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1
回覆列表
  • 1 # 涓子8899

    對於任何具體的文化事項,文化基因是具象的,而不是抽象的。中秋節在中國眾多民族、廣大地域都有傳承發展的歷史和獨特的習俗,形成了中秋節多元化的特點。但是中秋節有超越時間、空間、民族,上升到中華文化的共同的文化基因。過中秋,各地的習俗有吃月餅,賞月、拜月、祭月、踏月、送瓜、摸秋、賞燈會、疊瓦塔等。本期報告在尊重地方差異的基礎上討論共同的中華文化基因。

    (一)團圓基因

    中秋節最核心的內涵就是團圓。節日遵循時令。從自然的時間看,農曆八月十五是圓月的時候,也是一年中月亮最圓的時候。從文化的時間看,文化時間是基於自然時間的一種生活化的表現,也表達了情感的寄託。對文化而言,中秋時節,是豐收的時節,也是團圓的時節。從情感上看,中秋節也是家人團聚,共同品嚐節令食品,共同欣賞圓月景象的時節。因此,無論從自然時間還是文化時間上來看,中秋節都具有團圓的意味,且延續至今。

    那麼,團圓基因要透過一些形式體現出來。比如,中秋節我們吃的月餅。中秋月餅又稱“團圓餅”,是明月和團圓的象徵。古代文獻中有這樣的記載,八月十五日謂中秋,民間以月餅相送,取團圓之意。是夕,人家有賞月之燕,或攜瞌湖船,沿遊徹曉。蘇堤之上,聯袂踏歌,無異白日。中秋節祭祀月亮的供品,民間講究做成圓形的。這圓形的餅擺在供桌上,可以象徵圓月,也暗含家族、社會、國家美滿團圓之意。

    《帝京景物略》中有這樣的說法,八月十五日祭月,其祭果餅必圓,分瓜必牙錯瓣刻之,如蓮華。即祭月的果品必須是圓的。這天家人要在一起相聚。女歸寧,是日必返其夫家,曰團圓節也。妻子在八月十五的晚上必須回到夫家,這一天稱為“團圓節”。

    中秋節在長期發展過程中,在多民族、多地域的交往交流中,使人心相通、民心相融,不斷使中華民族變得包容性更強、凝聚力更大。中秋節標誌性的“圓月”和“月餅”作為團圓的象徵已深入人心,中秋節也已經成為建構中華民族認同的重要節日。

    (二)尊重生命,祈求子嗣綿延的基因

    中秋節文化中有非常明顯地表達尊重生命、祝福子嗣綿延的基因。比如,全國很多地方都有在中秋節“摸秋”的習俗,各個地方的風俗也不盡相同。浙江紹興的供品中總會出現一些老南瓜。一些人家在中秋夜去地裡偷摘南瓜,塞到新嫁娘或未生育的媳婦被窩裡。紹興人認為這樣做能夠為沒有孩子的人家帶去孩子。這種“偷瓜”“送瓜”以招來孩子的習俗在中國許多地方均有傳承。清代同治年間的《南昌府志》有這樣的說法,八月:“中秋”夜,婦女暗數高橋橋柱,宜子。婦人結隊入園圃中竊瓜菜之屬懷之,謂之“摸青”,為宜子之祥。“摸青”與“摸秋”一樣,都有祈願生孩子的寓意。

    上文提到兩類人:一是剛剛過門的新媳婦;二是沒有生孩子的人家。在中秋夜“摸青”“竊瓜”,把瓜菜送到這類人家。這種習俗在我們國家很多地方都有,像今天湖北省的長陽、五峰、恩施這一帶的土家族,中秋夜都有“摸秋”的習俗。這天晚上,菜園裡的瓜菜被偷了,主人家即使知道也不會去阻止。第二天,被偷瓜的人家會罵,越罵越靈驗。

    中國傳統社會有大量關於家族綿延、子孫傳衍的習俗。這種文化基因從原始時代開始傳承至今。尊重生命、祈求子孫綿延的基因傳續不竭,這也是今天中秋節獨具魅力的地方。當然,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今天祈子求子的社會活動越來越少了。但是這種美好的願望得以傳遞,並構成具有穿透力的生命的延續。

    人類將對現實世界的美好願望和期待建構到文學世界中。比如,大量的民間文學作品都飽含著人們對於美好生活的嚮往。其中一個民間故事講的是,過去有一個人救了龍王三太子,龍王便給他一個寶珠。他把寶珠放到米缸裡面。從此以後,米缸裡面永遠盛滿了雪白的大米。這個故事體現了在傳統社會里,百姓只要能吃飽就很滿足了。吃飽飯是百姓對美好生活的願望。

    但是今天我們不愁吃、不愁穿,這個寶珠我們可能不會放到米缸裡。可見,這種願望和期盼是具有時代性的。但是這個故事我們今天還在講,這是人們對美好生活的一種祈願,對於善良、勤勞、誠實等美德的一種讚美。這類故事並不會就此消失。同理,中秋節所蘊含的尊重生命、祈願子孫綿延的基因,儘管不會像過去那樣盛行,但還會延續下來。

  • 2 # 使用者9484538999812

    中秋節是我們國家的傳統節日,自然包含著許多傳統文化,這都是需要我們華人傳承的,像是中秋賞月,吃過團圓飯,一家人出門溜溜彎,看著天空中的一輪明月,會有無限想像,月餅也是中秋佳節不可缺少的的食物,各種各樣的口味,深受華人喜歡,饋贈親人朋友最佳選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九一八事變具體是指哪些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