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使用者8144018621170
-
2 # 使用者1138709910526083
詩詞中的對偶,叫做對仗。古代的儀仗隊是兩兩相對的,這是“對仗”這個術語的來歷。 對偶又是什麼呢?一般來講對偶,指的是兩句相對。上句叫出句,下句叫對句。 對偶的一般規則,是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形容詞對形容詞,副詞對副詞,對偶是一種修辭手段,它的作用是形成整齊的美。漢語的特點特別適宜於對偶,因為漢語單音詞較多,即使是複音詞,其中的詞素也有相當的獨立性,容易造成對偶。對偶既然是修辭手段,那麼,散文與詩都用得著它。例如《易經》說:“同聲相應,同氣相求。”(《易·乾文言》)《詩經》說:“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小雅·采薇》)這些對仗都是適應修辭的需要的。但是,律詩中的對仗還有它的規則,而不是象《詩經》那樣隨便的。這個規則是: ⑴出句和對句的平仄是相對的; ⑵出句的字和對句的字不能重複①。 因此,象上面所舉的《易經》和《詩經》的例子還不合於律詩對仗的標準。 對聯(對子)是從律詩演化出來的,所以也要適合上述的兩個標準。例如下面這副對子: 牆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 出間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 這裡上聯(出句)的字和下聯(對句)的字不相重複,而它們的平仄則是相對的: (仄)仄 平 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②。 就修辭方面來說,這副對子也是對得很工整的。“牆上”是名詞帶方位詞,所對的“山間”也是名詞帶方位詞。“根底”是名詞帶方位詞③,所對的“腹中”也是名詞帶方位詞。“頭” 對“嘴”,“腳” 對“皮”,都是名詞對名詞。“重”對“尖”,“輕”對“厚”,都是形容詞對形容詞。“頭重”對“腳輕”“嘴尖”對“皮厚”,都是句中自對。這樣句中自對而又兩句相對,更顯得特別工整了。 例如: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回覆列表
求偶也,對句。
出句:七絕《題龍陽縣青草湖》
西風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髮多。醉後不知天在水,滿船清夢壓星河。
對句:嚴格七絕《書鳳陰鄉朱雀山》
北雪鋪新平巷路,三更越女素顏垂。餐間只怕人逢酒,半院羞花閉月輝。
七律《洞庭平巷》|平水
(斜黑體不合正格)西風
吹
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髮多。夏雨衝新平巷土,三更越女豔妝娑。餐中只怕人逢酒,半院幽波盪月波。醉後
不
知天在水,滿
船清
夢壓星河。半院紅樓牽月壑,滿船清夢壓星河。《鄭崗隨時對》唐溫如?
對仗,中國文化之特有,歷史久遠。對句益於更好的理解和使用漢字,可將一種關係對映到他處,鍛鍊聯想能力。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飄雪伴獨狼並進,春風同大地四方。《鄭崗隨時對》王勃。是否工整?
天者,真空也;暗物,無處不在。
天者,上帝也;昔在今在,無處不在。
天者,自然也;無非自然,天無處不在。
由上,天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