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約翰塞納貝拉

    1、基因決定論

    一個人信念系統的構成首先就是父母的基因,這種基因的遺傳會形成一個人從童年時代開始產生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父母的基因會構成一個人成長的內環境,從教育、思考方式、行為方式、飲食方式和是非觀,這種內環境對一個人的影響是巨大的,但又經常被人們所忽視。

    當一個組織的發展出現問題時,首先要檢查的是起心動念時是否出現了偏差,而經常是人的固執和自以為是讓人們忽略了這個問題。當一個孩子出現了問題時,做父母的首先是要檢查的不是孩子,而是自己出現了什麼問題,可是又有多少成年人會檢討自己呢?

    無論是組織還是個人,所做的任何決策都應該是遵循著以下的流程:首先是為什麼做?這是理念;其次是做什麼?這是方向;第三是如何做?這是流程;第四是誰來做?這是組織設計;最後是如何做的好?這是規章制度。

    有多少組織或者個人是按照這樣的流程來思考問題呢?這種思維模式要遵循嚴格的先後順序,因為前邊要是錯了,後面的就是毫無意義的,而大多數的組織和個人幾乎都是在前面的兩項犯了錯誤。

    前兩項“為什麼做?”和“做什麼?”之所以是最為重要和最為關鍵的原因是因為這兩項所決定的就是組織和個人的基因。

    2、環境決定論。

    這是企業和個人成長的外環境,就像我們常說的人是環境的產物,其實組織也是環境的產物。

    一對夫妻結婚十年二十年,我們都會說他們有夫妻相,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人的相貌都可以互相影響,人的思想和行為能不會因此而改變嗎?所以一對夫妻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越來越像是必然的。

    曾經有位哲人說:你要是想了解一個人,最好的方式就是了解他身邊的人。原因不需要解釋,就是人一定是相互影響的。假如身邊有一群喜歡打麻將的朋友,每天三缺一,你遲早會坐到麻將桌上的。

    你身邊都是富人,你就不可能貧窮;你身邊都是不學無術之人,你就不可能成為智者;你身邊都是吃貨,你不用量都會知道自己的腰圍;你身邊的姐妹都是網紅臉,美容刀遲早會落到你的臉上。

    個人是這樣,組織也是這樣,我們很多人不去思考、不去學習、沒有主見,整天去看別人在做什麼。我的辦公室經常會來一些人告訴我誰做了什麼,賺了多少錢。其實別人做了什麼和賺了多少錢與你有什麼關係呢?而對成功模式的思考和借鑑卻是不知所云。

    所以我們說這是一個缺乏思考的世界,必然也是一個浮躁的世界,在這樣的一個世界上保持清醒和冷靜是非常難得的。

    2015年夏天,我在廣州的黃埔軍校舊址參觀並接受一個短期培訓,好像回到了那個風雲激盪的年代,從黃埔軍校建校到在抗日戰爭中為國捐軀的107位黃埔的將軍,在民族危難的時候義無反顧捨身報國,讓我涕泗滂沱不能自已。我相信在大革命的時期的有志青年,只要是到了廣州,參加革命幾乎是必然的選擇,這其實就是環境決定論。

    我們這一代人,經歷了文革,讀書無用論,上山下鄉,改革開放,在中國教育的黃金十年中走進了大學,是中國由窮變富、由富變強的見證者,我們有幸生長在這個年代,我們用幾十年的時間看到了西方几百年才經歷過的滄桑鉅變,在中國的歷史上恐怕沒有哪一代人會有我們這代人的經歷,我們是幸運的。

    我們也是不幸的,縱觀世界各國的發展歷程,經濟的高速發展帶來的道德淪喪幾乎是必然的,我們太多人失去了真誠,失去了善良,失去了責任感,失去了赤子之心,我們變得自私、貪婪、放縱、淺薄、金錢至上……

    但終究會有另外的一些人,用“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的精神詮釋著“位卑未敢忘憂國。”的信念,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為有犧牲多壯志,敢叫日月換新天。”這也是一個英雄輩出的年代。

    不論你是誰,無論你是什麼樣的組織,我們都被時代的大潮裹挾著洶湧向前,都在被這個時代改變著,我們會變成什麼樣?靠我們自己去決定。

    3、心態決定論。

    美國社會心理學家費Stinger(Festinger),曾提出了一個十分出名的法則,即被人們稱為的“費Stinger法則”:生活中的10%是由發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組成,而另外的90%則是由你對所發生的事情如何反應所決定。

    換言之,生活中有10%的事情是我們無法掌控的,而另外的90%卻是我們能掌控的。

    費Stinger舉了一個例子具體詮釋這一法則。卡斯丁早上洗漱時,將自己的高檔手錶放在洗漱臺邊,妻子怕被水淋溼了,就順手拿過去放在餐桌上。兒子起床後到餐桌上拿麵包時,一不小心將手錶碰到地上摔壞了。卡斯丁心疼手錶,就照兒子的屁股揍了一頓,然後冷著臉罵了妻子一通。妻子不服氣與之激烈爭吵。一氣之下,卡斯丁直接開車去了公司,快到公司時記起忘了拿公文包,又馬上轉回家。

    可是家中沒人,卡斯丁只好打妻子的電話要鑰匙。妻子慌慌張張的往家趕時,撞翻了路邊一個水果攤,她不得不賠了一筆錢才離開。待門開啟拿到公文包後,卡斯丁已經遲到了15分鐘,捱了上司一頓嚴厲的批評。下班前又因一件小事,他跟同事吵了一架。妻子也因遲到被扣了當月的全勤獎。兒子這天參加棒球比賽,卻因心情不好發揮不佳被淘汰了。

    在這個事例中,手錶摔壞是其中的10%,後面發生一系列事情就是那另外的90%。都是由於當事人沒有很好地掌控那90%,才導致了這一天成為“鬧心的一天”。試想,卡斯丁在那10%發生後,如果換一種反應,比如,安慰兒子:“不要緊,手錶摔壞了沒事,我拿去修修就好了。”這樣兒子高興,妻子也高興,他自己心情也好,那麼隨後的一切就不會發生了。可見,你控制不了前面的10%,但完全可以透過你的心態與行為決定剩餘的90%。

    這其實就是一個組織的企業文化,現在有個說法叫做心態決定一切,這話有些絕對,但在一個人和組織成長過程中心態觀念是起著極其重要作用的,相比於基因決定論和環境決定論,心態決定論大概是人類唯一能夠自我把控的。

    這就是信念系統構成的三元結構支撐,它決定了我們的思想,決定了我們的幸福觀,決定了我們的信仰和追求,這是我們每個人的立身之本,也是我們每個人心靈的家園。

  • 2 # 光陰以南的光陰

    信念系統三大核心是:認識、情感、意志的統一體或“合金”。

    信念中包含有一定的認識,如果沒有這些認識或觀念,人們就沒有所相信的物件,從而也就不會有信念。

    但信念不是冷冰冰的認識現象,它作為人們強烈認同的認識,是與人的感情緊密聯絡在一起的。

    堅定的信念往往伴隨著熾熱的感情。也正因為如此,信念總是在感情的驅使下導致相應的行動。

    信念不是僅僅深藏於人的內心的東西,它總要向外表現出來,表現為行為和實踐意志。

    在信念的鼓舞下,人們的意志是堅強的,行為是堅決的,而且始終不渝。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經濟法的關係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