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麥克拉倫公爵

    三千預算進卡吧,加錢加到十萬八。十核E7裝上去,四路泰坦抱回家。4K螢幕組三屏,萬元液態溫度壓。固態硬碟裝三塊,硬碟記憶體使勁加。鍵鼠必花幾千元,耳機手柄八千八。還有機箱六千元,紅星炸彈啪啪啪。最後發現沒啥用,抱著神機刷貼吧。

    我的理解,在根據自己需要挑選出來的東西,總會有比之更好的東西。無論是顯示卡還是手機、汽車,所有的商家都會將同一類產品分成不同的檔次,這是細分的誘惑。

    那麼更廣範圍誘惑是指使透過對未來還沒發生的描述,讓客戶忘記自己初始的或者現實的需求標準,使客戶自己想象,以未來還沒發生的需求說服自己,產生購買行為。比如跑步機、按摩器等買來就吃灰的東西。

  • 2 # 藿香霓虹

    據說:星巴克一杯咖啡30元,一瓶礦泉水標價28元,客戶看到後會想,礦泉水都28元了,咖啡才30元,我為什麼不喝咖啡呢?實際上28元的礦泉水只是陪襯,星巴克也知道賣不了,明白了吧

  • 3 # 聰慧的機智的香瓜

    星巴克的依雲水:一瓶水十幾塊,就襯托出來咖啡不貴了。

    酒店的套房:價格超高,主要就是用來襯托主力房型價格的

  • 4 # 44444輕輕鬆鬆

    我閒來無事去手機店瞎逛,看著一款旗艦機還不錯,但並沒有到非買不可的程度,銷售員不停的跟我推銷,於是就想找個理由搪塞一下,於是我就問這款手機有啥顏色,導購說:這款手機三個顏色,有黑色,白色和金色,但現在店裡只有白色和金色,需要黑色的話要調貨…,我就隨口說了一下我就想要黑的,調貨我等不了…誰知這導購他媽的,居然說:倉庫還有一臺是別人定的黑色的,但是還沒來取貨,可以先給我…沒等我說啥,立馬跑去倉庫把黑色給我拿過來了…

    我……

    只好刷卡付款

  • 5 # 張小唬子

    就是你想買一個1000塊錢的表,銷售說不著急我先給你看看我們1萬的表,8000的表,5000的表,買不買沒關係,我們看看。最後一半以上的人買了2000以上的表。

  • 6 # 外向生活家k0

    我們先來弄懂什麼是“誘餌”先來舉個例子:你們和女朋友去電影院區看電影,總會喜歡提前為女朋友買桶爆米花。那麼你有兩種選擇,小號的爆米花20元,大號爆米花30元,你會選擇買哪一個呢?通常情況下都會選擇20元的小號,因為大號的爆米花要30元一桶,相比較小號貴了10元,30元感覺就像是巨大的騙局。但是如果我們增加另一個選項,中號爆米花28元一桶,如果問同樣的問題你會選擇買哪一個?大多數人可能都會這麼想,只要再多兩元我就能買到大號,而不是中號,30元突然提供了巨大的價值,在我們的大腦中沒有一個叫價值計算器的東西,我們只擅長比較兩種商品的相對優劣,沒有比較我們就會選擇困難,這就叫“誘餌效應”

    在生活我們經常買東西總會超出預算,為什麼總會碰到很多種誘餌選項,因為商家總會設定各種陷阱,我就是這樣每次去超市買冰紅茶小瓶三元550ml,大瓶四元1000ml,總覺的小瓶的不夠喝,大瓶一瓶頂兩瓶小的,而且只貴一元,很划算,還不如買大瓶。其實這完全是賣家設定的一個誘餌,他存在的意義,就是讓顧客產生一種大瓶很划算的錯覺,在心理學上,這就是“誘餌效應”他存在的原理是因為人經常處理問題的機制會更加傾向於更容易的決策,容易下的決定,容易下的決定就是好決定。

    在生活中怎麼識別“誘餌”呢?當你看到一個選項,明顯比另外一個差很多,價格卻差不多的時候這個就是誘餌沒錯了。

  • 7 # Sunny一涵

    有兩個男生都喜歡同一個女生,而這個女生平時對兩人的態度是一樣,也沒有明顯的情感傾向。這天兩個男生都決定向女生表露心中的想法。男生A給女生說:“你做我女朋友吧”。男生B對女生說:“我喜歡你,但是我又不想讓你感覺唐突,我們能先做朋友嗎?”不久以後,男生B便和女生走到了一起。

    這天男生B帶女生去買衣服,在商店裡,女生看中衣服,標價299元,旁邊還有一條絲巾,標價99元,雖然很喜歡,但是女生感覺價格有點貴。再往前走的時候,發現模特身上穿著那件衣服,還佩帶著那條絲巾,並且旁邊標的價格也299元,於是兩人買走了衣服和絲巾。

    在上面的例子中,男生A的問題讓女生進入了兩難選擇,因為她只難選擇“好”還是“不好”,因此被拒絕的可能性會很高。而男生B的問話還是兩個結果,成為他的女友,拒絕他,但是這時候出現了第三個選項,成為普通朋友,而這個選項的最終目的,還是要讓這個女生成為男生B的女朋友。在買衣服時,商家想賣的是衣服和絲巾整套,衣服和絲巾分別標價只是要讓三者的對比更突出,促使消費者下單。這兩件事情,其實都是誘餌效應。

    所謂的誘餌效應,就是人們在對兩個選項進行比較時,因為第三個選項的加入,致使之前的某個選項顯得更加有吸引力,而新出現的這個選項,就是誘餌,那個被希望選中的選項就是目標,另一個選項只是競爭者。

    誘餌效應在很多銷售中都能看到,甚至是某些“誘餌”根本不存在,但也並不影響誘餌效應的產生。比如我們經常看到街上打出來的“降價促銷”的活動,在這些活動中,會有一個“原價”,而這個原價,是根本不存在的。

    其實要避開誘餌效應也很簡單,那就是要想清楚自己內心真實的需求,在做選擇是多考慮一下,這個選項是我本身需要的嗎?還是說是因為一些外在原因造成我做出的選擇?在面對眾多商品,或者說有什麼強力的優惠時,不要衝動購買,因為這些東西可能並不是你需要的,買回去以後,大多是束之高閣。最後就是在像購物這樣的行為時,可以提前做好規劃,只買自己規劃好的東西,其他不論有什麼活動都不購買,如果真有需要,可以再次規劃購買。

    總結起來說,我們在消費時,儘量不要去受商家的宣傳影響,而是應該根據內心需求去消費。不要過多地去研究那些商家的優惠活動,越研究到最後買得越多,就和雙十一,六一八等網路銷售平臺的活動一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子女和老人一起住的家庭,往往內耗更嚴重。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