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3214606258405719
-
2 # 魔法豆漿2z
.
首先養殖蚯蚓,建議採用簡便的工具箱,比如舊鞋盒,水果塑膠箱,溫度和溼度需要控制好,有溫度計和溼度計來測量最好,要注意夏季防曬和冬季保溫工作,土壤不要過於潮溼,食物比如剩餘的菜葉,蘋果核,養殖箱要避光存放,因為蚯蚓怕光,土壤裡面可以適當放些沙子,用以增加土壤的風度和透氣性。
-
3 # XLPVPLX
日常生活中,紅蚯蚓和我們的關係還是比較密切的,不管是家庭飼養栽培綠色植物和花卉,還是喜歡釣魚的人養一點紅蚯蚓來說都是非常有用處。紅蚯蚓怎麼樣養?
正常情況下要選擇透氣的容器,覆蓋上營養土作為紅蚯蚓的飼養基本空間,保持土壤的溼潤和透氣性,每天投餵瓜果皮,蔬菜等有機物質,促進紅蚯蚓的正常生長。
-
4 # 它很快下來
1.紅蚯蚓喜溫、喜溼、喜空氣,怕震動、怕觸動、怕亮光。
2.場地選擇一般應選擇近水源及運作畜糞比較方便的地方,如村旁隙地、林間、山坡下、水庫及魚塘旁空地等處養殖。
3.蚓床寬2米,長度不限。規模養殖的蚯蚓床寬5米,中間留一條70釐米寬的走道,走道兩旁的兩排蚓床各寬2米,並開好排水溝。
4.飼料準備將畜禽糞和瓜、果、菜邊、樹葉、亂稻草、青草等拌在畜糞淺池內,5~10天后便能喂蚯蚓。
1.食性 紅蚯蚓是腐食性動物,喜歡生活在含有大量有機質的土壤裡,難以在一般耕地中見到。所以利用動植物的有機廢棄物可以大量人工養殖。它食性廣,畜禽的糞便以及稻草、各種鮮、幹青草,樹葉、瓜果、菜皮、甚至泔腳等經發酵後都能食用。蚯蚓一天的攝食量與自己的體重大致相等,其中一半作為蚓糞排出。生產一噸鮮蚯蚓,約要攝食70~80噸有機垃圾。 2.溫度 蚯蚓是喜溫動物,野生蚓在久旱、嚴冬及高溫季節會鑽入生土層潛伏休眠。人工養蚓,要調節好溫度,使蚯蚓全年都能生長繁殖。紅蚯蚓的最適生長溫度在25℃左右。蚯蚓是雌雄同體的動物,但必須異體交配。性成熟的蚯蚓(即出現生育環)在交配1周後各自產卵。但產卵頻率與溫度有很大關係。溫度低於10℃時,要35天左右才產卵一粒;溫度在18~25℃,溼度30%~50%,通風換氣好時,一般1.5~4.5天就產卵一粒;當溫度高達35℃時,產卵數量下降。卵繭孵化與溫度也有很大關係。當溫度低於8℃,卵繭停止孵化;15℃時,卵繭約33天孵化出幼蚓,孵化率97%,平均每個卵繭孵出幼蚓6.8條;當平均溫度在20℃時,19天孵化幼蚓;32℃時,10天便可孵出,但孵化率僅33%,平均每個卵繭孵出幼蚓2~3條。孵化過程中,當卵繭積溫達到220~260℃時,幼蚓便可孵出(卵繭積溫指每日扣除卵繭在8℃以下停止孵化的無效溫度後逐日積累的能使卵胚胎髮育的有效溫度總和)。所以把溫度控制在18~25℃最利於蚓產卵孵化。幼蚓生長38天左右達到性成熟,全生育期60天左右。一條蚯蚓一個月內產的卵繭,逐漸能孵出50~80條小蚯蚓。 3.溼度 溼度與蚯蚓的生長,產卵及卵繭孵化的關係很密切。蚯蚓體內含有約80%左右水份。如久不澆水,會造成蚓體萎縮,影響產卵,甚至自溶死亡。在蚓床含水份30%左右時,蚯蚓吃食多,生長快,產卵多,孵化率高。 4.空氣 據上海市金山區錢錦康的試驗,用空氣流通和不流通的二種不同條件飼養蚯蚓30天,它的產卵數分別是7.8粒和1.4粒,差距較大。空氣中一般含氧20%,含二氧化碳0.03%~0.06%。若二氧化碳含量超過1%,就會影響蚯蚓的產卵。 5.pH值 蚓床的酸鹼度過高或過低都會危害蚯蚓生長,以pH值6~8為宜。 二、太湖紅蚯蚓高效養殖技術 1.場地與放養 蚯蚓在室內外均能養殖。南方夏秋季節氣溫高,室內養殖較好。但室外可進行大面積養殖,低溫時可利用太陽能增溫。但場地一定要選在靠近水源和交通方便的地方。農村可利用村旁或林間空隙處。養殖面積大時要裝水管或自動噴水器。 蚓床一般5米寬,中間走道70~80釐米,但如用車送料,則寬度均應增加。走道填高30釐米以上,兩邊兩條蚓床各寬2米,在兩條蚓床的外側開溝以利排水。 蚓床做好後,把發酵好的飼料橫放在蚓床上,成20~30釐米寬的條形,間隔10~15釐米。放蚓種前先澆溼蚓床,然後把蚓种放入無飼料處,放養密度0.5千克/平方米(約1000條),然後補澆一些水,利於蚯蚓活動。忌在蚓床上堆滿畜糞後放蚓種,以免造成蚓種損失。 2.適時添料 太湖紅蚯蚓的食性廣,幾乎什麼都吃,但關鍵是飼料一定要完全腐熟。堆肥需經30天,或挖成塘,把水草、青草、瓜果、菜皮及泔腳等放在禽畜糞水中發酵更好。因蚯蚓一天吃的食物與自己的體重大致相等,所以要"適時"添料。"適時"指蚓床還有二成飼料時採集蚯蚓後添料。添料必須成梅花形,料堆之間留5~8釐米空隙。畜禽糞過薄要澆成條狀。留1/3~1/4的空隙面積,並在添料前先澆水。雷雨易將剛添一二天的牛糞衝平,形成板結,不透氣,蚯蚓受悶加上地溫高,蚓床邊上的蚯蚓會爬入溝裡,有的竄到蚓床表面,如尚有未發酵好的畜糞正在產生沼氣,蚯蚓碰上立即死亡。因此在雷雨前後要勤觀察,添料後未蓋草的,在雷雨前後把蚓床上剛添的畜糞扒開20釐米寬。冬季蚓床上全部蓋一層薄料,也會造成蚯蚓死亡。久不添料又不澆水,會造成蚓體縮小,蚯蚓無法生存時自溶死亡,但它會留下一批卵繭。 有條件的話可利用EM生物技術,這是江蘇省1991年從日本引進的一項高新技術,是有效微生物群,如固氮菌、乳酸菌等10個菌屬,80餘個菌種,該菌群具有加速各種有機肥料熟化、提高土壤肥力、減輕病蟲害、淨化環境等功能,並能促使農作物和畜、禽、魚類處於較好的生態環境和生長狀態,少施或免施農藥化肥。用稀釋後的EM液噴灑在畜糞上、蚓床餌料上,可除惡臭,抑制有害細菌繁殖,減少蝨、蠅的侵害。蚯蚓吞食EM發酵過的畜糞等有機垃圾,有益菌落在其體內繁殖而被吸收成養分,增強抗病能力,蚯蚓生長快,繁殖率高。本人1995年用EM在室內試養蚯蚓85天,增殖65.9倍,比對照組(噴清水)增殖51.6倍,多增值14.3倍,而且噴灑EM的蚓體略粗些,色澤略紅而有力。 先寫這些 3.保溼通氣 蚯蚓床是養育蚯蚓的場所,要十分重視溫度,溼度和通風換氣。要經常澆水保持溼潤。夏季每天澆水1次,低溫期5~10天澆水1次,涼爽期3~5天澆水1次,使溼度保持在30%在右。並要認真做到常年蓋層草,保溼通氣。這樣能促進蚯蚓多吃食,生長快,產卵多,卵繭孵化率高及幼蚓成活率高。我們於1994年作了蓋草對比試驗,結果表明,蓋草簾的蚓床蚯蚓產量提高了80%。另外,蓋草後如遇到較大雷雨,可避免蚓床表層板結,並避免蚯蚓碰上沼氣造成死亡等情況。低溫期少數養殖戶管理不善,造成蚓體萎縮,產卵少等,原因有多種,如久不澆水,新增飼料不及時等,最主要的是未做好通風換氣工作。蚯蚓在缺氧條件下體色暗褐無光,體弱,活動遲緩,後代死亡多。尤其是尚未發酵透的畜糞,在薄膜內繼續發酵,產生沼氣危害蚯蚓。缺氧,魚群浮頭,易於發現,蓋在薄膜內的蚯蚓床缺氧則不易發現。只有做好通風換氣,增加氧氣,排出有害氣體才行。辦法有兩種: 繭)剷出放在旁邊蚓床上或藻膜上,深度以鐵鏟下面基本無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