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田園小吳
-
2 # 一尺深雪
相較於城市,農村的生產能力低下,收入微薄且形式單一。而城市裡發達的工業體系,飛速的城市建設,龐大的用工市場,以及誘人的豐厚報酬,都直接地催生了農業人口大量湧入城市,形成了現在活躍於中國製造業,建築業,加工業,服貿業,交通業,批零銷售業等等各行各業的主力軍。而農村人口在隨著打工潮的不斷湧動下,也形成了農村青壯勞少,勞動力嚴重下降的尷尬局面。農村的土地大量閒置了,農村的果園沒人修剪了,養殖業在急速地退化,農村的工業體系,也因竟爭力的不足,失去了往日的光環。如果你能細心點觀察,就會發現,現在種糧的少了,糧貴了,種菜的少了,菜貴了,種水果的少了,水果貴了,,,,,絕大部分的農產品都貴了,農業突然有了觸底反彈的趨勢,農業要賺大錢了,做好了,比打工要強!
於是,難題出來了,多少年的城市務工生活,使大量的農民工青壯勞力漸漸適應了這種生活,他們不僅在城市裡撈取了一桶一桶的財富,更喜歡上了城市,融入了城市。他們在城市裡購置了住房,還在城市裡安排了子女的入學,農村不能滿足的,他們都在城市裡找到了滿足,滿足的他們為什麼要重返農村?雖然,農村是他們的根,雖然農村有他們的父母和親人,雖然農村依然為他們保留著土地,宅基,福利的許可權,雖然國家有許多的補貼與政策從沒落下他們,但還是很難將他們重新拉回農村。
我們不妨再好好觀察一下,現在農村還有多少青壯勞力?沒多少了,只剩年老的和年幼的。然而,正是這些年老的,還在努力地撐著農業的經濟,努力地不讓地閒了,樹枯了,努力地維持著農業的方方面面。
農村是我們的根,失去了農村的這片土地,在城裡生活著的我們,就會變成無根的萍。年輕人們,國家的三農政策在不斷\深化,農村市場己經在悄然中發生變化,回農村吧,那裡會有我們發展的天地的。
根在農村,別剷斷它。
-
3 # 農業行者賴凌航
農業行者為您解答:
發展農村的確很重要,但進城務工可以促進農村發展的,並不是捨本逐末,而是相輔相成。
農民進城務工,一方面是掙到了在農村來說相對高的錢,完成了資本積累;一方面是提高和擴充套件了自己的見識、能力和人脈。
這樣的人在農村才能起到發展作用,對子女教育和先進技術的重視和學習,對現代化經營方式的經驗和了解,知道透過經濟客觀規律來發展、完善農村。
而離開農村到城市打工甚至是定居的人,其實並不是和農村一刀兩斷了,還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比如資金、資訊方面,都能起到很大的指導和扶持作用。
總理的博士論文裡,對這方面有更深刻的闡釋:
由於城市現代化工業部門的就業增長率遠遠低於勞動力增長率,現代工業部門對農村勞動力的吸納能力有限。因此,應該把注意力放在農村,就地實現剩餘勞動力的轉移。論文最後部分建議因勢利導使農村人口自然地向小城鎮集中,逐步發展成中小城市,並使進入農村工業部門的農村人口繼續向現存城市轉移。要促成這一狀況的發展,必須逐步打破城鄉分割的社會體制,使戶籍政策隨之鬆動。——《論中國經濟的三元結構》其實,自古以來,中國農民也並不是完全的留在土地上,農忙時種地,農閒時務工,這種兼業農民的形式,是一種普遍現象。
知名社會學家費孝通在著作《黎民不飢不敏的小康水準》一文裡提到我們國家從來都不是一個純粹的農業國家,而是農業與工業並存,只不過古代這些手工業產業都零散分佈在廣袤的農村大地。(這裡的工業,是指除農業之外的產業,而不是現代意義的工業。)
現在中央檔案提倡的鄉村振興,是建立在之前改革開放四十年外出務工所積累的人力資源和資本的基礎上,讓產業(包括農業、工業、服務業)重新在鄉村地區發展興旺起來。
如果沒有幾十年務工的基礎,鄉村振興成了無根之木無源之水;
但是單純靠進城務工的話,也無法發展農村、農業,只會凋敝;
兩者結合起來,才能完成農村發展、城鎮化的轉變。 -
4 # 宇波3687
拿什麼來興農?國家的興農資金都去哪兒了?很多公益做的太晚了,農民們不出去打工上哪兒去掙興農的資本呢?一般是要先保證生活基本時代需求,再保證農業正常生產,然後再積累資本興農發展,這是這個國家的農民們最無奈的責任!
-
5 # 南極北極13
開放的社會,人口流動,人口轉移,是一件很正常的事。但必須是有序的流動;有管理的流動;有規律的流動;有保障的流動。對於新時代,出現的農民工來說,讓其是一種,有希望的流動;有奔頭的流動;有前途的流動;有保障的流動。這才是問題的根本。
破解打工者的難題,對中國社會轉型,制度設定,社會責任。都是一種嚴峻的考驗。近幾年來黨和政府,包括社各階,也包括媒體,對被解農民工難題,進行了艱難的探索和研究,做了大量的工作。農民工在戶籍、教育、工資、傷亡等關係著農民工切身利益和勞動環境,有了前所未有的改善。隨著社會的發展,改革的深入,農民工這一現象,一定會得到一個科學而完善的提高。
熟悉中國農村現狀的朋友,都應該知道,以前男女老少齊上陣,紅旗招展,大幹快上,轟轟烈烈,在一個田裡勞動的場面,不會再出現了。眼下種田不賺錢也是現實存在,土地少、人口多、效率低、成本高、收入薄,也是制約農業發展的主要矛盾。農民轉移,外出務工成了廣大農民最主要的收入來源。
今後農村的工作,必須把農民工和土地兼顧起來,這兩件工作必須都要硬,這兩個課題必須都要深入研究。
農民工離土,離農,離鄉,從某種程度上說,也不是一件壞事,在一定矛盾轉化中,也許是件好事。農村‘’空心村‘’,土地荒蕪,農民養老,暫且看很焦慮,但只要我們忍痛度過陣痛期,也許在發展中,這些問題應然而解。只有在發展中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癥結。一切事物是在發展著的,轉化著的。但前提是需要每個人的努力和智慧,更是創造。停滯不前,不是人們應有的態度。出現問題也並不可怕,只要我們直視問題,正確看待。怨天尤人,或消極對待,決不是我們應有的作派。
-
6 # 老段康寧
象長江以南的各省農村,基本上沒有什麼產業,青壯年均外出打工,家裡的農田都由老人耕種,大部分是半荒廢的情況,就是說能種雙季都改為種單季,豬不給養,糞不給存,一律買菜吃,如年青人無工可打,農民準得返貧。
-
7 # 鄉村小菜
回答這個問題,需要我們從不同角度分析,不能一概而論!
對於那些沒有一技之長的土生土長農民來說,如果不發展農業,拋棄自己所擅長的農業工作而去城裡打工,在現在這個競爭激烈的年代,必定收穫的是滿滿的憋屈和痛苦,任憑自己多麼努力也不可能有長足的發展。因此,對於這些人來說,立足農村、發展農業才是根本,進城打工確實是捨本求末了。
對於受到一定教育培訓,擁有一技之長的新農人來說,在自己所擅長的行業立足發展那才是“物盡其用”,例如一些電子專業、外貿專業、外語翻譯等等、、這些人才如果待在農村,那是對國家資源的極大浪費,必須立足城市發揮自己專業技能,這樣才能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對於國家層面來說,繼續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是堅定不移的政策,繼續推進城鎮化程序也刻不容緩,吸引各種勞動力、各類人才向城市有序流動也是必然的結果,人的不斷進城促進城鎮化也是發展的成效體現,因此,進城打工是經濟不斷向前發展的直接結果。然而,在推進城鎮化同時,國家也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目的是把我們的廣袤農村變得更加美好,更加宜居,讓無論留守農村發展還是在外打工的農民們,都能感受到農村的變化,留得住鄉愁!所以,發展農業、建設美好農村也是國家的根本之策!因此,發展農村是根本,而進城打工卻不一定就是捨本求末了!
-
8 # 辛佑之
回答這個問題,我認為應從歷史和發展的角度看:
首先,發展農村是根本,進城務工是捨本逐末,這句話本身是想說農村發展的重要性,但卻只強調發展農村,而忽視了其他,所以這句話是錯誤的。
從歷史上看,中國是傳統的農業國家,中華文明是農耕文明,重視農業、發展農業,將農業作為根本,這是正確的,正如所說:農穩天下安,有糧心不慌。
但是,隨著時代發展進步,如果還是老觀點,為發展農業而排斥其他,為農業發展而否定進城務工,其一不符合歷史發展程序,其二不符合生產力發展水平,其三老百姓不答應。
試想,歷史上什麼時候農業最好時期是發展的最好時期呢?就是全民皆農也有吃不飽穿不暖啊?因此,唯有提高生產力,多種發展。
據此,觀點是發展農業是基礎而非根本,提高生產力才是根本,進城發展是趨勢,城市化是歷史發展的必然!
-
9 # 費玉山
本不掙錢末掙錢,
請君試看老弱殘。
外糧飽腹人歡樂,
誰戀家中兩畝田?
-
10 # 不斷學習完善自我
國家鼓勵農民進城,減少農民數量,打破七億人口六億農民的困局,解決人多地少的矛盾,為高度機械化健定基礎。怎麼就成了本末倒置?難道讓農民每人守著一畝地受窮才不是捨本求末?這個議論純屬胡言亂語。
城鎮化也是中國需要的,城市需要農民工。城鎮化和發展農村是相輔相成的。國家提倡打破城鄉分割的體制,也是這個意思。
回覆列表
1、
農村要發展,農業是關鍵,農民是根本。中國是農業大國,重農固本是安民之基、治國之要。
2、
農村要發展,增加農民收入是刺激農村經濟活力煥發的關鍵一環。近年來,農民收入持續增長,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農民生產積極性明顯加強。但我們也要認識到,衡量農民收入水平,不要平均數掩蓋了大多數,要看大多數農民收入水平是否得到提高。只有讓農民成為農村經濟發展的積極參與者和真正受益者,農民的生產積極性才會真正提升起來。
3、
農村工作,說一千、道一萬,增加農民收入是關鍵,要加快構建促進農民持續較快增收的長效機制;打通收入渠道是重點,透過發展農村經濟,組織農民外出務工,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縮小收入差距是方向,不斷縮小城鄉居民收入差距,讓廣大農民儘快富裕起來。從而實現農村發展良好態勢。
4、
農村的發展,離不開國家政策的支援,離不開國家對農村的政策導向,只有讓年輕人,看到了農村的發展機遇,看到了農村的發展前途,年輕人自然會留在農村、回到農村。
現在的農村,要工廠沒工廠,要企業沒企業,找工作沒工作,找商機沒商機,靠什麼留住年輕人?
所以說進城打工不是捨本求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