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瀟灑
-
2 # 暮然再回首
北京故宮是中國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舊稱紫禁城,位於北京中軸線的中心。北京故宮以三大殿為中心,佔地面積7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米,有大小宮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餘間。
北京故宮於明成祖永樂四年(1406年)開始建設,以南京故宮為藍本營建,到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它是一座長方形城池,南北長961米,東西寬753米,四面圍有高10米的城牆,城外有寬52米的護城河。紫禁城內的建築分為外朝和內廷兩部分。外朝的中心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統稱三大殿,是國家舉行大典禮的地方。內廷的中心是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統稱後三宮,是皇帝和皇后居住的正宮。北京故宮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儲存最為完整的木質結構古建築之一,是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1961年被列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600年故宮風雨變遷
《大故宮》最直觀的物質載體,是紫禁宮殿。紫禁城宮殿既依靠中華文化養育, 又成為中華文化寶庫。 一方面,紫禁城作為皇家宮苑,傳承了中華文化的精華; 另一方面,紫禁城打上遼金元明清時期(即第三個千年)多元文化的烙印。中華 文化,百川歸海,文物精粹,匯聚故宮。民居為室,帝居為宮。這種匯聚與溶合, 從宋宮到元宮、元宮到明宮、明宮到清宮,分開剖面,來做分析。
從宋宮到元宮。中國曆朝帝王都重視文物的蒐集和珍藏。殷商文物多集中於 宮廷和宗廟。周朝文物珍品收藏於“天府”、“玉府”。秦朝阿房宮匯聚戰國七 雄的珍寶。漢朝“天祿”、“石渠”,則是漢宮貯藏珍貴文物及圖書之所。到宋 徽宗時,收藏尤為豐富。北京故宮的直接收藏,可以上溯到北宋汴梁,曲折歷程, 已有千年。宋代宮廷收藏豐富,靖康之亂,典籍寶器,悉歸於金;宋高宗遷都臨安, 又廣泛收藏。蒙元興起,先滅金朝,再滅南宋。南宋滅亡,宮廷收藏,轉入元上都(今 內蒙正藍旗),元鼎遷到大都(今北京),這批文物也運到大都。 從元宮到明宮。忽必烈遷鼎大都後,興建大都宮殿。明永樂帝在大都宮殿基 礎上,規劃營建紫禁城宮殿。
其一,大都宮城與苑囿的格局,體現草原文化以水為重的理念:太液為主, 宮殿為客。明朝以農耕文化為重的理念,與其相反:宮殿為主,太液為客。兩種文化, 相互溶合。
其二,宮殿佈局,兼取其長。大都大內(皇宮),延續元上都圍帳式建築,就是大汗的御帳居中,其他王公貴胄帷帳分列左右。明皇宮前三殿與後三宮的東 西兩側,不是用圍牆區隔,而是用以廊廡殿閣來圍合。這是吸取蒙古圍帳形制在 宮殿佈局上的運用。
其三,宮殿內裝飾“四壁冒以素絹”,顯然牆壁像蒙古包;殿閣的丹陛,“丹 陛皆植青松”,殿外就像是綠色樹林或草原。(蕭洵《故宮遺錄》)明宮殿則引入地毯。
其四,元大都的隆福宮和興聖宮,明朝則變成西苑,正德帝的豹房,嘉靖帝 的西宮,就是將宮殿與苑囿結合在一起。其五,明興元亡,明大將徐達將元朝內府所藏,運到南京;永樂帝遷都北京, 這些寶物又由南京運到北京。
從明宮到清宮。清遷鼎北京後,對故明宮殿“因勝國之舊而斟酌損益之”(《日 下舊聞考》卷九)。就是清朝對原明朝宮殿,既沿襲其原狀,又做增減改建。例如:
其一,坤寧宮既如明朝作為皇后正宮,又改作薩滿祭祀的殿堂。薩滿文化古 代普遍流行於森林與草原兩大文化的廣泛地域,西起天山南北,南界大體以長城 為限,北達貝加爾湖,東到庫頁島(今薩哈林島)。紫禁城子午線即中軸線上的 祭祀只有兩處:一是永樂建的敬奉道教的欽安殿,另一是清敬奉薩滿的坤寧宮。 這是典型的農耕、草原、森林三種文化在紫禁城的碰撞與溶合。
其二,藏傳佛教進入宮廷,雨花閣、佛日樓、梵華樓、雍和宮等,將藏傳佛 教引入宮廷,則是藏、蒙、滿一次大的文化融合。
其三,“三山五園”、避暑山莊、外八廟、木蘭圍場等,都是清朝滿、漢、藏、 蒙、維、回等民族,農耕、草原、森林、高原等文化,彼此溶合的典型苑景。
其四,滿、漢、蒙三種文體的《大清歷朝皇帝實錄》,清宮修刻的《滿文大 藏經》、《藏文龍藏經》等,滿、漢、蒙、藏四體文字的石碑,以及滿、漢、蒙、 藏、維五種文字彙編的《五體清文鑑》等,都是農耕、森林、草原、高原文化相 融合的產物。
其五,明亡清興,明朝宮廷藏品,又為清廷所有。所以,清宮承接的文物, 是中國曆代宮廷收藏的總彙。
從文物層面說,這些文化的物質與非物質的表現,是中國獨特的文化符號,如:語言,文字,書法,繪畫,瓷器,琺琅,音樂,戲劇,京戲,舞蹈,典籍,檔案, 建築,園林,文玩,傢俱,服飾,烹飪,絲綢,刺繡,茶道,工藝等等,這些傳 統物質與非物質的文化遺產,其精華在紫禁宮殿都有集中的展現。在故宮博物院 文物中,論時代,上自新石器時代,下至宋元明清;論地域,囊括了古代中國各 個地域的文明精華;論人文,包容了漢族和古代許多少數民族的藝術精粹;論類 別,包含了中國古代藝術品的幾乎所有門類。如書法,故宮藏品從甲骨文、鐘鼎 文,直至晉朝開始形成的書畫藝術。此後,歷朝名家名作,幾乎一應俱全。如陶 瓷,從新石器時代的黑陶、彩陶,經兩宋五大名窯,元青花瓷,明白瓷、釉裡紅等, 到清粉彩和琺琅彩等,無不收藏。中華民族綿延不斷的歷史文化,在故宮各類文 物藏品中——現在故宮博物院分為二十六類,都得到了充分映現。清代帝王特別 是乾隆皇帝,更使宮廷收藏達到了帝制時代的頂峰。
從精神層面說,這些文化的精神表現,忽必烈建大都城的恢宏胸懷,永樂帝 治理帝國的雄才大略,康熙帝“皇輿全覽”的博大氣魄,農耕、草原、森林文化溶合, 才有了北京城,有了紫禁宮殿。 元代沒有中斷中國傳統文化,漢族語言、文字都保留下來。清朝也沒有在漢 人中強力推行滿語、滿文,使漢族語言、文字保留下來。所以,在世界四大文明 古國中,一種語言、一種文字,延續五千年,連綿不斷,起伏演進,只有中華民族, 也只有中華文明。 因此,明清皇宮及其文物,是中華多民族、多元文化融合的集中體現。一脈 相承,百川歸海,是“大故宮”最突出的文化特色,也是大故宮之所以“大”的 內在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