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心靈馨語

    就拿我們這兒來說吧,在我記事的時候,我們這兒有很多的鹽鹼地。也許是因為當地人口少,用古老的耕種方式耕耘著那貧瘠的土地,一年的收成還不夠養家餬口的,所以人們也不需要開採鹽鹼地了。

    隨著人口的賊多,隨著科學技術的種植,人們感覺土地不夠了,開始治理鹽鹼地了,以增加種植面積。

    再後來隨著土地的開發,建工廠和住宅樓,都把以前的鹽鹼地利用起來了,而且還填海造田和開發利用,所以鹽鹼地隨著也就減少了。現在我們這裡找塊鹽鹼地也是稀罕的,土地的利用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 2 # 飄零198691001

    鹽鹼地可以分為輕鹽鹼地、中度鹽鹼地和重鹽鹼地。輕鹽鹼地是指它的出苗率在70%—80%,它含鹽量在千分之三以下;重鹽鹼地是指它的含鹽量超過千分之六,出苗率低於50%;中間這塊就是中度鹽鹼地(用pH值表示為:輕度鹽鹼地pH值為:7.1—8.5,中度鹽鹼地pH值為:8.5—9.5,重度鹽鹼地pH值為:9.5以上)。


    中國鹽鹼土分佈區是根據它的土壤型別和氣候條件變化決定的,分為濱海鹽漬區、黃淮海平原鹽漬區、荒漠及荒漠草原鹽漬區、草原鹽漬區四個大型別。各種鹽鹼土都是在一定的自然條件下形成的,其形成的實質主要是各種易溶性鹽類在地面作水平方向與垂直方向的重新分配,從而使鹽分在集鹽地區的土壤表層逐漸積聚起來。主要形成原因有:


    1、氣候條件。在中國東北、西北、華北的乾旱、半乾旱地區,降水量小,蒸發量大,溶解在水中的鹽分容易在土壤表層積聚。夏季雨水多而集中,大量可溶性鹽隨水滲到下層或流走,這就是“脫鹽”季節;春季地表水分蒸發強烈,地下水中的鹽分隨毛管水上升而聚集在土壤表層,這是主要的“返鹽”季節。東北、華北、半乾旱地區的鹽鹼土有明顯的“脫鹽”“返鹽”季節,而西北地區,由於降水量很少,土壤鹽分的季節性變化不明顯。


    2、地理條件。地形部位高低對鹽鹼土的形成影響很大,地形高低直接影響地表水和地下水的運動,也就與鹽分的移動和積聚有密切關係,從大地形看,水溶性鹽隨水從高處向低處移動,在低窪地帶積聚。鹽鹼土主要分佈在內陸盆地、山間窪地和平坦排水不暢的平原區,如松遼平原。從小地形(區域性範圍內)來看,土壤積鹽情況與大地形正相反,鹽分往往積聚在區域性的小凸處。


    3、土壤質地和地下水。質地粗細可影響土壤毛管水運動的速度與高度,一般來說,壤質土毛管水上升速度較快,高度也高,砂土和粘土積鹽均慢些。地下水影響土壤鹽鹼的關鍵問題是地下水位的高低及地下水礦化度的大小,地下水位高,礦化度大,容易積鹽。


    4、河流和海水的影響。河流及渠道兩旁的土地,因河水側滲而使地下水位抬高,促使積鹽。沿海地區因海水浸漬,可形成濱海鹽鹼土。


    5、耕作管理的不當。有些地方澆水時大水漫灌,或低窪地區只灌不排,以致地下水位很快上升而積鹽,使原來的好地變成了鹽鹼地,這個過程叫次生鹽漬化。為防止次生鹽漬化,水利設施要排灌配套,嚴禁大水漫灌,灌水後要及時耕鋤。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筆記本無線網連線後沒有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