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軍武嘚波嘚

    殲8F戰機在多次對抗演練中表現出了優異的空戰效能,尤其是在和梟龍戰機的對抗演練中,更是輕鬆獲勝。隨著機載電子系統和武器系統的進步,二代機和三代機的界限已經逐漸變得越來越模糊。這也是為什麼中國依然保留有部分殲8戰機在空軍服役的原因。

    隨著航空電子技術的進步,超視距空戰正在逐漸成為未來空戰的主流!

    現代戰機所有的技術進步只有一個最終的追求點,先敵發現,先敵開火。如何做到這一切呢?自然是需要裝備效能足夠強大的雷達系統和空戰武器。雷達效能足夠強大意味著可以在更遠的距離上發現對手,首先發現對手,意味著可以佔據有利的導彈發射陣位。在對手戰機進入己方導彈的不可逃逸距離之後,馬上就可以發射導彈。想要比對手先發射導彈,有一個前提條件,那就是己方空空導彈的射程要足夠遠才行。

    法國Phantom系列戰機中有二代戰機也有三代戰機,但是Phantom3和Phantom2000的空戰效能並未出現跨代式的躍升。這主要是兩者的雷達和導彈都沒有達到足夠強大的程度。所以現在無論是印度還是巴基斯坦,作為Phantom戰機的擁有國,都沒有將Phantom戰機作為主力部署在衝突的第一線。

    最初的空空導彈效能很一般,格鬥導彈的離軸發射能力較弱,不具備在格鬥中快速出擊的條件。中距空對空導彈因為動力射程有限的原因,也很難做到高效的命中。所以在第一代空空導彈時代,導彈命中戰機的數量還不如機炮。越南戰場上裝備空空導彈的美國鬼怪戰機跟越南空軍的米格21的交換比差不多是對等的,這導致後續所有美國飛機的研製都沒有捨棄機炮的安裝。上世紀六十年代,格鬥導彈剛剛研發成功的時候,過載機動能力弱,命中率低,導彈導引頭效能低下是其主要弱點!

    但是隨著技術的進步,導彈技術逐漸發展起來了。到了上世紀80年代的時候,空對空導彈基本上迎來了全面的技術爆發。至少在八十年代早期發生的貝卡谷地空戰中,機炮擊落的戰機數量佔比已經不足個位數,而同年發生的英阿馬島戰爭中,所有的戰機都是被導彈擊落的。這一時期的空戰有個特點,那就是三代機在面對二代戰機的時候,中距空空導彈作用效能並不明顯,大多數還是在格鬥空戰中被擊落的!這一時期最先進的空空導彈是美國的AIM120,最大射程70公里,動力射程僅有30公里,不可逃逸距離不超過40公里,所以美軍同時期嚴格規定,敵機不接近到35公里絕不能發射中距空空導彈。

    同時期的格鬥空空導彈技術進步也很快,美俄在這一領域都有不錯的導彈。格鬥導彈可以採取35度左右的離軸發射角發射,射程20公里,有效射程一般在10公里以上,遠超機炮的有效射程。我們可以將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看作是格鬥導彈統治天空的時期。雖然當時有中距空空導彈,但是因為不可逃逸距離很短,基本上在導彈命中敵機之前,雙方就進入到了格鬥空空導彈的射程之內,所以格鬥空戰依然是主流空戰。根據當時美蘇的測算,三代機在爆發空戰的時候,大約有6成的機率躲避中程空空導彈的打擊,即意味著戰機有六成的機會進行格鬥空戰。

    上世紀八十年代屬於三代機剛剛裝備的時期,這一時期的戰機雷達作用距離有限,對戰鬥機目標的有效發現距離一般不超過80公里,如果雙方飛行高度有差異,下視或者仰視的有效發現距離不足60公里。發現之後還有個跟蹤鎖定的時間,所以中距空空導彈的發射時間視窗非常有限,根據美蘇的測算,即便是王牌飛行員,最多獲得兩次發射中距空空導彈的機會。

    隨著脈衝多普勒雷達效能的提升以及機載有源相控陣雷達的成熟,戰鬥機普遍具備了對非隱身戰鬥機一百公里以上的探測距離。開發射程更遠,不可逃逸距離更遠的空空導彈,成為了當代衡量戰機空戰效能強弱的關鍵。以歐洲米卡,美國AIN120D以及中國霹靂15為標誌的新一批遠端空空導彈的研發成功,空戰的有效距離被拉長到了一百公里以上,這一距離基本上沒有格鬥空戰的可能了,不要說機炮了,很可能連格鬥空空導彈都沒有發射的機會了。這也是為什麼我們的殲20捨棄機炮安裝的原因。擁有超遠距離態勢感知能力和超遠射程空空導彈的戰機,在面對效能不如自己的對手的時候,可以選擇是不是跟你進入格鬥空戰的距離內,只要效能好的戰機願意,可以一直跟對手保持一定的距離,這也是目前飛機效能進步的一個標誌。以此為起點,未來空戰將會是中距空戰為主,格鬥空戰基本上不會出現了!

    殲8F戰機的定位是怎樣的?什麼歷史環境下研發的這款戰鬥機?效能怎麼樣?未來還可以發揮出多大的戰鬥力?

    殲8戰機是中國第一款自主研發的戰鬥機,這款戰鬥機從1960年代立項到新世紀一直在改進,原因是中國空中作戰能力一直都不能滿足作戰需要。殲8F這款戰機正是在殲8Ⅱ的基礎上,利用中國殲10戰機研發過程中積累的三代航電和武器進行改進的三代航電型號。採用殲10戰機使用的1473B機載脈衝多普勒雷達和霹靂12中距空空導彈進行改進之後,殲8F在空戰能力上得到了一次飛躍!

    2003年是殲8F定型的年份,這一時期中國空戰主力戰機還是蘇27這種只具備被動空空導彈的戰機。當時殲10和中中國產的殲11B都沒有開始批次生產。殲8F的意義在於可以依靠成熟的機體快速改進出一款具備中距空戰能力的高效能戰鬥機。屬於特殊時期應急的一款戰鬥機。雖然機體基礎是二代機,但是航電系統卻是不折不扣的三代戰機。

    殲8F的對空有效探測距離120公里,對F16戰機的有效探測距離超過80公里,所配備的霹靂12主動空空導彈射程80公里以上,不可逃逸距離40公里,綜合性能稍微超過美國AIM120C5技術水平。從資料上將,殲8F的作戰效能基本上超過了早期的三代戰機。達到美國F16C的技術水平。

    殲8F利用自己的高速優勢和優秀的機載雷達,在當時甚至被寄希望於跟F22戰機進行空戰。雖然現在看起來當時的設想有多麼愚蠢,但是足以看出我們對這款戰機空戰效能的肯定。不過隨著中國殲10的服役,在多次的空戰演練中,殲8F都不能取勝,充分暴漏了這款戰機即便是航電系統進化到了殲10的水準,空戰能力依然不能跟真正的戰鬥機相提並論。不過這種狀況並不丟人,因為殲10作為世界上最晚出現的三代戰機,成飛的過渡設計賦予了殲10跟重型戰機空戰不落下風的技術能力。所以輸給殲10並不代表殲8F效能一定落後。即便是後來中國中中國產化的殲11B都不能保證一定能打得過殲10戰機,足以說明我們殲10戰機的優秀程度!

    雖然殲8F不是殲10的對手,但是在歷次的中巴雄鷹對抗演練中,面對巴基斯坦空軍的梟龍戰機,殲8F依靠口徑更大的機載雷達,還是可以輕鬆拿捏的。從這裡也可以看出,殲8F的改進是成功的。也從另外一個側面佐證了我們不需要裝備梟龍這種輕型戰機的原因!

    跟早期三代戰機例如美國的F16A/B,蘇聯的米格29相比,殲8F還是有一定的優勢的。早期三代戰機屬於格鬥戰機時代過渡重視機動效能的三代戰機,僅僅掛載格鬥空空導彈,根本沒有中距空戰能力。不過隨著技術的進步,這些戰機的效能大多進行了升級,目前還在服役的此類戰機應非常少了。殲8F可以拿捏早期三代機,在面對F16改進雷達和武器之後的機型就不具備技術優勢了。

    綜合起來看的話,殲8F戰機是中國21世紀之初,為了應對中國空軍中距空戰能力不足,利用成熟飛機和三代機的航電系統改進出來的應急產品。因為出現之後不久殲10A和殲11B都相繼研發成功了,所以中國殲8F也就生產了幾十架就停產了。隨著2010年代之後航空科技大爆發,殲8F的作用就更小了,目前這批戰機雖然沒有退役,但是基本上已經不再擔負一線戰鬥值班任務。利用殲8戰機高空高速優勢,再加上現在這幾十架殲8戰機機體比較新,可以改裝成高空偵察機繼續在空軍發揮餘熱。隨著中國高效能戰機的大規模服役,殲8的作用也將越來越小,未來這款支撐了中國空軍30年的飛機最終會迎來退役的一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已婚女人,不要和其他異性走得太近”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