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些媒體熱衷於炒作某地的黃河鯉魚,有朋友諮詢我說不是開封的鯉魚最好嗎?我報之以“呵呵”。開封鯉魚歷史悠久,故事傳說很多,文獻記載也很多,就像古都地位一樣不可撼動,連著名的肯德基還不是在鼓樓附近掛上“開封菜”(KFC),何況黃河鯉魚呢?黃河鯉魚數開封,這是公認的事實。資深美食家汪曾祺專門寫過黃河鯉魚,他說:“我不愛吃鯉魚,因為肉粗,且有土腥氣,但黃河鯉魚除外。在河南開封吃過黃河鯉魚,後來在山東水泊梁山下吃過黃河鯉魚,名不虛傳。辨黃河鯉與非黃河鯉,只需看鯉魚剖開後內膜是白的還是黑的:白色者是真黃河鯉,黑色者是假貨。” 宋代皇帝喜歡開封黃河鯉魚 鯉魚是中國古老的名貴魚種之一,素有“諸魚之長,魚中之王”之美稱。在古代,中國勞動人民就把鯉魚作為美的象徵,作為珍貴禮品互相贈送。《詩經》記載:“…………豈其食魚,必河之鯉;豈其取妻,必宋之子。”古人把美女與鯉魚相提並論,可見鯉魚地位之重要。孔子得了兒子,國王魯昭公送去一條大鯉魚,表示祝賀,孔子引以為榮,給兒子取名鯉。鯉魚在中國品種繁多,約有400多個品種,其中開封黃河鯉魚居諸魚之首。 唐朝時鯉魚開始很受寵,由於唐朝皇帝姓李,“鯉”與“李”同音, 後來皇帝曾下詔:在黃河裡捕住鯉魚,要立即放生,否則,治罪。在宋朝,鯉魚大受歡迎,宋太祖徵北漢的時候,專門叫屬下帶著鮮活的開封鯉魚以備美餐。北宋東京城“東華鮓”比較知名,它是北宋東京著名餚饌之一。僅《東京夢華錄》記載的就有玉版鮓、苞鮓新荷等數種。宋人周輝的《清波別志》引《瑣碎錄》雲:“京師東華門外何吳二家魚鮓,十數臠作一把,號稱把鮓,著稱天下。文士有為賦詩,誇為珍味。”北宋著名詩人梅堯臣《和韓子華寄東華市玉版鮓》詩曰:“客從都下來,遠遺東華鮓。茶香開新苞,玉臠識舊把。色潔已可珍,味佳寧獨舍。莫問魚與龍,予非識物者。”可見當時魚鮓聲譽之高。魚鮓是什麼東西?《齊民要術》是這樣說的:魚鮓的正統原料是鯉魚,魚越大越好,以瘦為佳。取新鮮魚,先去鱗,再切成2寸長、1寸寬、5分厚的小塊兒,每塊兒都得帶皮。切好的魚塊兒隨手扔到盛著水的盆子裡浸著,整盆漉起來,再換清水洗淨,漉出放在盤裡,撒上白鹽,盛在簍中,放在平整的石板上,榨盡水。接著將粳米蒸熟作糝,連同茱萸、橘皮、好酒等原料在盆裡調勻。取一個乾淨的甕,將魚放在甕裡,一層魚、一層糝,裝滿為止。把甕用竹葉、菰葉或蘆葉密封好,放置若干天,使其發酵,產生新的滋味。食用時,最好用手撕,若用刀切則有腥氣。 《清波別志》記載了北宋東京城內“東華鮓”的做法:製作時將鯉魚肉1000克,洗淨後切成厚片,用精鹽醃入味,瀝乾水;花椒、碎桂皮各50克。酒糟250克、蔥絲、薑絲、鹽一起拌勻成粥狀,放入魚片拌勻,裝入瓷壇內,用料酒、清水各半放在一起把帶糟的魚片洗淨再加碎桂皮末25克、蔥、薑絲、少許鹽、胡椒粉拌勻,用鮮荷葉包成小包(三四片一包),蒸透取出裝盤即可。“東華鮓”的特點是糟味濃郁,荷香撲鼻。在醃製過程中,由於米飯中混入乳酸菌,乳酸菌發酵,進而產生乳酸和其他一些物質,滲入魚片中,既可防魚片腐敗,又能使其產生特殊風味,正因為鮓的特殊,因而極受人們喜愛。從宋代至明朝,對各類魚蚱的製作均有較詳細的記載。 淳熙六年(1171年)3月15日,宋高宗趙構登御舟閒遊西湖,命內侍買湖中龜魚放生,宣喚中有一賣魚羹的婦人叫宋五嫂,自稱是東京人,隨駕到此,在西湖邊以賣魚羹為生。高宗吃了她做的魚羹,覺出是汴京風味。召見一問,果然就是汴京來的,不禁勾起他的鄉情和對故國的懷念,對她獎賞,並念其年老,賜於金銀絹匹。從此,她的魚羹聲名鵲起,富家巨室爭相購食,宋嫂魚羹也就成了享譽京城的名餚。有人寫詩道:“一碗魚羹值幾錢?舊京遺制動天顏。時人倍價來爭市,半買君恩半買鮮。”宋五嫂制羹用的就是鯉魚,宋高宗吃出了汴京味兒,於是就捧紅了她的生意。經歷代廚師不斷的研製提高,宋嫂魚羹的配料更為精細講究,魚羹色澤油亮,鮮嫩滑潤,味似蟹肉,故有“賽蟹羹”之稱。 開封鯉魚享譽世界 開封黃河鯉魚,口鰭鮮紅,尾、鱗呈金色,脊灰褐色,腹部白,小嘴金眼,外形美觀、肉味純正、肥嫩鮮美。《清稗類鈔》中說:“黃河之鯉甚佳,以開封為最,甘鮮肥嫩,可稱珍品…………” 其他則“肉粗味劣…………非若豫省中黃河中所產者”。 魯迅先生在上海會見蕭軍等著名作家,到梁園豫菜館請客吃飯,特意點了開封的“醋熘黃河鯉魚”以飽口福。開封是黃河鯉魚的主要產區,以開封郊區段黃河所產為正宗。此段黃河西自回回寨,東到柳園口,長10餘公里。黃河出邙山後,進入豫東平原,流速減慢,河面變寬,Sunny照射充足,是黃河鯉魚天然的生息繁殖場所,所以此段黃河鯉魚優於其他段所產的黃河鯉魚。 清光緒皇帝及慈禧太后,避八國聯軍之難後,在返京途中,取道中原,曾在名城開封駐蹕。當時汴梁名廚曾用黃河鯉魚烹製一道“糖醋熘魚”,此菜色澤柿紅,甜中有酸,酸中帶鹹,鹹中透鮮,十分可口。光緒食後贊為“古汴一佳餚”,慈禧則雲“膳後忘返”,並寫了讚美黃河鯉魚的對聯:熘魚出何處,中原古汴州。慈禧更有“甘美滑如玉,焦脆細如絲”之贊,使此菜一時聲名鵲起。20世紀70年代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時也曾食用,詢問菜名時,翻譯人員直譯成了“鯉魚蓋被子”,雖然不知鯉魚為何有蓋被之需,但是也算得上是趣事一樁。 袁世凱喜歡吃魚,也喜歡釣魚。在洹上村隱居的時候,自己修了魚池養魚。袁世凱最喜歡的魚是開封北面黑崗口的黃河鯉魚,認為其他地方的魚無法與之相比。民國初年開封名廚趙廷良創制的 “金網鎖黃龍”,也是道名菜,為時人所推崇。它的特點是給鯉魚附上一層金黃色的蛋絲,吃起來肉嫩絲酥。 在電影《大河奔流》中,有一段“金谷酒家”吃鯉魚的鏡頭。一聲“上活魚”,李麥手握著一條紅尾巴黃河鯉魚,當著三位外國記者的面將魚摔在地上,然後由廚師烹製成“鯉魚焙面”這道名菜。這很有考究,吃魚必須吃活的,新鮮。鯉魚脊背兩側各有一根細韌的筋絡,烹飪的時候總是當場摔死把它抽去。黃河鯉魚,要想吃起來好吃,打撈上來後還要在清水裡放養兩三天,待其吐盡泥土味,方能烹食。食鯉魚雖然有多種益處,但“多食熱中,熱則生風,變生諸病”。看來再好的美味也不能貪吃啊!
最近一些媒體熱衷於炒作某地的黃河鯉魚,有朋友諮詢我說不是開封的鯉魚最好嗎?我報之以“呵呵”。開封鯉魚歷史悠久,故事傳說很多,文獻記載也很多,就像古都地位一樣不可撼動,連著名的肯德基還不是在鼓樓附近掛上“開封菜”(KFC),何況黃河鯉魚呢?黃河鯉魚數開封,這是公認的事實。資深美食家汪曾祺專門寫過黃河鯉魚,他說:“我不愛吃鯉魚,因為肉粗,且有土腥氣,但黃河鯉魚除外。在河南開封吃過黃河鯉魚,後來在山東水泊梁山下吃過黃河鯉魚,名不虛傳。辨黃河鯉與非黃河鯉,只需看鯉魚剖開後內膜是白的還是黑的:白色者是真黃河鯉,黑色者是假貨。” 宋代皇帝喜歡開封黃河鯉魚 鯉魚是中國古老的名貴魚種之一,素有“諸魚之長,魚中之王”之美稱。在古代,中國勞動人民就把鯉魚作為美的象徵,作為珍貴禮品互相贈送。《詩經》記載:“…………豈其食魚,必河之鯉;豈其取妻,必宋之子。”古人把美女與鯉魚相提並論,可見鯉魚地位之重要。孔子得了兒子,國王魯昭公送去一條大鯉魚,表示祝賀,孔子引以為榮,給兒子取名鯉。鯉魚在中國品種繁多,約有400多個品種,其中開封黃河鯉魚居諸魚之首。 唐朝時鯉魚開始很受寵,由於唐朝皇帝姓李,“鯉”與“李”同音, 後來皇帝曾下詔:在黃河裡捕住鯉魚,要立即放生,否則,治罪。在宋朝,鯉魚大受歡迎,宋太祖徵北漢的時候,專門叫屬下帶著鮮活的開封鯉魚以備美餐。北宋東京城“東華鮓”比較知名,它是北宋東京著名餚饌之一。僅《東京夢華錄》記載的就有玉版鮓、苞鮓新荷等數種。宋人周輝的《清波別志》引《瑣碎錄》雲:“京師東華門外何吳二家魚鮓,十數臠作一把,號稱把鮓,著稱天下。文士有為賦詩,誇為珍味。”北宋著名詩人梅堯臣《和韓子華寄東華市玉版鮓》詩曰:“客從都下來,遠遺東華鮓。茶香開新苞,玉臠識舊把。色潔已可珍,味佳寧獨舍。莫問魚與龍,予非識物者。”可見當時魚鮓聲譽之高。魚鮓是什麼東西?《齊民要術》是這樣說的:魚鮓的正統原料是鯉魚,魚越大越好,以瘦為佳。取新鮮魚,先去鱗,再切成2寸長、1寸寬、5分厚的小塊兒,每塊兒都得帶皮。切好的魚塊兒隨手扔到盛著水的盆子裡浸著,整盆漉起來,再換清水洗淨,漉出放在盤裡,撒上白鹽,盛在簍中,放在平整的石板上,榨盡水。接著將粳米蒸熟作糝,連同茱萸、橘皮、好酒等原料在盆裡調勻。取一個乾淨的甕,將魚放在甕裡,一層魚、一層糝,裝滿為止。把甕用竹葉、菰葉或蘆葉密封好,放置若干天,使其發酵,產生新的滋味。食用時,最好用手撕,若用刀切則有腥氣。 《清波別志》記載了北宋東京城內“東華鮓”的做法:製作時將鯉魚肉1000克,洗淨後切成厚片,用精鹽醃入味,瀝乾水;花椒、碎桂皮各50克。酒糟250克、蔥絲、薑絲、鹽一起拌勻成粥狀,放入魚片拌勻,裝入瓷壇內,用料酒、清水各半放在一起把帶糟的魚片洗淨再加碎桂皮末25克、蔥、薑絲、少許鹽、胡椒粉拌勻,用鮮荷葉包成小包(三四片一包),蒸透取出裝盤即可。“東華鮓”的特點是糟味濃郁,荷香撲鼻。在醃製過程中,由於米飯中混入乳酸菌,乳酸菌發酵,進而產生乳酸和其他一些物質,滲入魚片中,既可防魚片腐敗,又能使其產生特殊風味,正因為鮓的特殊,因而極受人們喜愛。從宋代至明朝,對各類魚蚱的製作均有較詳細的記載。 淳熙六年(1171年)3月15日,宋高宗趙構登御舟閒遊西湖,命內侍買湖中龜魚放生,宣喚中有一賣魚羹的婦人叫宋五嫂,自稱是東京人,隨駕到此,在西湖邊以賣魚羹為生。高宗吃了她做的魚羹,覺出是汴京風味。召見一問,果然就是汴京來的,不禁勾起他的鄉情和對故國的懷念,對她獎賞,並念其年老,賜於金銀絹匹。從此,她的魚羹聲名鵲起,富家巨室爭相購食,宋嫂魚羹也就成了享譽京城的名餚。有人寫詩道:“一碗魚羹值幾錢?舊京遺制動天顏。時人倍價來爭市,半買君恩半買鮮。”宋五嫂制羹用的就是鯉魚,宋高宗吃出了汴京味兒,於是就捧紅了她的生意。經歷代廚師不斷的研製提高,宋嫂魚羹的配料更為精細講究,魚羹色澤油亮,鮮嫩滑潤,味似蟹肉,故有“賽蟹羹”之稱。 開封鯉魚享譽世界 開封黃河鯉魚,口鰭鮮紅,尾、鱗呈金色,脊灰褐色,腹部白,小嘴金眼,外形美觀、肉味純正、肥嫩鮮美。《清稗類鈔》中說:“黃河之鯉甚佳,以開封為最,甘鮮肥嫩,可稱珍品…………” 其他則“肉粗味劣…………非若豫省中黃河中所產者”。 魯迅先生在上海會見蕭軍等著名作家,到梁園豫菜館請客吃飯,特意點了開封的“醋熘黃河鯉魚”以飽口福。開封是黃河鯉魚的主要產區,以開封郊區段黃河所產為正宗。此段黃河西自回回寨,東到柳園口,長10餘公里。黃河出邙山後,進入豫東平原,流速減慢,河面變寬,Sunny照射充足,是黃河鯉魚天然的生息繁殖場所,所以此段黃河鯉魚優於其他段所產的黃河鯉魚。 清光緒皇帝及慈禧太后,避八國聯軍之難後,在返京途中,取道中原,曾在名城開封駐蹕。當時汴梁名廚曾用黃河鯉魚烹製一道“糖醋熘魚”,此菜色澤柿紅,甜中有酸,酸中帶鹹,鹹中透鮮,十分可口。光緒食後贊為“古汴一佳餚”,慈禧則雲“膳後忘返”,並寫了讚美黃河鯉魚的對聯:熘魚出何處,中原古汴州。慈禧更有“甘美滑如玉,焦脆細如絲”之贊,使此菜一時聲名鵲起。20世紀70年代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時也曾食用,詢問菜名時,翻譯人員直譯成了“鯉魚蓋被子”,雖然不知鯉魚為何有蓋被之需,但是也算得上是趣事一樁。 袁世凱喜歡吃魚,也喜歡釣魚。在洹上村隱居的時候,自己修了魚池養魚。袁世凱最喜歡的魚是開封北面黑崗口的黃河鯉魚,認為其他地方的魚無法與之相比。民國初年開封名廚趙廷良創制的 “金網鎖黃龍”,也是道名菜,為時人所推崇。它的特點是給鯉魚附上一層金黃色的蛋絲,吃起來肉嫩絲酥。 在電影《大河奔流》中,有一段“金谷酒家”吃鯉魚的鏡頭。一聲“上活魚”,李麥手握著一條紅尾巴黃河鯉魚,當著三位外國記者的面將魚摔在地上,然後由廚師烹製成“鯉魚焙面”這道名菜。這很有考究,吃魚必須吃活的,新鮮。鯉魚脊背兩側各有一根細韌的筋絡,烹飪的時候總是當場摔死把它抽去。黃河鯉魚,要想吃起來好吃,打撈上來後還要在清水裡放養兩三天,待其吐盡泥土味,方能烹食。食鯉魚雖然有多種益處,但“多食熱中,熱則生風,變生諸病”。看來再好的美味也不能貪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