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子小金鋼
-
2 # 紅莓花
秦嶺的關口:白馬關、綿竹關、劍門關、涪關、陽平關。
-
3 # 使用者723217182225
秦嶺有四大關口: 東函谷,南崤武,西散關,北蕭關”
大散關亦稱散關,關中四關之一,為周朝散國之關隘,故名散關。 這裡山勢險峻,層巒疊嶂,大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 因其扼南北交通咽喉,自古為“川陝咽喉”、兵家必爭之地。
據史料記載,大散關曾發生戰役70餘次。 楚漢相爭時韓信“明修棧道,暗渡陳倉”就從這裡經過;三國時曹操西征張魯亦經由此地;據陳壽《三國志》記載:“(建興六年)春,亮復出散關,圍陳倉,曹真拒之。”據傳“老子西遊遇關令尹喜於散關“,授《道德經》一卷;曹操過大散關留下了《晨上大散關》的詩;唐代王勃、王維、岑參、杜甫、李商隱等,特別是宋代陸游、蘇東坡有關大散關的詩最多,影響也最大。
函谷關西據高原,東臨絕澗,南接秦嶺,北塞黃河,是中國建置最早的雄關要塞之一。始建於春秋戰國之中,是東去洛陽,西達長安的咽喉,素有“天開函谷壯關中,萬谷驚塵向北空”、“雙峰高聳大河旁,自古函谷一戰場”之說,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周慎靚王三年,楚懷王舉六國之師伐秦,秦依函谷天險,使六國軍隊“伏屍百萬,流血漂櫓”。秦始皇六年,楚、趙、衛等五國軍隊犯秦,“至函谷,皆敗走”。“劉邦守關拒項羽”,“安史之亂”的唐軍與叛軍的“桃林大戰”,1944年中國軍隊與日本侵略軍的“函谷關大戰”,都是在這裡進行的。
武關歷史悠久,遠在春秋時即以建置,明曰“少習關”,戰國時改為“武關”。關城建立在峽谷間一座較為平坦的高地上,北依高峻的少習山,南瀕險要。關城周長1.5公里,城牆用土築,略成方形。東西各開一門,以磚石包砌卷洞。西門上有“三秦要塞”四字,東門有“武關”二字,內門額上有“古少習關”四字。關西地勢較為平坦,唯出關東行,延山腰盤曲而過,崖高谷深,狹窄難行,因此武關為古代兵家必爭之地.名勝古蹟有:武關古城、秦楚分界牆、烽火臺、全國核桃現場會紀念碑等。武關八景(餘光返照、石橋古渡、筆山鹿鳴、硯水魚躍、龍潭古寺、白崖仙蹟、莽嶺神芝、玉泉串珠)使歷代墨客騷人留下千古絕唱。武關已載入《全國名勝辭典》。
蕭關地處環江東岸開闊的臺地上,是關中的北大門。出關達寧夏、內蒙及蘭州、河西等地;入關經環江、馬蓮河、涇河直抵關中。
自戰國、秦漢以來,蕭關故道一直是關中與北方的軍事、經濟、文化交往的主要通道。舊《環縣誌》載:“其疆域西北與寧夏固原勢若唇齒,東北一帶花馬池、定邊出入之要津。自靈州而南至郡城,由固原迤東至延綏,相距各四百餘里,其中唯此一縣襟帶四方。實銀夏之門戶,彬寧之鎖鑰也。”戰國秦長城由西而東,橫跨環江,越過蕭關故道,沿河設塞,築城建關,建在此交叉點上的蕭關,即是在長城上建的關口,也是長城史上最早的關口之一,戰略位置極為重要。
-
4 # 淡然一笑靜心餘生
由秦入蜀秦嶺上有十個關隘: 從白馬關, 綿竹關, 涪關, 劍門關……到陽平關。
回覆列表
由秦入蜀秦嶺上有十個關隘: 從白馬關, 綿竹關, 涪關, 劍門關……到陽平關。
李白曾用“蜀道難,難於上青天”生動地形容蜀道的艱險。蜀道,即為秦蜀古道的簡稱。秦蜀古道是中國最為重要的文化線路之一,其起點在古代長安,終點是現在的四川成都。蜀道全長約4000公里,分佈於陝、甘、川三地交界的秦嶺、巴山等地勢險要地段。由於經過地區地形複雜和歷史變遷,因此蜀道並非簡單的一條道路,而是由七條主要通道組成道路網,其中70%的遺存分佈在陝西境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