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熊丙奇看教育

    中國提出要將教授為本科生上課作為基本制度,已經提了至少17年了。這一制度尚未建立,原因值得深思。

    2001年,教育部在《關於加強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提高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教高[2001]4號)中提出:“教授、副教授必須講授本科課程。一般情況下,55歲以下的教授、副教授原則上每學年至少為本科學生講授一門課。如無特殊原因,連續兩年不服從學校安排講授本科課程的,可不再聘任其擔任教授、副教授職務。”

    2005年,教育部下發《關於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的若干意見》(教高〔2005〕1號),對教授為本科生上課提出明確要求:“教授、副教授每學年至少要為本科生講授一門課程,連續兩年不講授本科生課程的,不再聘任其擔任教授、副教授職務”。

    2007年,教育部在《關於進一步深化本科教學改革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教高〔2007〕2號)中明確規定:”要把為本科生授課作為教授、副教授的基本要求。不承擔本科教學任務者不得被聘為教授、副教授職務。被聘為教授、副教授後,如連續兩年不為本科生授課,不得再聘任其教授、副教授職務。”

    2012年,教育部在《關於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若干意見》中提到,高校制訂具體辦法,把教授為本科生上課作為基本制度,將承擔本科教學任務作為教授聘用的基本條件,讓最優秀教師為本科一年級學生上課。鼓勵高校開展專業核心課程教授負責制試點。倡導知名教授開設新生研討課,激發學生專業興趣和學習動力。完善國家、地方和高校教學名師評選表彰制度,重點表彰在教學一線做出突出貢獻的優秀教師。定期開展教授為本科生授課情況的專項檢查。

    2016年,教育部在《關於中央部門所屬高校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的指導意見》明確,教授、副教授(高階職稱教師)要更多承擔本科教學任務,不斷提高高校教學水平。完善管理辦法,落實教授給本科生上課基本制度,將承擔本科教學任務作為教授聘任的基本條件,讓優秀的教師為本科一年級學生上課。

    應該說,在所有的《意見》中,對教授給本科生上課,都有什麼明確的要求,且具有可操作性,可是,到目前為止,還有部分高校並沒有建立其教授給本科生上課的制度,以至於這次頒佈的《意見》再次提出建立這一制度。

    要切實建立教授給本科生上課的制度,首先,必須完善問責機制。前面的《意見》提到,要定期開展教授為本科生授課情況的專項檢查,可是,對於沒有建立這項制度的高校,卻沒有任何問責。因此,不少高校對《意見》軟執行。如果這一問題不解決,可能在未來很長時間,這一制度仍難建立。

    其次,高校必須迴歸育人本位。在歐美髮達國家一流大學,包括諾貝爾獎獲得者在內的教授,都必須給本科生上課,因為學校清楚地知道,本科教育是立校之本,辦一流大學,必須培養一流人才,有一流的本科教育。但中國高校在具體辦學中,卻存在急功近利的問題,不少高校把取得多少學術成果(論文、課題)作為辦學的政績,因此,考核教師的主要指標,集中在發表論文、申請課題、獲得經費等方面,這引導教師把主要精力投向學術研究,且追求功利的學術研究成果。對本科生的教育,就這樣被忽視。這就是國家一再強調要建立教授給本科生上課的制度,可高校卻不積極的原因。除了完善問責制度之外,必須改革對高校的評價體系。

    目前,中國正在建設“雙一流”。從高校公佈的“雙一流”建設方案看,都繼續存在重學術研究,輕教學的問題,很多高校重點引進的人才,都是有各種學術頭銜者,這次頒佈的《意見》提到,“高等學校高層次人才遴選和培育中要突出教書育人,讓科學家同時成為教育家”,這表明國家層面已經注意到這一問題,但如何讓科學家同時成為教育家,面臨現實挑戰。這需要調整對高校的評價,不能以學術成果評價高校的辦學成就,要關注學校怎麼開展教育教學。

    促進高校重視教育教學,最為重要的有兩方面。一是對高等教育進行專業評價,而不再是行政評價,行政評價更重視短期辦學政績,而專業評價注重學校內涵建設。二是建立學生和學校的雙向選擇機制,以社會評價和選擇,讓高校有辦學的緊迫感,美國的大學招生實行自由申請入學制度,入校後還有自由轉學(轉專業)制度,這就是給學生選擇大學的權利,要求大學必須有辦好教育,吸引學生選擇的意識。中國目前實行的還是計劃招生、計劃培養制度,因此,學生的選擇權有限,當學生沒有選擇空間,而學校追求辦學政績時,就不會重視本科教學,進而教授給本科生上課的制度,就一直停留在檔案中,落不了地。只有學校迴歸教育本位,重視本科教育,這一制度也就隨之自然建立。

  • 2 # 研究生指南

    教授為本科生上課,這個事,已經呼籲多年了。但是,現實中執行的並不好。原因也很簡單,落到基層的時候,基層的執行意願並不高。

    看一條政策,或是一個制度是否能夠成功,有一個很簡單的方法,就是看基層的執行者是否有動力。很顯然,教授們上課的動力嚴重不足。

    從政策導向來看

    高校長期以來,就是科研為導向。不論是以前的985.211,還是現在的雙一流。評選的依據就是各校的科研成果。學校的科研成果豐富,得到的經費就多,獎勵就多。學校自然也會獎勵科研成果豐富的教師。這種導向,一級一級向下傳導,自然就形成了 重科研,輕教學 的局面。教授們當然願意科研上投入精力,而少上課了。

    就像以前聽前輩戲言:

    我們都知道某人科研大牛,當選院士。從來沒聽說過哪個人講課講的特別好,當選院士吧?

    評職也一樣,還是以科研為主要考核因素。

    從個人意願來看

    教授們主要是以科研見長,教授的教學水平還真不一定特別出色。加之,科研帶來的實際收益遠大於教學。就大學的課時費來看,那真是不多,自然難以激發動力。

    雖然各級教育部門已經意識到這個問題了,並出臺辦法。例如,遼寧省在高校評估體系中,專門設定了一項條件,就是 教授的本科生授課率,但是所佔比重並不高。

    教授們也並沒有這個動力去上課。

    這種現象,越是名牌大學越明顯。

    從這兩點來看,恐怕這個教授上課的制度,是很難落地。。。

  • 3 # 逆風飛揚的小強

    大學教授為本科生上課,這項制度已經不是第一次提出來了。最近,教育部連續出臺了針對教師的相關檔案,包括: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中國擬深化教師隊伍改革,增強教師職業吸引力等。

    本人是一所省屬本科院校的普通教師,在我們學校,教授給本科生上課,早已不是新鮮事,甚至早已經形成常態化了。一方面,是我校師資力量不足,由此導致的是學校生師比不達標,按照中國教育部對普通高校生師比的要求(生師比=在校生數/專任教師數),合格標準為不超過18:1。(依據:教育部教發[2004]2號檔案);另外一方面,作為一所立足本地,面向全國的省屬普通高等院校,我校教授的科研專案相對於985,211或者其他省屬重點高校來來說,還是偏少。因此,在搞好科研工作的同時,是能夠抽出時間給本專業的本科生上課的。

    當然,中共中央,國務院在當前提出建立教授給本科生上課這一基本制度,絕不是一時興起。早在2012年,教育部在《關於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若干意見》中就已經提到,高校把教授為本科生上課作為一項基本制度,並要求貫徹執行。並且把承擔本學科教學任務的相關教師作為評聘教授的一項基本,也是其中重要的條件之一。提倡在各自專業領域的這麼教授開設新生研討課,激發學生興趣和學習動力。由於種種原因,這項制度在頒佈之後的幾年中,並沒有在各地的高校中形成一項基本制度,並付諸實施。

    讓教授給本科生上課,應成為教授申請科研專案經費的一項硬性規定。並在各高校當中付諸實施,制定相關檔案,比如每學期,教授應承擔不少於多少課時的工作量,作為本期基本績效考核的指標。在年度考核當中,綜合全年給本科生的上課量,作為評優晉級的一項重要指標。

  • 4 # 百曉生教育說

    贊同。把作業交給能教會自己的人這是我的主張,教授只有在教育學生的實踐中建立理論成果。從理論到理論的所謂研究都是隻是對西方理論的翻譯和加工,用一些不可靠的假設毫無意義。所謂名校就是有大師型校長帶出一群大師,希望我們的校長都像蔡元培一樣帶出一群大師,希望大學校長不是官,而是學術符號!

  • 5 # 高校人才真經

    關於教授給本科生上課制度正如大家所說,已經實行多年了,前面熊老師把脈絡都梳理得很清楚,我也不再贅述,以我從事多年高校教師工作的感受,談一下我的觀點。

    目前的高校管理者有兩個不懂:

    一是不懂教育。高校的主要任務是教學科研和社會服務。這三個任務是有主次的,而不是並列的。可以說,科研和社會服務都是為了教學,都是教學的副產品。高校不應只追求教師成為專家,而是要把更多的學生培養成專家。但現在的高校往往都本末倒置了。

    因此,我覺得要加強高校教學,需要從上到下做好三件事:

    一是要有一套國家層面以本科教學為核心的大學評價標準,在全國範圍內樹立重人才培養的才是好大學的理念。前幾年的本科質量評估其實也是做了相關工作,但結果更多是自用,而沒有發揮社會導向的作用。透過社會認可導向,推動高校管理者轉變觀念。

    二是建立保障教學的激勵機制。比如,對教育部主導的長江學者等稱號,必須要求同時具有教學業績。對完成基本教學工作量的,必須保障基本津貼,對超額或高質量完成的教學任務,獎勵應不低於科研的獎勵。

    三是完善高校的評價體系和聘用體系。不是教授必須上課,而是必須上課才能成為教授。不是上課就行,而是要上好課。學校還需要明確什麼是好的課堂,評價週期多長,誰來評價等等問題。這些問題還是很難的課題。高校還可以採用核心課程競聘的方式,讓名家大師競爭上崗。

    總之,鼓勵教學就是要讓教師從不得不上課轉變為自己想上課,最後變為必須上好課。到時候,教授到底上不上課也就不再成為問題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科護士長怎麼發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