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1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4157929444141

    楚莊王初登王位的時候,為了觀察朝野的動態,也為了讓別國對他放鬆警惕,於是在三年的時間裡沒有頒佈過任何一項政令,在朝政上也沒有什麼作為,楚國的大臣們都為楚國的將來感到擔憂。



    楚莊王畫像


    楚莊王不理政事,每天都是打獵和遊玩,要麼就是和後宮中的妃子們喝酒取樂,而且還不允許任何人勸諫,還下令命令說如果誰敢勸諫,那麼就以死罪處置。當時楚國有個右司馬,他看清了當時不利的局勢,想要勸諫楚莊王勵精圖治,但是礙於禁令,於是絞盡腦汁的想辦法進言楚莊王。


    有一天他看見楚莊王和自己的妃子們在猜謎語,於是他靈機一動,準備用猜謎語的方式暗示楚莊王。第二天上朝的時候,他就給楚莊王說了一個謎語,說自己在南方的時候看到過一種鳥,它落在南方的土崗上,三年都不展翅不飛翔,也不叫喚,猜這隻鳥叫什麼名字。


    楚莊王知道他是在那是自己,於是就說,鳥不展翅是在生長羽翼,不飛翔不鳴叫是在觀察民眾的態度。這隻鳥如果飛一定會一飛沖天,一叫一定會一鳴驚人。楚莊王覺得時機已經到了,於是開始勵精圖治,廢除了許多不利於發展的法律,誅殺了五個貪贓枉法的大臣,啟用了六個有才能的人,把楚國治理的很好。


    之後楚國的國力逐漸強盛,出兵討伐齊國,之後又和晉國爭中原霸主的地位,最後打敗了晉國。


    楚莊王伐鄭最後贏了嗎


    楚莊王問鼎之後覺得時機不妥,於是就不準備取周王室而代之,而是回國養精蓄銳,時刻準備著做中原的霸主。



    楚莊王出征


    公元前597年,春天,休整了一個冬天的楚軍已經蓄勢待發,楚莊王順勢揭竿而起,親率楚國的軍隊開始北伐。這一次楚莊王發起了他執政以來規模最大,攻勢最猛烈的一次進攻,從進攻的形勢來看,楚莊王對這次戰役的勝利已經是志在必得了。不久之後,楚國的軍隊就把鄭國給團團圍住了。


    鄭國被楚軍圍困了十七天,鄭襄公卜卦,卦象言鄭國出兵乃是大吉,於是準備與楚軍一戰,鄭國上下一片哀嚎。經過了三個月的持久戰,楚軍最終還是佔領了鄭國,鄭襄公於是袒胸露臂,希望以這樣的方式向楚軍請罪並求得和解的機會。楚莊王同意了鄭國的請求,於是楚國和鄭國就結盟了。


    因為這個時候鄭國早就已經不是強大的楚國的目標了,楚國的目標已經變成了當時中原的霸主,諸侯之中最強大的晉國了。所以楚莊王伐鄭的目標不僅僅是為了征服鄭國,而是想以這個機會接近晉國,在經過邊上安排好自己的兵力,以此與晉國一較高下。也就是說伐鄭是楚莊王的一次戰略部署,不得不說,楚莊王也有有勇有謀,他的智慧也足夠撐得起他的野心了。


    後來的結果大家也都知道了,楚莊王最後打敗了晉國,一度成為了春秋時期最強大的國家。


    楚莊王欲伐越為什麼又放棄了


    楚莊王是春秋時期的中原霸主,這個中原霸主當然也不是隨便誰就能當,也是楚莊王勵精圖治一寸一寸土地打下來的。楚莊王討伐過鄭國、陳國等,最後和晉國爭奪中原霸主的位置。所以這一切的成就,都來自於楚莊王的雄才偉略。



    張光北飾楚莊王


    當然除了鄭國、陳國,楚莊王還討伐過越過,在《韓非子》中就有對楚莊王討伐越國做了一些詳細的描寫。書中記載,楚莊王原本想要去攻打越國,但是莊子卻出來勸諫楚莊王。莊子問楚莊王,大王為什麼要攻打越國呢?楚莊王說,因為越國國內的政治比較混亂,而且越國的軍隊也很軟弱。莊子卻說,我擔心人的智力和見識之間的關係,就跟眼睛和睫毛的關係一樣。大王你的軍隊被秦軍還有晉軍打敗,還喪失了幾百裡的土地,這能不能夠說明楚國的軍隊軟弱,而且楚國國內大盜盛行,官吏們對這樣的情況束手無色,是不是說明楚國政治混亂。這麼說楚國的情況不比越國好到哪裡去啊,可是大王您卻還是要攻打越國。指揮就像眼睛看不到睫毛一樣啊。聽了莊子的一席話,於是打消了要去進攻越國的念頭。


    當時楚國國力孱弱,國內政治混亂,但是經過楚莊王的努力,幾年之後楚國就具備了和晉國一較高下的實力,最後楚國也能在楚莊王的領導下最終成為了中原的霸主,楚莊王也因此成為了春秋五霸之一。


    楚莊王熊侶是個怎樣的人


    能將楚國從內亂中解救出來,平定了局勢,穩固了政權,最後一步步坐上了中原的霸主,不用多說,楚莊王必定得是一個十分有勇有謀的人,不然的話楚國也不可能在短時間內成長的這麼迅速,而且還能夠稱霸中原。而且從另一個方面來講,楚莊王死了之後,短短几十年的時間裡,楚國的國力就迅速後退,被晉國給超越了,這也足夠能看出楚莊王的能力。



    另外這位霸主的政治生涯也是充滿了智慧,因為在他執政的前三年,他沒有任何的政績,沒有頒佈過法令也沒有處理過政事,以至於楚國的大臣們都開始擔心起楚國的未來。但是後人就都知道了,這個是楚莊公的大智慧所在,他之所以這麼做,一方面是為了讓周邊各國對他放鬆警惕,因為他剛上位政權不穩定,這樣做可以先穩住自己的政權。另外因為楚莊公的不作為,所以國內的許多問題也都顯現了出來,這樣也更有利於他今後的治理。這就說明楚莊王是個有大智慧,懂得厚積薄發,而且還是非常能夠隱忍的人。


    而且在其他很多的小故事中,也能夠看出楚莊公這個人身上的許多優點。諸如在楚莊王絕纓的故事中,我們就能看出楚莊王的寬大的胸懷。而且在發動很多戰爭之前,楚莊王都會非常虛心的聽取別人的意見,以此來判斷戰役的可行性,說明楚莊王是一個善於納諫的人。能成為一代的霸主,身上必然還有很多過人之處,比如楚莊王的憂患意識,還有知人善用也就不再一一贅述了。

  • 2 # 藉河邊

             順勢奪勢,可以理解為趁機奪取了權勢。或者趁機改變了局勢的意思。

          典故出自春秋時期。魯國的孟孫⽒、叔孫⽒、季孫⽒三家聯合起來⻬⼼協⼒脅迫魯昭公,隨即奪取了魯國⽽改變了國家制度。

           魯國三桓公開逼迫魯昭公時,魯昭公攻打季孫⽒,⽽孟孫⽒、叔孫⽒互相商議說:“去救季孫⽒嗎?”叔孫⽒的⻋夫說:“我,是個家⾂,怎麼知道公家的事呢?有季孫⽒與沒有季孫⽒哪樣對我們更有利?”⼤家都說:“沒有季孫⽒必然就沒有叔孫⽒。”⻋夫說:“那麼就去救他吧。”於是他們從⻄北⾓衝開包圍打了進去。孟孫⽒⻅到叔孫⽒的戰旗衝進來,也出去救援。三桓軍隊匯合為⼀,魯昭公不能取勝。就被三桓逐出魯國,死在晉國的乾侯那個地⽅。三恆順勢奪勢,改變了國家制度。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國內最早連鎖健身房浩沙健身疑跑路!控制人欠款12億。大家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