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三農科普

    2023年癸卯兔年,共384天,25個節氣,多出來的19天和節氣是怎麼來的?農曆年是從立春算起,還是大年初一算起?

    翻看日曆,我們能夠發現2023年是農曆癸卯兔年,閏二月。農曆的起止時間是2023年01月22日-2024年02月09日共有384天,並且,在農曆癸卯年的年首和年尾各有一個立春節氣,共有25個節氣,故稱雙春年。

    看到這很多人可能就感覺奇怪了,一年不是隻有365天嗎?怎麼會是384天呢?多出的19天怎麼來的?翻看日曆,2023癸卯年確實有384天,也確實有25個節氣。而且,日曆上也標明瞭,癸卯年的起止時間是2023年01月22日-2024年02月09日。

    我們來算一下,2023年1月22日是大年初一,2024年2月9日,剛好是除夕這一天,2月10日是甲辰年的大年初一。這樣算下來,2023癸卯確實有384天。

    想要弄清楚這個問題,要先弄清楚陽曆和農曆之間的區別。

    1、陽曆

    陽曆我們再熟悉不過了,我們現在用的公曆就是陽曆的一種,它是以地球繞太陽公轉的運動週期為基礎而制定的歷法。平年365天,閏年366天,每天的長度大概是23小時56分,每四年就要閏一天,把這個相差的補回去,每滿百年少閏一次,到第四百年再閏,即每四百年中有97個閏年。

    中國的陽曆有四種,分別是漢族的干支歷、十二氣歷、天曆和彝族太陽曆。

    人們在長期勞作的過程中,發現作物生長和太陽角度的變化息息相關。所以,農民看陽曆能夠安排生產活動。

    2、農曆

    一提到農曆很多人認為農曆就是陰曆,因為,都是以月亮的朔、望、兩弦為基礎,根據月亮繞地球執行的規律來確定的。

    月亮繞地球轉一圈的時間約是29天零12個小時,轉12圈就是一年的長度,也就是一年有354天。

    其實,農曆和陰曆是不同的,是一種陰陽合曆,並使用二十四節氣來表徵陽曆部分,是“陰月陽年”。

    3、閏月

    陽曆和陰曆每年相差11天左右,時間一長,差距就會越來越明顯,就會和四季脫節,導致新年可能會跑到夏天去了。所以,就要用農曆“置閏”的方法進行調節,防止和四季脫節。這樣若干年中就會有一年是13個月,共384天。按古人的設定每19年中就會有7年“雙春”,7年“無春”。

    所謂的“雙春年”並不是說有兩個春天,是指在一個農曆年的年首和年尾各有一個“立春”節氣。其實,出現這種情況是陽曆和陰曆之間的“陰差陽錯”造成的,是陽曆和陰曆之間必須“置正”安排的結果。換句話說,是人為安排的結果,與很多人說的運勢什麼的都沒有關係,不要盲目相信。

    我們平時過的傳統節日都是農曆為標準的,例如,春節是農曆正月初一,又叫陰曆年,俗稱“過年”。因此,從正月初一(2023年1月22日)到大年除夕(2024年2月9日),共384天。因為2023年的立春是2月4日,下一次立春是在2024年2月4日,兩次立春都在癸卯年(兔年)裡交節,因此,癸卯年有25個節氣。

    當然,這種演算法也是有很多人不認同的,按傳統的歷法,二十四節氣與十二月建是干支歷的基本內容。

    “十二月建”的劃分是以節令為準的,完整的對應關係是:立春-寅月、驚蟄-卯月、清明-辰月、立夏-巳月、芒種-午月、小暑-未月、立秋-申月、白露-酉月、寒露-戌月、立冬-亥月、大雪-子月、小寒-丑月。

    因此,按民俗的說法,公曆元年的第一天是元旦,農曆年的第一天是正月初一,而干支年的第一天是“立春”,是從立春至下一立春為一歲(一年),它以立春為歲首,交節日為月首。而癸卯年的說法是源自干支紀年,因此,有些人認為癸卯兔年不應該是384天和有25個節氣。當然,這只是一種說法,您認為哪種說法更對呢?期待您的評論!

    最後分享一下2023“癸卯年兔年”是怎麼轉換出來的:

    先把干支和地支用阿拉伯數字標出來:

    天干:1-甲、2-乙、3-丙、4-丁、5-戊、6-己、7-庚、8-辛、9-壬、0-癸。

    地支:1-子(鼠)、2-醜(牛)、3-寅(虎)、4-卯(兔)、5-辰(龍)、6-巳(蛇)、7-午(馬)、8-未(羊)、9-申(猴)、10-酉(雞)、11-戌(狗)、0-亥(豬)。

    年天干=(公元年號-3)÷10(整除)=某個商,同時得出餘數,餘數就是干支序號,找出對應天干即可。

    年地支=(公元年號-3)÷12(整除)=某個商,同時得出餘數,餘數就是地支序號,找出對應地支即可。

    例如:2023年

    年天干=(2023年-3)÷10=商202,同時餘數為0,0對應的干支是“癸”。

    年地支=(2023年-3)÷12=商168,同時餘數為4,4對應的地支是“卯”,卯對應生肖兔,既卯年就是兔年。

    因此,把天干和地支進行組合,就能得出2023年是癸卯年(兔年)。

    注:減3是因為干支歷第一組是甲子,公元4年為甲子年,所以計算時必須減3才能使農曆年和元年相對應。

    除10是因為天干有十位,除12是因為地支是是12位。另外,算餘數的時候千萬別用計算器算到小數點,算到小數點就沒有餘數了,要列算式。

  • 2 # 袁聰

    為何會有閏年???地球繞太陽執行的週期為365天5小時48分46秒(合365.24219天),即一個迴歸年。

    公曆(西方天文曆法)的平年只有365日,比迴歸年短約0.2422日,所餘下的時間約為4年累計1天,所以每4年於2月加1天,使當年的歷年長度為366日,這一年就是閏年。

    現行公曆中每400年有97個閏年。按照每4年1個閏月計算,平均每年就要多算出0.0078天,這樣,經過400年就會多算出大約3天來,因此,每400年中要減少3個閏年。所以規定,公曆年份是整百數的,必須是400的倍數的才是閏年,不是400的倍數的,雖然是4的倍數,也是平年,這就是通常所說的:四年一閏,百年不閏,四百年再閏。

    陽曆有閏日或陰曆(農曆、古歷、黃帝歷)有閏月的一年都叫閏年。

    公曆一般每4年有一個閏年。平年365天,閏年366天,這多出來的一天加在二月未,閏年的二月就有29天,這一天就叫閏日。

    為何會有閏月???有閏月的這一年就有13個月。農曆中的閏月———是為了調和農曆年與迴歸年的矛盾而設定的。

    迴歸年是地球繞太陽公轉一週的長度,時間為365.2422日,農曆年是按照陰曆計時的,時間長度為354.3672日,比迴歸年少了10.88天。

    中國古代人為了使月份的變化和季節變化吻合,保證農曆年的正月到三月為春季,四月到六月為夏季,七月到九月為秋季,十月到十二月為冬季,經文天觀察和計算,提出了天文科學歷法的閏月方法,即每19個迴歸年加7個閏月,這樣農曆年和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迴歸年的長度只差0.0892天。

    農曆以沒有“中氣”的月份為上一月的閏月。中氣———是指二十四節氣裡面雙數的氣,如雨水、春分等。

    閏月規律:每隔19個農曆年閏月的月份相同,或前一個月或後一個月。農曆年3年一次閏,5年兩次閏,19年七次閏,每逢閏年所加的一個月叫閏月。閏月加在某月之後,就稱閏某月。有閏月的這一年就有十三個月,即383天或384天。

    綜合上文所述,這就是提問中所說的———為什麼2023年癸卯兔年,共有384天,多出來的19天的來龍去脈,多出來的19天的計算方法,多出來的19天———中華天文曆法文化與中國天文曆法科學:迴歸年與農曆年的天文曆法。

  • 3 # 一把麥穗i

    感謝神,這就對了,加了這些日子,就延長冬天了,潤二月就是要遲播種子,這樣以後就沒有春秋,只有冬夏,所以四象成二象,掐住播種時機,就能收穫,不然萬物不結實啊!曆法必須倒退,25天差不多,如果你們能把曆法弄明白了,那就能響應天象,天象,地理,都向東北方向移動90度,人類都在溫帶地區生活,所以生產土產不能太死守舊,不然就不結實,或半米。產量過低。因為底氣溫15度左右要佔200多天,冷80天,熱80天,熱,萬物生長迅速,冷,萬物皆藏,不把握好機會,挫窩有日期無發育,不就沒有果實嗎?你想人民沒有糧食捱餓的日子還不來到嗎?熱,在20天播種,那絕對大豐收,後涼20天,正好是120天,你想什麼莊稼還不成熟呢?所以啊,今年在大雪中能見小冰就知道二象已經轉過來了,在立夏沒有霜,就可以耕地,小滿就可以種春花生,這時的白日氣溫24度左右,夜間也就12度左右。能響應四時之象,就能把握萬物作息規律。就永遠沒有失敗!!!沒有缺乏了!

    願你們有智慧。

  • 4 # 牛哥要吃肉

    農曆的一年天數是不斷變化的,為什麼要變化,因為農曆是在陰曆的基礎上融入了太陽曆紀年方法

    陰曆是按照月球繞地球一圈週期為一個月12個月就是一年,一年354天

    太陽曆一年是365天,陰曆和太陽曆一年有時間差怎麼去彌補陰曆缺失的天數。人們發明了陰曆閏月,就是在陰曆的某個月插入一個閏月,年年閏月會導致比太陽曆一年天數多了,所以閏月是3年一個閏月5年兩次閏月19年閏七次。具體是哪一個月閏月就涉及二十四節氣了,陰曆後來因為農業需要,用二十四節氣來指導農業生產產生了農曆

    陰曆彌合太陽曆要計算得來,這讓農曆年對應了公曆每年的日子不一樣,總之農曆很複雜,不如太陽曆簡單,我估計這正是太陽曆能成為中國法定紀年方法的原因。太陽曆既科學又簡單。

    其實純陰曆紀年也簡單,比如伊斯蘭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思念的人在身邊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