵之戰的時候,他率領的部下就有蠻王沙摩柯。這位少數民族將領使用的兵器就是一個鐵蒺藜骨朵。在和東吳作戰中,沙摩柯遭遇了患病的甘寧,並一箭射中甘寧的頭顱。甘寧帶箭而走,坐在富池口的大樹下死去。
甘寧作為東吳有名的鬥將,被孫權誇讚為不輸於張遼的將領,就這樣被沙摩柯所殺。但是在夷陵之戰後期,由於劉備遭到陸遜的火攻而大敗。沙摩柯單騎而走,遇到吳將周泰,雙方大戰二十餘回合,被周泰所殺。
除了以上這些將領,還有使用鈍兵器的將領,不過他們的鈍兵器不是他們使用的主要兵器,多歸於暗器一類。比如在關羽過五關斬六將的時候,在汜水關遇到守將卞喜,遭到他飛錘的攻擊,關羽用刀擋開飛錘,斬殺了卞喜。同樣的,張飛與馬超在葭萌關野戰中,也躲過了馬超扔過來的銅錘。
在諸葛亮北伐時,遇到的曹魏將領王雙,暗藏三個流星錘,百發百中。在與蜀軍的交戰中,他不但刀劈謝雄、龔起,還詐敗而走,用流星錘打傷了張嶷。後來王雙因為追擊諸葛亮,中了諸葛亮的計謀,被魏延斬殺。
東吳的將領中,甘寧隨同孫權一起攻打皖城。在這場戰鬥中,面對皖城太守朱光的頑抗,甘寧力排眾議,建議一鼓作氣強攻皖城。在戰鬥中,甘寧身先士卒,手執鐵鏈,率先爬城。他上城後用鐵鏈打倒朱光,一舉拿下了皖城。甘寧手執的鐵鏈,也算是鈍兵器的一種。
雖然在漢朝時,由於盔甲防護力低,鈍兵器還沒有流行。但是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防護盔甲的技術也在提高,原先銳兵器的殺傷力逐漸減弱。為了應對日趨堅固的盔甲,鈍兵器則開始流行起來,像錘、鞭、鐧、狼牙棒這些武器層出不窮,直到火器的出現,才改變了這一切。
本文內容主要參考《三國演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