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106589712156

      是的。永結秦晉之好,類似於白頭到老或一起到白頭,  指夫妻恩愛永不變心。 關於“秦晉之好”的來歷佳話。  “秦晉之好”的來歷佳話:  釋義 春秋時,秦晉兩國不止一代互相婚嫁。泛指兩家聯姻。  出處 元·喬孟符《兩世姻緣》第三折:“末將不才,便求小娘子以成秦晉之好,亦不玷辱了他,他如何便不相容。”  示例 主公仰慕將軍,欲求令愛為兒婦,永結秦晉之好”。(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十六回  一種:中國在春秋時期,處於諸侯割據的狀態。共河上下,大江南北,分佈著許多大大小小的諸侯國。這些諸侯國互相征伐,爭奪霸權,採取各種手段來維護各自的利益。他們彼此之間,時而聯合,時而對抗,甚至發生戰爭。  當時的秦國地處今天的陝西、甘肅和四川的一部分地區,晉國地處今天的山西南部,是兩個相鄰的強國。兩國既相爭奪,又相利用。在那個時期,兩個諸侯國或者兩個大家族通婚聯姻是表示友好聯合的一種重要方式,這種婚姻是帶有政治性質的。秦晉兩國的統治者之間,就出現過多次通婚聯姻的事情。後來,“秦晉之好”逐漸發展為成語。但僅指兩家結親,不一定包含什麼政治內容了。  又一種:原來所謂的“秦晉之好”,其最初故事竟是這樣的功利,深為之震驚。  書載,秦穆公為求將來做霸主,巴結當時力量強大的晉國,向晉獻公求婚,晉獻公就把大女兒嫁給了他。後來,晉獻公年邁昏庸,為討好年輕的妃子,要立小兒子為國君繼承人,從而殺死了當時的太子申生。於是,另外的兩個兒子夷吾和重耳為了活命,分別逃往他國避難。  再後來,夷吾的運氣比較好,得到姐夫秦穆公的幫助,做了晉國國君。但是不久,夷吾就與秦國失和,他忘掉了秦國的恩情,反倒發兵攻打秦國,終遭慘敗,不得已割地求饒,還叫兒子公子圉到秦國做人質,這才將兩國的關係修好。  秦穆公為了聯絡公子圉,把自己的女兒懷贏嫁給了他。這在當時的社會來說,是一件親上加親的事,按理關係應該是很穩固的了。然而公子圉聽說自己的父親病了,害怕國君的位置會被傳給別人,就扔下妻子,一個人偷偷跑回晉國。第二年,夷吾一死,公子圉就做了晉國君主,跟秦國不相往來。  沒想到公子圉又是一個忘恩負義的夷吾,秦穆公當然很生氣,立即決定要幫助重耳當上晉國國君,把逃到楚國的重耳接過來,還要把女兒懷贏改嫁給他。  現在秦穆公與晉國的關係可就很微妙了他是夷吾和重耳兩人的姐夫,又是夷吾的兒子公子圉的舊老丈人,還是自己的舅子重耳的新泰山。放到現在,他們的關係不被人的唾沫淹翻才怪!但是這件事情,在當時的社會,又有幾個人敢說三道四?最後來,秦穆公的舅子兼女婿——糟老頭子重耳在秦穆公的幫助下,如願以償的趕走公子圉,當上了晉國的新國君,成為有名的“春秋五霸”中的晉文公,秦穆公也在重耳死後不久,藉機打敗已經成為中原的霸主的晉國,也成了“春秋五霸”之一。  由此可見,所謂的“秦晉之好”,只不過是暫時的相互利用,親上加親,是為了日後的伺機反噬倒撲;所謂的“秦晉之好”,只不過是一句好聽的外交詞令!  還有一種:秦穆公與晉文公是春秋時期兩個明君,兩人都很有傳奇色彩。晉文公重耳應該不叫重耳,而應該叫重目,因為他的眼睛有2個瞳孔,和舜帝一樣。秦穆公把自己女兒嫁給重耳,幫助他復國,當時兩國關係好的很!所以後來親家叫“秦晉之好”。  秦穆公的女兒弄玉有一段優美的愛情故事。卻說秦穆公有幼女,出生時正好有人獻了塊璞,琢之得碧色美玉。 女兒週歲,宮中放很多東西,女兒獨取此玉,弄之不捨,因名弄玉。稍長,姿容絕世,且又聰明無比。善於吹笙,不由樂師,自成音調。穆公命巧匠,剖此美玉為笙。女吹之,聲如鳳鳴。穆公鍾愛其女,築重樓以居之,名曰鳳樓。樓前有高臺,亦名鳳台。弄玉年十五,穆公欲為之求佳婿。弄玉自誓曰:“必得善長吹笙的人,能與我唱和者,方是我夫,他非所願也。”穆公使人遍訪,不得其人。忽一日,弄玉於樓上捲簾閒看,見天淨雲空,月明如鏡,呼侍兒焚香一柱,取碧玉笙,臨窗吹之。聲音清越,響入天際。微風拂拂,忽若有和之者。其聲若遠若近。弄玉心異之,乃停吹而聽,其聲亦止,餘音猶嫋嫋不斷。弄玉臨風惘然,如有所失。徙倚夜半,月昃 香消,乃將玉笙置於床頭,勉強就寢。夢見西南方天門洞開,五色霞光,照耀如晝。一美丈夫羽冠鶴氅,騎綵鳳自天而下,立於鳳台之上。謂弄玉曰:“我乃太華山之主也。上帝命我與爾結為婚姻,當以中秋日相見,宿緣應爾。”乃於腰間解赤玉簫,倚欄吹之。其綵鳳亦舒翼鳴舞。鳳聲與簫聲,唱和如一,宮商協調,弄玉問:“這是什麼曲子啊?”丈夫對曰:“此《華山吟》第一弄也。”弄玉又問曰:“曲可學乎?”美丈夫對曰:“既成姻契,何難相授?”言畢,直前執弄玉之手。弄玉猛然驚覺,夢中景象,宛然在目。  第二天早上,自言於穆公。乃使孟明以夢中形象,於太華山訪之。有野夫指之曰:“山上明星巖,有一異人,自七月十五日至此,結廬獨居,每日下山沽酒自酌。至晚,必吹簫一曲,簫聲四徹,聞者忘臥,不知何處人也。”孟明登太華山,至明星巖下,果見一人羽冠鶴氅,玉貌丹唇,飄飄然有超塵出俗之姿。孟明知是異人,上前揖之,問其姓名。對曰:“某蕭姓,史名。足下何人?來此何事?”孟明曰:“某乃本國右庶長,百里視是也。吾主為愛女擇婿,女善吹笙,必求其匹。聞中下精於音樂,吾主渴欲一見,命某奉迎。”蕭史曰:“某粗解宮商,別無他長,不敢辱命。”孟明曰:“同見吾主,自有分曉。”乃與共載而回。孟明先見穆公,奏知其事,然後引蕭史入謁。 http://club.my0538.com:8080/blog/more.asp?name=%B0%AE%D0%C4%B4%E6%D5%DB&id=2144;  我們常用永結秦晉之好來比喻聯姻,其實很多人並不知道秦晉之好的來歷,更不知曉歷史上真有其事。  那是在春秋戰國時期,中國各民族處於迅速發展和急劇變革的時代。在這期間,中國各民族以華夏族各諸侯國為中心,經過民族間經濟、文化交流、爭鬥和融合,奠定了中華民族發展的基礎。“秦晉之好”就是這種融合的典型代表,它不僅僅是華夏族內部聯姻,更反映了當時華夏族與周邊各民族,尤其是戎狄民族的廣泛交流與融合。  當時,秦國和晉國是兩個相鄰的大國。秦國地處今甘肅東部和陝西中部地區,在戎狄中發展壯大。因秦人在和戎狄的交往中融合了戎狄的習俗,因而受到華夏諸國的歧視,被稱之為“秦戎”、“狄秦”等。但經過不懈努力,秦國勢力比較強大,而當時的晉國已經是中原的強國。  秦穆公為了實現霸業,主動與晉國結好。晉獻公於公元前654年將其女兒伯姬嫁給了秦穆公。這就是歷史上所說“秦晉之好”的開端。  後來,晉國發生內亂,晉獻公的兩個兒子夷吾和重耳分別逃往他國避難。晉獻公死後,夷吾許以割讓河東五城作為條件,得到了秦穆公的支援,順利繼承了王位,稱為晉惠公。但他不僅不履行與秦國的獻城承諾,而且三番五次挑釁秦國邊境。公元前647年,晉國發生饑荒,晉惠公派人向秦國求救,秦國不計前嫌提供援助。可是事後晉惠公並未感恩圖報,反而在兩年後趁秦國發生旱災之際,發動大軍進攻秦國。秦穆公派軍與晉戰於韓原,晉軍大敗,晉惠公被俘。晉國被迫割讓河東五城歸秦,同時晉惠公以太子圉入秦為人質才得以脫身回國。太子圉到秦國後,秦穆公為了籠絡他,把自己的女兒懷贏嫁給了他,由此兩國親上加親,秦國歸還了晉國河東五城。秦晉兩國以黃河為界重修舊好。  按理兩國關係應該是很穩固的了。可是當太子圉聽說自己的父親晉惠公病重時,害怕國君的位置會被傳給別人,於是就扔下妻子懷贏,一個人偷偷跑回晉國。第二年,晉惠公死後,太子圉就成為晉國君主,這就是晉懷公。從此晉國跟秦國不相往來。  秦穆公聞知此事後大怒,立即決定幫助重耳當上晉國國君,還要把女兒懷贏改嫁給他,當時公子重耳尚在國外避難。公元前636年,秦穆公派兵護送重耳返回晉國,東渡黃河,佔領狐。秦國和重耳的代表在郇會盟和談。晉國同意立重耳為國君,遂入都城絳,公子重耳就成為了春秋五霸之一的晉文公。秦晉兩國遂和好如初。  http://www.mzb.com.cn/onews.asp?id=1705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請問波音737-800安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