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秘密1205
-
2 # 使用者閒散
嘎子養殖方法和注意事項
1、池塘宜深,水質良好
黃顙魚屬溫水性魚類,生長於水體底層,生存溫度6-38℃,最適宜生長溫度25-28℃,pH值範圍6.0-9.0,耐低氧能力比常規魚類略差。因此,養殖黃顙魚的池塘應符合以下條件。
水體要有一定深度,必須達到2米以上。水源充足。池塘必須有穩定、充足、無汙染的自然水源,要求一年四季都有優質水源供應。能排能灌。要求池塘有完備的進、排水系統,排灌自如,建有安全可靠的進、排水口,配套建設網具等攔魚設施。
池底平坦,方便魚類捕撈,池塘底質以沙質土最好,底部淤泥控制在10釐米左右。池底必須做到保水及保肥性好,易於培肥。 水質要求符合養殖用水標準,黃顙魚喜歡清澈潔淨水質,池水透明度應保持在35釐米以上,水體最好有活水常年流動。
2、清塘宜嚴,施足基肥
黃顙魚是無鱗魚,對環境要求嚴格,對許多藥物敏感,必須保持養殖環境優良,水質良好,減少病害。
嚴格清塘。無論是新、舊池塘,都必須經過嚴格的清塘消毒。適時注水。清塘消毒7-10天后,池底經過充分曝曬,殺滅各種病原體後,注入優質養殖用水,進水口必須設定相應目數的篩絹進行水體過濾,防止野雜魚、敵害生物及蟲卵進入池內。
施足基肥。魚種放養前,根據池塘水體情況,一次性施足基肥,一般按每畝150-200千克用量施用發酵腐熟過的有機糞肥,全池均勻潑灑,以培育水體浮游生物。
3、放養宜早,品種優良
黃顙魚屬小型魚類,生長速度較一般魚類慢,因此要注意科學放養。
提早放養。適當延長養殖週期,提高養殖產量。黃顙魚放養一般在每年4月下旬,但各地氣溫不同,只有氣溫條件允許,水溫穩定在10℃左右,才可放養,以人為延長生長時間。
魚種優質。無論何種品種,放養時必須要求出自正規的黃顙魚良種繁殖場,儘量選擇人工繁育的優良魚種,既可保證品種的純度和生長速度,也可提高成活率。
規格宜大。魚種規格大,體質相對較好,生長相對較快,因此市場上大規格黃顙魚種頗受歡迎。一般要求個體規格在10-15釐米,體重15-35克為宜,儘量放養30克/尾以上的大規格魚種。
密度合理。若主養黃顙魚,一般每畝可放養15-35克/尾的魚種2500-5000尾,規格較大時可適當稀放,同時可搭配鰱、鱅魚種200尾左右,調節水質。如果採用混養模式,可以將黃顙魚套養在其它養殖池內,每畝可套養30克/尾以上的黃顙魚100-150尾。
4、投餵宜精,講究科學
黃顙魚為雜食性魚類,常處水體下層,喜在夜間覓食。投餵時必須注意以下要點。
黃顙魚對餌料中的蛋白質和餌料質量要求較高。投餵全價配合飼料,要求飼料中蛋白質含量在35%-45%,粗脂肪5%-8%。人工配合飼料可參用以下配方:魚粉30%-40%,豆餅20-30%,菜餅10%-35%,次粉15%-18%,米糠10%-15%,誘食促長新增劑2%-5%。
天然野生黃顙魚必須經過馴食訓練,一般需要馴食1周左右。馴化時配以固定的投餌訊號如敲擊飼料桶,進行定點、定時投飼訓練,先用魚餌沿池邊潑撒吸引魚種,連續2天左右待魚種陸續游來攝食,再慢慢新增人工飼料拌入餌料中,定點投到水池固定地點,最後使黃顙魚養成定點、定時攝食習慣。
合理投餵。黃顙魚因個體小,攝食慢,投餵時應注意“儘早開食、少喂多餐,4月前後,可每日投餵2次,投餵量為魚體重的1%-3%;5-9月,每天投餵3-4次,投餵量為魚體重的3%-5%;10月後,隨天氣轉涼,魚體增重,每天可投餵2次,投餵量為魚體重的1%-2%。
5、病害宜防,防治結合
黃顙魚抗病力較強,如能按要求控制水質,做好常規消毒和預防工作,一般很少發生病害。
以防為主。黃顙魚屬無鱗魚,對常用藥物耐受能力不及其它魚類,因此在病害防治中要貫徹“以防為主”方針。在投放、運輸、養殖過程中避免損傷魚體,嚴防初春、秋冬低溫季節感染水黴病。
定期消毒。每半月可用生石灰調節改善水質,還可使用氯製劑進行水體消毒。定期投餵藥餌預防疫病,每月使用土黴素、大黃、板藍根等中藥拌料投餵預防。高溫生長旺季,可適量新增抗生素類藥物,以防細菌性疾病。
有病早治。黃顙魚常見病害有水黴病、細菌性爛鰓病、水腫病、腸炎病、小瓜蟲病等。一旦發生疾病,要及時診治,儘早儘快對症用藥。治療時儘量使用高效、低毒的綠色漁藥,嚴禁使用敵百蟲、高錳酸鉀等敏感藥物。
6、管理宜緊,綜合防控
黃顙魚相比常規魚類,耐低氧能力較差,且個體纖小,容易受驚,對養殖管理要求較高。
黃顙魚喜歡清新的水體環境,需要時刻保持水質清新,水體透明度要求達到35釐米以上。因此,必須定期換水。5-6月,每月換水一次,每次注入新水30釐米左右;7-9月,每半月換水一次,每次注入新水15釐米左右,全年保持水深在2米左右。
養殖池塘要求配備增氧機等裝置,根據天氣、水質情況科學開機增氧,晴天堅持凌晨和午後開機1小時,陰雨、悶熱天氣要提前增氧,增加開機次數和時間,使水體溶氧濃度保持在3毫克/升以上。
堅持日夜巡塘,觀察魚群採食、活動及生長情況,發現隱患及時排除。儘量減少行人、獸類等進入養殖區驚擾魚群,以免發生應激反應。
嘎魚喜棲於靜水或緩流中,底層群居型生活,對環境適應能力強,喜弱光條件下活動和攝食。生存水溫4~38℃,最佳生長水溫在25℃左右,冬、夏季節不需專門的保溫和防暑措施。最適pH值為7.0~8.4。該品種在池塘中的生長速度一般,養殖兩年上市,其商品魚個體為100~200克。
嘎魚屬雜食偏肉食性魚類,在天然水體中,幼魚以枝角類、橈足類昆蟲為食;成魚則攝食小魚、小蝦,亦食其它魚卵,因此在淡水養殖池塘中套養嘎魚能有效地消滅小型野雜魚,提高池塘產量和經濟效益;嘎魚還能吞食寄生在魚體表的錨頭鰠及水中橈足類幼體,減少魚病的滋生。
在人工養殖條件下,嘎魚喜食軟的腥、活飼料,通常將魚蝦、蚌肉或畜禽加工下腳料等絞碎後,加入粘合劑攪成團狀投餵。在中國南方地區使用人工配合飼料,利用池塘或網箱養殖嘎魚已獲得成功,天津地區也有部分漁戶從南方引種嘎魚苗進行養殖取得了成功。
-
3 # 第二夢0916
一、池塘條件
池塘應靠近水源,水量充足,水質清新,排灌方便,周邊無汙染源,電力配套,交通便利。面積以5~10畝為宜,水深為1.5米左右,池底平坦,土質以黏壤土為佳。池中應配備增氧、投餌、抽水等機電裝置。
二、養殖準備
冬季抽乾池內剩水,清除池底過多淤泥,保留淤泥不超過10釐米,讓其凍曬一個冬季。於放種前15~20天向池內注水0.8~1.0米,使用生石灰消毒,用量為120~150公斤∕畝,以殺來病原體、寄生蟲、土雜魚等敵害生物。於放種前7~10天投施發酵消毒好的畜禽糞,用量為300公斤∕畝左右,以培育浮游生物,為日後入池的黃顙魚種提供生物餌料。
三、魚種放養
黃顙魚種的放養規格為15~20克/尾,密度為6000~8000尾∕畝,時間在4月份。搭配放養規格為50克/尾的鰱、鱅魚種 150~200尾∕畝,時間在5月份。魚種入池前需用3%~4%的食鹽水浸洗5~10分鐘,以殺滅體表細菌及寄生蟲。
四、飼料投餵
馴化後投餵黃顙專用顆粒飼料,蛋白含量為36%~40%,粒徑為2~5毫米,日投餵2次,分別於上午9:00~9:30、下午16:30~17:00各投餵1次,以下午投餵為主,佔日投飼量的60%~70%。4~5月份,投飼率為3%左右;6~9月份,投飼率為5%~8%;10月份後,投飼率為3%~5%。具體的投飼量應根據水溫、天氣及魚的生長情況靈活掌控。一般以80%的池魚吃飽離開食場為宜。
五、水質調節
每隔7~10天加註新水1次,每次加水20釐米;每隔15~20天換水1次,每次換水20%~30%。每10~15天交替使用1次生石灰和EM菌(複合生物製劑),用量分別為10~15公斤∕畝和1~1.5公斤∕畝,以改良水質和底質。適時開啟增氧機,保持池水溶氧在5毫克∕升以上。
六、病害防治
黃顙魚具有較強的抗病力,養殖期間發病較少,但由於魚體表面無鱗,全靠面板黏液保護,一旦操作不慎,加之有時投餵不當,在水質不良的情況下可能引發腸炎病、水黴病、車輪蟲病等。腸炎病可採取在飼料中新增0.1%的鮮大蒜汁定期投餵進行預防,發病時用二溴海因(顆粒)全池遍灑,用量為300克/畝/米;水黴病用水黴淨(主要成份:五倍子、磺胺二甲嘧啶、甲氧苄啶、增效劑)加水溶解後全池均勻潑灑,用量為50克/畝/米;車輪蟲病用車輪特殺(主要成份:印楝素、曼尼期精鹼)加水稀釋500倍後全池潑灑,用量為100毫升/畝/米,注意陰雨天、缺氧浮頭時禁用。另外,黃顙魚對硫酸銅、敵百蟲、高錳酸鉀等藥物比較敏感,防治病害時尤其要慎用。
回覆列表
放陽臺上明亮通風處比較好,
見光通風生長更好
乾透澆水,見幹見溼,
粗放管理就可以,
生命力強,很好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