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1578516356799854
-
2 # 使用者2581290121170747
五角星有五個黃金分割點,兩兩相交的點就是黃金分割點。畫一個五角星,將五個尖角用直線依次相連,可以得到一個正五邊形,我們所畫的五角星所重合部分也是一個正五邊形。內五邊形的五個點就是黃金分割點
五角星有五個黃金分割點,兩兩相交的點就是黃金分割點。畫一個五角星,將五個尖角用直線依次相連,可以得到一個正五邊形,我們所畫的五角星所重合部分也是一個正五邊形。內五邊形的五個點就是黃金分割點
A4紙有一個神奇的特性,把它對摺後,不改變其
長寬比
。很多人誤以為A4紙的長寬比就是
【黃金比例】
。其實錯了!
這個是
【白銀比例】
。黃金比例是更接近長條的狀態。
兩者相比較如下:
五角星結構中,就有著很多的黃金分割點:
達芬奇曾在人體結構中,使用這一比例:
其實黃金比例的核心,就是【三】(0.618約等於三分之二)。
【三】在本質上,表達的是不被平分,是差異、是動態,是兩個獨立【陰陽合一體】的不同之處,是【異相】。
而白銀比例的核心,則是【二】,二本質上,表達的是平分、是陰陽,是因平衡而產生的靜止狀態,是為了表達一種【相】,而必須出現的副作用物【非相】。
道是不可理解不可認知的形而上之物,它可認知的蛛絲馬跡,就是“道生一”的【一】,一就是【相】。
所以,道生一,說的就是:
不可認知的【道】,留下了可以被認知的【相】。
而【一生二】,則是一旦有了確定的【相】,勢必就有了相對的、異性等量的【非相】,這種非相的出現是
被動的,不被期待的認知
。二生三,則是【相】的同性不等量體【異相】,是
主動的、被期待的認知
。三生萬物,則是種種異相,構成的萬物世界。
總結一下:
道生一, 生的是可認知之物的總稱。
一生二,生的是絕對性差異。 (陰陽)
二生三,生的是相對性差異。 (你的益達和我的益達, 不不不,應該是你的
陰陽
和我的陰陽
)三生萬物,則是無數
【陰陽和合體】
構成的世界。數學上的體現:
2和3作為最基本的質數,相互疊加可以組成所有的數字,可以說是萬數之父和母。
音樂中的體現:
我們知道音樂中有一個和絃的概念。
而和絃的基本原理,就是【二】和【三】。
這裡的【二】和【三】,說的是音程。
音程為二的音符和音程為三的音符,就能組成三和絃。
更加複雜的則是五和絃、七和絃、九和絃,依此類推,越高的和絃,音符韻律的差異就越小,也越耐聽。
(實際上和絃結構要複雜的多,這裡只說出最核心的底層原理部分)
為什麼說搞古典音樂的,在技術上鄙視流行音樂?
(只是技術上,並非情緒上)
就是因為流行音樂大多使用三、五和絃。
而古典音樂每一段音符,本身就集中著很複雜的高階和絃原理。
詩詞中的體現:
古典詩歌中,早期的詩經多以四字為美,這實際上是數字二的【
平衡美】
。關關
雎鳩
,在河
之洲
。窈窕
淑女
,君子
好逑。而到了楚歌,
則主要利用數字三的【
差異美】
。風蕭蕭
兮,易水寒
;壯士
一去兮
,不復還。再到唐詩,則是二和三的結合,實際上是一種【三和絃結構】。
也因為都是和絃的堆積,所以美是美,容易在審美上疲勞。
千山 鳥飛絕,
萬徑 人蹤滅;
孤舟 蓑笠翁,
獨釣 寒江雪。
雲想 衣裳 花想容,
春風 拂檻 露華濃;
若非 群玉 山頭見,
會向 瑤臺 月下逢。
再到宋詞元曲,就賦予了和絃更多的自由,開始用
旋律貫穿和絃,
多了很多呼吸之感。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
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
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
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最後終於到了現代詩,則是完全不露痕跡的
處處有和絃
,又處處不明顯
。一種“
得其意,忘其形
”的境界了。很多年前
我夢見一隻老虎
在我身後
我站在原地
一動未動
我知道它也一樣
這麼多年過去了
我仍然不敢回頭
這就是詩詞審美的進步,
由
二到三
,到二三結合
,到二二三三的疊加
,再到永珍的自由
,這種無限制的自由,其實就是【復歸於一】
了,【一】就是無限的可能性,是無形道體
的化身。這就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真正含義,它描述的並不是物理【創世】的過程,而是認知【創世】的過程:
道生一
:無形的道,生成可知的物——【相】,一生二
:可知的物,被動滋生出異性等量體——【非相】,二生三
:不同的相之間,產生了差異——【異相】,三生萬物
:無數的異相,構成了萬物世界——【和合之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