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自天佑之0
-
2 # 溫柔第一劍
四書《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和五書《詩》《書》《禮》《易》《春秋》是中華思想的源頭也是它的高峰。
源頭浩瀚清澈,流徑則綿延不絕。後來的宋明道學(周敦頤開創,含有理學和心學的特質而渾融;程灝偏於心學,程頤偏於理學,朱熹集理學大成,陸象山接續心學;王陽明集心學大成);馬一浮主張“國學為六藝之學”,“六藝”就是五書加上失傳了的《樂》(後人輯佚);馬一浮又認為《論語》《孟子》是“六藝”的樸實版(《大學》《中庸》是《禮記》的兩篇故不言樸實版)。張祥龍先生利用現象學的識度更是看出了“四書五經”迥出世界的思想,比大思想家海德格爾還要高。
只有《道德經》《莊子》能與“四書五經”並置。
-
3 # 有所不為T6H8
傳承華夏圖騰,導航萬里風雲路
彰顯古人智慧,引領千年哲理書
-
4 # 龍任國
答:四書、五經這幾部傳統書籍,是我們漢民族的人安身立命,治國安邦的哲學經典著作,特別是四書。
這不是絕不絕的問題,而是我們整個華夏文明的精華所在,也同時代表了我們整個華夏民族的驕傲!
自從科舉制度誕生以後,在古代,華夏的書生們,要想成為國家的棟樑,並且想出人頭地的話,就要從四書、五經中尋求答案。因為,在考場上,考試的題目都從四書、五經中出。尤其是明、清時期的八骨文,更是登峰造極到了極點。
古人有半部《論語》治天下。所以,統治者們,更是看中了四書、五經。以及,我們為人處世的原則,也可以到四書找到答案。譬如說“中庸”!我們是很贊成中庸的。因為凡事不可過度,一旦越了度,便會容易走極端。中庸之道,便是我們處世的基本準則!還有《禮記》,告訴我們必須要懂禮,知禮等。因為“禮”便是區分人與動物的準則。動物不懂“禮”,不知“禮”,我們可以原諒,因為它們是畜牲。而人類是高階動物,這就是區別。
如此種種,換句話說:“四書、五經”,以前是,現在也是,將來還是我們的行為準則。
-
5 # 暗香幽馨
四書五經,可與道德經媲美!應是開天竅實地基的最佳入門路徑,也是修練內功最正宗的心法。
一旦心領神會,知天地貫宏著微,大能安國定邦領世界,小能安身立命和作塵。
尤其是四書,義理雄厚,通者必是大能者!絕佳入門的大作,遠勝過四大名著n個層次。
望正人君子學之得之,造化自然延澤人世。
-
6 # 蒐藏世界
儒學經典,很厲害也一點兒也不厲害,這要看評價標準是什麼。《四書五經》中的內容很多不合時宜,甚至是思想糟粕,可以瞭解,批判性的閱讀。個人覺得《詩經》和《周易》可以更多的瞭解,詩經中的《風》為各地民歌,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生活,而《周易》則是蘊含了自然法則與辯證思想。
回覆列表
何為四書五經?四書是指《大學》、《中庸》、《論語》及《孟子》。五經是指《詩》、《書》、《禮》、《易》及《春秋》。
先有五經後有四書。
《詩》是指《詩經》,它是用來培養人們審美情趣,訓練人們藝術思維的一本書。《書》是指《尚書》,尚通上,是上古之書,是講中國古代帝王怎樣管理朝政的書,它訓練的是人們的政治思維。《禮》研究的是人與人之間相處的行為規範,它是訓練人們的社會學思維。《禮》包括《周禮》、《儀禮》及《禮記》。《周禮》講周王朝的國家治理;《儀禮》講的是百姓生活的儀規;《禮記》是對禮、行為理論化的解讀,也就是人們為什麼要這樣做而不能那樣做的理論根據,是對禮形而上的解釋。《易》是《易經》,它訓練的是人們的哲學思維。《春秋》講的是歷史,訓練的是人們的歷史思維。《春秋》包括《春秋左傳》、《公羊傳》及《榖梁傳》。
五經難懂,人們又要了解它的思想,怎麼辦?經過唐朝韓愈、柳宗元的古文運動,北宋程頤、程顥的提倡,到了南宋朱熹這裡,他把《禮記》中的兩篇文章抽離出來,這就是《大學》、《中庸》。集中反應孔子言行思想的語錄集《論語》,孔子去世後孟子思想的語錄集《孟子》。《大學》、《中庸》、《論語》及《孟子》,這就是四書的來歷。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這就是朱熹所說的“三綱領”、“八條目”、“六步驟”。
儒學是大人之學、君子之學。大的方向是喚發整個社會注重弘揚光明正大的德行,使人們棄惡從善,人人到達完美的境界。
智崇禮卑,思想智慧像天空一樣深邃、寥廓、高遠,待人處事像大地一樣寬厚、包容、處下。要想成為大人君子,四書五經不可不讀。下學上達,學達天性,知行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