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2241264816021

    藝術風格上,兼具現實主義特點,又有浪漫主義作風。語言平易曉暢,章法整飭謹嚴。陸游反對雕琢辭藻和追求奇險,其詩語言“清空一氣,明白如話”。

    陸游性格豪放,胸懷壯志,在詩歌風格上追求雄渾豪健而鄙棄纖巧細弱,形成了氣勢奔放、境界壯闊的詩風。

    陸游把在現實生活中無法實現的壯志豪情都傾瀉在詩中,常常憑藉幻境、夢境來一吐胸中的壯懷英氣,陸游的夢境、幻境詩 ,飄逸奔放,被譽為“小李白”。

    然而對功名的熱望和當權者的阻力之間有著無法克服的矛盾,嚴酷的現實環境給詩人心靈壓上了無法擺脫的重負,因而陸游又崇尚杜甫,關懷現實,主張詩歌“工夫在詩外” ,詩風又有近於杜甫的沉鬱悲涼的一面。

    陸游重視鍛鍊字句,他的對偶,新奇、工整,而不落於雕章琢句之嫌。趙翼曾評陸詩“看似奔放實則謹嚴”,劉克莊亦有“古人好對偶被放翁用盡”之嘆。

    陸游的七言古詩《長歌行》,筆力清壯頓挫,結構波瀾迭起,寓恢宏雄放的氣勢於明朗曉暢的語言和整飭的句式之中,典型地體現出陸詩的個性風格,被後人推為陸詩的壓卷之作。

  • 2 # 唯吾獨尊86111747

    830多年前的那個清晨,細雨濛濛,南宋王城臨安籠罩在無邊的氤氳中,一切不再清晰,甚至有些迷離,如同那個正走向沒落的王朝。


    這天一大早,宋孝宗就在皇宮召見了陸游(1125年—1210年),宣佈了陸游任職嚴州(建德梅城)知州的命令。這一年是淳熙十三年(1186年),也是62歲的陸游在家賦閒十餘年後重新入仕。對於孝宗這一決定,陸游沒有感到絲毫意外,因為他知道自己幾十年為抗金奔走吶喊,早已成為朝廷的“眼中釘肉中刺”。不過,這次去嚴州赴任,去追尋高祖陸軫的遺風,倒也是件快意之事。


    詩風雄渾豪放的陸游。


    陸游走出皇宮時,雨仍在淅淅瀝瀝地下著,此時用“清涼”一詞來形容他的心情是再合適不過了,這是一種由內而外的通透。


    江南的雨是屬於最善解人意的那種,纏綿、婉約、悠長,總會讓人產生遐想,所以才會在文人筆下演繹成高山流水般的曲調,彙集成詩情畫意的文字溪流,或平實,或悲傷,或激昂,既有“留得枯荷聽雨聲”的期盼,也有“潤物細無聲”的溫潤,還有“斜風細雨不須歸”的愜意。在宋孝宗的眼裡,陸游應該就屬於這一類文人,要不,花甲之年的他又怎會寫出《臨安春雨初霽》的詩句:“世味年來薄似紗,誰令騎馬客京華。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矮紙斜行閒作草,晴窗細乳戲分茶。素衣莫起風塵嘆,猶及清明可到家。”


    宣和七年(1125年)十月十七日,淮河之上,一艘客船鼓帆而來,兩岸的鄉村田野,在秋陽下自由自在地呼吸舞蹈。帆片獵獵,槳聲欸乃,一切都好像是在為這個“太平盛世”歌唱舞蹈。中年人知道,他心中的北宋王朝早已氣數殆盡,此次自己被詔入京也是吉凶難測,想到此,心中不免五味雜陳。忽然,幾聲嬰兒清脆的啼哭,打破了淮河上的寧靜。因為孩子出生在淮河的船上,便給孩子起了個“遊”的名字,意欲讓他銘記這個動盪的朝代。這個新生的嬰兒,就是後來南宋著名文學家、愛國詩人陸游。


    建炎三年(1129年),金兵渡江南侵,宋高宗率臣僚南逃,四歲的陸游,也跟隨著父親與那個王朝一起顛沛流離,回到了山陰老家。“兒時萬死避胡兵”的經歷,在陸游幼小的心靈裡深深地種下了對金兵的仇恨的種子,也讓他立下了“為宋朝收復失地而讀書”的宏大志向。


    說起來,陸游也算是出生於名門望族。高祖陸軫,是大中祥符年間進士,官至吏部郎中;祖父陸佃,師從王安石,精通經學,官至尚書右丞;父親陸宰,通詩文、有節操,也是北宋末年的忠臣。陸游自幼聰慧過人,十二歲即能為詩作文,被鄉鄰譽為“小李白”。陸游一生歷經宦海沉浮,早年禮部考試,受秦檜排斥,仕途不暢;進入官場,他力主抗金,又受到主和派的打擊。陸游仕途坎坷,卻始終秉持劍膽琴心,時刻渴望光復山河故土。


    在宋孝宗眼裡,陸游這個“老頑固”既可恨又可愛,淳熙十三年(1186年),他還是念起了陸游祖上功德,決定重新啟用陸游。宋孝宗對陸游說:“嚴陵,清虛之地,山水勝處,職事之暇,可以賦詠自適。”意思是說,嚴陵是個山水風光非常美的地方,你不是喜歡寫詩嗎,到了那裡,工作之餘可以寄情山水,吟詩作賦,至於抗金的事你就不要多操心了。


    陸游來到嚴州,正逢饑荒,民不聊生,慘景目不忍睹。他心急如焚,決心撲下身子大幹一場,為嚴州百姓做些實實在在的事情,也算是不辜負高祖陸軫在此的英名。


    陸游布衣草鞋,輕車簡從,進村入戶,體察民情,與地方官員百姓共商破解饑荒大計。陸游先後兩次具文呈報朝廷,請求准予免除嚴州六縣的租賦徭役,發放州縣義倉糧食救濟災民。他重視農桑,提出了“農為四民之本,食居八政之先”和“為政之術,務農為先”的主張,採取減免稅賦、扶貧濟困等多項措施,鼓勵農業發展生產。


    杭州下城區孩兒巷陸游紀念館。


    陸游在嚴州還留下了丁未和戊申兩篇《勸農文》,諄諄告誡民眾及時春耕夏耘,豐年不忘歉年,不要出現曠土遊民。陸游主政制定和實施廉政舉措,啟用賢能之士,放寬政令期限,簡化辦案程式,力戒興造公房,節制宴飲遊樂。


    陸游心懷天下,沒辜負嚴州百姓對他的期望,更沒有辜負高祖父陸軫留此的山高水長的遺風。


    據史料記載,陸游的高祖父陸軫曾來梅城任知睦州軍事。140年後,陸游踏著高祖足跡也來到這裡,不過此時的睦州已改名嚴州。再往後數40年,陸游的小兒子陸子遹也追尋著父親的足跡而來,踏上了這方熱土。陸氏一門三代竟然都曾在嚴州為官,這不能不說是一種特殊緣份。


    宋孝宗本意是讓陸游偏安嚴州,從而放棄抗金的念頭,但陸游始終認為自己作為鬥士,無論什麼情況下都不能屈服,無非是戰鬥方式不同而已。要麼沙場執戟廝殺,馬革裹屍;要麼坊間持筆當歌,書寫豪邁。


    此時的陸游,也只能選擇後一種方式。他在帶領嚴州百姓抗擊饑荒的閒暇之餘,時時不忘持筆當歌,喚醒世間。


    陸游在嚴州七百餘日,作詩(詞)三百首,為文九十篇,內容為報仇雪恥的佔了大多數。在嚴州,陸游寫下了《夜登千峰榭》《嚴州大閱》等呼號抗金的詩篇。“羽林百萬士,何日聞北伐?”“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是他憂憤心情的寫照。“何時擁馬橫戈去,聊為君王護北平!”“安得鐵衣三萬騎,為君王取舊山河”是他收復失地的決心。


    很難想象這些滾燙的詩句,竟然出自年逾花甲的老人筆下。


    紹興沈園。陸游在地寫下了著名的《釵頭鳳》。


    陸游的做法還是讓宋孝宗不高興,淳熙十五年(1188年)七月,陸游任滿,孝宗皇帝再次將他詔入京師,任命為掌管兵器製造與修繕的少監,放在自己眼皮子底下看管起來。


    1210年1月26日,陸游終於走到生命的盡頭,彌留之際寫下撼天地泣鬼神的絕筆《示兒》:“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亙古男兒一放翁。而今,陸游已遠去千年,他的風骨與精神在歲月的淬鍊下,已化為古城不朽的筋骨和魂魄。

  • 3 # 月牙兒xj

    陸游從小受到父親強烈愛國思想的薰陶,很早就養成了憂國憂民、渴望國家重建的品格。為了實現自己報效祖國的理想,他特別注意學習兵書。20歲時,他在一首詩中寫道,"上馬擊狂胡,下馬草軍書",希望自己有一天能親臨戰場、殺敵報國。然而直到四十多歲時,他才有機會在軍中做一名軍官,實現了自己多年的願望。

    不到一年的軍中生活,在陸游的生活和創作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他身著戎裝,來往於前線各地,抗敵將士的艱苦生活和愛國熱情,極大地開拓了他的詩歌境界,豪邁而悲壯也成為他一生詩歌創作的基調。

    作為一名傑出的詩人,陸游一生創作詩歌9300餘首。這些詩中大多數都是與抗擊侵略者的有關的。或者描寫火熱的軍中生活,"失衣臥枕戈,睡覺身滿霜",或者寄託自己對祖國前途命運的深切憂慮和自己空抱一腔報國熱情的愁悶心情。

    陸游的詩歌不僅始終貫注著熾烈的愛國熱情,而且同情當時人民的疾苦。憂國和憂民的思想在他的作品裡交織在一起。他在《太息》、《秋獲歌》等詩篇裡,揭露了官僚和豪強對下層人民的剝削,同時又真切地寫出了下層人民勤勞、善良的優秀品質。

    除了詩歌作品,陸游還創作了許多優秀的散文作品。這些作品有的記生活瑣事,有的議論國計民生,有的敘述友人事蹟,但都貫穿以愛國情感,有很強的感染力。

    陸游一生飽經憂患,對普通人民所處的環境有充分的瞭解。他的作品在反映生活的深度和廣度上,都達到了同代詩人難以企及的高度。

    陸游豐富的創作實踐對他以後的宋代文壇產生了積極的影響,但更為顯著的,還在於他強烈執著的愛國主義精神方面。他的詩文作品,對遭受異族壓迫的人民是莫大的精神鼓舞。每當民族的生死存亡關頭,人們都會情不自禁地想起這位在自己85歲的生命歷程中深切關注祖國命運的詩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女人瘋狂起來有多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