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qzuser201704308

    《論語》一定要前後聯絡才能讀懂,我把論語學釋書中前後幾段分享給大家。

    2.6 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

    師:啥意思?

    不帶: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讓父母為自己的疾病擔憂。

    師:挺有意思,哦,不讓父母擔憂,那你準備瞞到什麼時候?

    依正:不同人問孝孔子的答案不一樣。

    師:那是啥意思?

    無餘:孟武伯是孟懿子的兒子,他來問孝,孔子解釋你小時候生病時父母是怎麼擔憂的,用這種態度對待父母就是孝。

    師:上一段孟懿子是假借問孝來問政,這個孟武伯是真來問孝的。無餘說的不錯,是這個意思,將心比心,推己及人。孩子生病時父母對孩子怎樣做的?小孩兒生病父母盡心盡力,可以說是付出所有愛,保護孩子勝過自己。我在電視上看個新聞,有人冒充孩子的老師給孩子母親打電話說她的孩子摔傷住醫院了,需要交押金,並給個賬號,這個母親立刻就去銀行匯款,然後趕往醫院,到醫院才發現受騙了。騙子的騙術並不高明,但是這個母親為什麼會上當?騙子就是抓住了母親一旦聽到孩子受傷立刻六神無主這種心態!孔子並沒有解釋說什麼是孝,而是舉了“父母唯其疾之憂”這樣一個巧妙的例子來說明,如果子女能夠像父母時刻想著孩子、時刻擔心孩子生病或者受傷害那樣的心情來關愛父母,這就是孝!

    2.7 子游問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

    師:子游姓言名偃,也是孔門十哲之一,擅長文學。子游問孔子關於孝之事。孔子說“今之孝者,是謂能養”,父母退休了、老了、病了,你照顧他們吃、穿、治病、供養他們有吃有喝這叫養孝。

    “至於犬馬,皆能有養”,這種孝動物也可以做到。

    “不敬,何以別乎?”對於父母能不能做到恭敬有加,這是人與動物的區別。所以孝要有敬,叫做孝敬。做子女的對待父母不僅是供養父母吃喝而已,要懂得孝敬父母。

    2.8 子夏問孝,子曰:“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

    師:子夏姓卜名商,也是文學類高材生,孔門十哲之一。

    “子夏問孝”,因為這句話裡面包含有弟子、先生等教育類的詞語,所以子夏問孝其實是代表學生們問孔子如何孝敬師長。師父相當於弟子的再生父母,開啟弟子的慧命,所以也用“孝”這個字(佛教把孝敬父母和孝敬師長區別開,管孝敬師長叫做“奉事師長”)。

    “子曰:‘色難。’”這句話很多學者解釋為孝敬父母的時候和顏悅色難。這是不對的!因為其一、這裡不是孝敬父母,是孝敬師父;其二、孝敬師父,弟子們是甘心情願的,不存在貌合神離,表面恭敬的情況。因為師父不同於我們現在學校的老師,我們現在的老師叫做職業教師,是為了完成教學任務而工作,並不是學生們人生的導師,所以學生對於學校的老師不大會發自內心的尊敬。師父是指導弟子們修行的,拜師是弟子們心甘情願的,並不是勉強的,所以不存在弟子們不和顏悅色對待師父的情況。所以這裡的“色難”的含義是取悅師父難!

    “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作為弟子的替師父做一些瑣事,安排好師父的吃喝等,你以為這就是孝敬師父嗎?

    那怎樣才算是孝敬師父,怎樣才能讓師父高興呢?下一段給出了答案。

    2.9 子曰:“吾與回言終日,不違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發。回也不愚。”

    師:顏回,曹姓,顏氏,名回,字子淵,又稱顏淵。孔門十哲之一,以德行著稱。這句話啥意思呢?

    無餘:顏回雖然不愛講話,也不反對我,但是回去能舉一反三。

    師:顏回可不是舉一反三,顏回能舉一反十。有個成語叫大智若愚,就是形容像顏回這樣的人。

    “吾與回言終日”,我與顏回談一天話。

    “不違如愚”,“不違”是聽話,“如愚”是就像傻子那樣只會答應。“不違如愚”就是簡單、聽話、照做。

    “退而省其私亦足以發”,回去之後對於師父所教的有很好的理解和發揮,能夠完全複製,也就是可以照做。

    “回也不愚”,顏回其實不簡單。

    能夠做到像顏回這樣簡單聽話照做的,其實非常不簡單!孔子在這裡為我們揭示了修行的秘笈:簡單、聽話、照做。能夠做到這三點的弟子,是最讓師父高興和期待的!因為唯有如此,才可以承接師父的衣缽並且有望青出於藍而勝於藍,超越師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認為中醫最經典的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