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8124722916436

    預防自然災害的方法

      1:制訂預案,常備不懈


      透過在國家、省、市、區以及企事業單位、社群、學校等制訂與演練應急預案,形成預防和減輕自然災害有條不紊、有備無患的局面。應急預案應包括對自然災害的應急組織體系及職責、預測預警、資訊報告、應急響應、應急處置、應急保障、調查評估等機制,形成包含事前、事發、事中、事後等各環節的一整套工作執行機制。


      不能將預案束之高閣,要透過培訓和預案演練使廣大群眾、災害管理人員熟練掌握預案,並在實踐中不斷完善預案。


      居安思危,預防為主。要增強憂患意識,常抓不懈,防患於未然。堅持預防與應急相結合,常態與非常態相結合。政府應鼓勵社群制定緊急防災預案、開展救災演練、裝備專門的通訊裝置在緊急條件下替代常用的通訊方式,並保證必要的緊急儲備物資和設施。積極做好裝備、技術、人員等方面的應急準備。


      2:以人為本,避災減災


      以人為本,把保障公眾生命財產安全作為防災減災的首要任務,最大程度地減少自然災害造成的人員傷亡和對社會經濟發展的危害。


      面對自然災害,科學防禦,從早期盲目的抗災到近年來主動地避災,體現了在防災減災中的科學發展觀。


      3:監測預警,依靠科技


      在防災減災中堅持“預防為主”的基本原則,把災害的監測預報預警放到十分突出的位置,並高度重視和做好面向全社會,包括社會弱勢群體的預警資訊釋出。


      氣象災害是可以有較長預警時效、較高預測預報準確率的一類突發公共事件,加強災害性天氣的短時、臨近預報,加強突發氣象災害預警訊號製作工作,加強氣象預警資訊釋出工作,是提高防災減災水平的重要科技保障。


      要依靠科技,提高防災減災的綜合素質。透過加強防災減災領域的科學研究與技術開發,採用與推廣先進的監測、預測、預警、預防和應急處置技術及設施,並充分發揮專家隊伍和專業人員的作用,提高應對自然災害的科技水平。


      2005年臺風防禦工作實踐充分體現了現代化氣象科技在防颱抗臺中的重要作用。新一代天氣雷達和自動氣象站、移動氣象臺,以及氣象衛星等現代化探測手段,提高了對臺風的最新動態進行實時監測的能力;數值預報產品,為準確預報臺風未來的路徑提供了參考依據,使預報員對臺風等災害性天氣的預報更有信心、更有把握,為準確超前的預報提供了科學依據;骨幹預報員在臺風預報服務中發揮重要作用。


      4:防災意識,全民普及


      社會公眾是防災的主體。增強憂患意識,防患於未然,防災減災需要廣大社會公眾廣泛增強防災意識、瞭解與掌握避災知識。在自然災害發生時,普通群眾能夠知道如何處置災害情況,如何保護自己,幫助他人。


      政府與社會團體應組織和宣傳災害知識,培訓災害專業人員或志願者。有關部門透過圖書、報刊、音像製品和電子出版物、廣播、電視、網路等,廣泛宣傳預防、避險、自救、互救、減災等常識,增強公眾的憂患意識、社會責任意識和自救、互救能力。


      透過開展“防災(減災)進社群、進校園、進企業、進村莊”行動,使最基層的社群居民、廣大中小學生、企業員工、廣大農村特別是偏遠地區的農民、社會弱勢群體增強防災減災意識,掌握基本的避災、自救、互救技能,達到減災目的。防災減災需要從娃娃抓起,把災害、災害應急知識納入中小學教學內容。


      有關部門應編寫自然災害防禦宣傳手冊與宣傳材料,廣泛宣傳與普及災害知識、應急管理知識、防災減災知識,提高基層群眾參與應急管理能力與自救能力。


      社會公眾要充分認識災害預警資訊的重要作用,瞭解各類預警資訊含義,在收到災害預警資訊時,根據不同預警資訊、不同的預警級別,採取積極有效的應對。需要建立廣泛、暢通的預警資訊釋出渠道。利用廣播、電話、手機簡訊、街區顯示屏和網際網路等多種形式釋出預警資訊,重要預警資訊在電視節目中能即時插播和滾動播出。有關部門能確保災害預警資訊在有效時間內到達有效使用者手中,使他們有機會採取有效防禦措施,達到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的目的。近年來,氣象部門在重大氣象預警資訊服務中,向政府相關部門呈送供決策的氣象資訊的同時,在電視上滾動播出氣象警報,並用手機簡訊將氣象預警資訊釋出至使用者,使基層幹部和群眾對預警情況心中有數,從而解決氣象產品從氣象局到普通使用者的“最後一公里”難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5:應急機制,快速響應


      政府、相關部門需要建立“統一指揮、反應靈敏、功能齊全、協調有序、運轉高效”的應急管理機制。“快速響應、協同應對”是應急機制的核心。


      防災減災涉及到方方面面,需要政府組織領導,各個部門積極響應。在氣象災害應急管理中,氣象部門在內部上下聯動的同時,加強了與新聞、水利、民政、安全監督、海洋、農業、林業、環境等部門的橫向聯動和緊密協作,建立應急聯動機制,把氣象工作納入各級政府的公共服務體系。


      需要加強以屬地管理為主的應急處置隊伍建設,建立聯動協調製度,充分動員和發揮鄉鎮、社群、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志願者隊伍的作用,依靠公眾力量,形成規範、高效的災害管理工作流程。


      6:分類防災,針對行動


      不同災種對人類生活、社會經濟活動的影響差異很大,防災減災的重點、措施也不同,如對臺風災害,重點是防禦強風、暴雨、高潮位對沿海船隻、沿海居民的影響,強霧、雪災則對航空、交通運輸形成很大影響,沙塵暴災害主要影響空氣質量。根據不同災種特點以及對社會經濟的影響特徵,採取針對性應對措施。


      預防和減輕颱風災害,應根據颱風預警級別,及時疏散沿海地區居民,人員應儘可能呆在防風安全的地方,加固港口設施,防止船隻走錨、擱淺和碰撞,拆除高層建築廣告牌,預防強暴雨引發的山洪、泥石流災害。


      對暴雨洪澇災害,根據雨情發展,及時轉移滯洪區、洩洪區人員、財產,及時轉移城市低窪危險地帶以及危房居民,切斷低窪地帶有危險的室外電源。


      濃霧發生時,大氣能見度與空氣質量明顯下降,機場、高速公路、航運採取停運、封閉措施,交通駕駛人員控制速度,確保安全,居民減少外出、外出時戴口罩。


      雪災發生時,相關部門做好交通疏導,必要時關閉道路交通,做好道路清掃和積雪融化工作,駕駛人員小心駕駛,防範道路結冰影響。


      自然災害帶來的危害

      ⑴災難會帶來實質性的創傷和精神障礙;


      ⑵絕大多數的痛苦在災後一兩年內消失,人們能夠自我調整;


      ⑶由災難引起的慢性精神障礙非常少見;


      ⑷有些災難的整體影響可能是正面的,因為它可能會增加社會的凝聚力;


      ⑸災難擾亂了組織、家庭以及個體生活。


      自然災害會引起壓力、焦慮、壓抑以及其它情緒和知覺問題。影響的時間以及為什麼有些人不能儘快適應仍然是未知數。在洪水、龍捲風、颶風以及其它自然災害過後,受害者表現出惡念、焦慮、壓抑和其它情緒問題,這些問題可以持續一年。


      一種極度的災難的持續效果,稱為創傷後應激障礙,即經歷了創傷以後,持續的、不必要的、無法控制的無關事件的念頭,強烈的避擴音及事件的願望,睡眠障礙,社會退縮以及強烈警覺的焦慮障礙。

  • 2 # 使用者811106748644

    一是學,透過學習,瞭解各種自然災害是怎樣發生的,以及避險救助知識。

    二是聽,平時要養成透過各種渠道,經常收聽書看氣象部門釋出的災情資訊,而不聽信社會上的謠傳。

    三是備,針對當地當時可能出現的自然災害做好物質準備和精神準備,並參加人身和財產保險,做到有備無患。

    四是察,平時要有防霞意識,注意觀察周圍環境的變化,一旦發生某種異常現象出現,要儘快向有關部門報告,請相關部門提供防災抗災對策。

    五是抗,災害一旦發生,要利用已經掌握的避險救助知識,以大無畏的精神,組織大家自救和互救,避險救災。

    六是“斷”,在救災過程中首先要轉移危險物品,切斷可能導致次生災害發生的電源,煤氣,水等資源。

  • 3 # 德才兼備橘子7G

    1、用現代科技改造自然和社會,防患於未然。

    遠在古代,人們學會了利用水利設施減少水患。如今隨著科技發展,人類改造自然地貌、抵抗災害的能力更加強大。如建立三峽大壩以來,長江中下游洪澇災害顯著減少;南水北調工程也為北方抗擊旱情提供了新的工具。

    2、科學減災,不打無準備之仗。

    科學能夠幫助預測災害,同樣能夠幫助減輕災害破壞的程度。分析人士能夠根據以往災害的歷史資料,設計出更為有效的應急預案,使人們儘可能遠離災害造成的傷害,並開展防災演練等。

    3、應用先進技術全天候觀察地球,察覺災害先兆。

    為了觀測天氣變化,人來發明瞭氣象衛星;為了預警海嘯,人類在海底放置感測器,建立應急通訊站。如今,物聯網技術將給人類認識世界、跟蹤世界帶來一場新的革命。

  • 4 # 使用者9219411302264


    一、氣象、水文災害

    1、洪澇災害

    (1)中國典型地區:東部季風區(東北、黃河、淮河流域、長江中下游地區、珠江流域等)

    (2)產生的原因

    自然原因

    氣候:

    a降水持續時間長,降水集中(如長江流域的梅雨天氣),導致河流水量大;

    b夏季風的強弱變化(副高強:南旱北澇;副高弱:南澇北旱);

    c颱風的影響;

    d 厄爾尼諾現象

    地形:e地勢低窪,水流不暢;(東部平原地區地勢地平,雨季河流排水不暢,是導致澇災的根本原因)

    水系水文:f水系支流多(扇形水系、樹枝狀水系),匯水集中;

    g缺少天然的入海河道(淮河);

    h河道彎曲(荊江河段);汛期長,水量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樹幹空心,樹木卻還能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