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獵奇動物社

    河蚌能“生出”小鰟鮍魚,沒錯,這是真的,因為河蚌是鰟鮍魚的天然產卵床,沒有了河蚌,即使有成群的鰟鮍魚也很難正常繁殖。不過,鰟鮍魚與河蚌屬於互惠互利(互利共生),在繁殖這件事上,它們屬於各取所需,而且從某種程度上看,鰟鮍魚還是“受害者”。

    關於鰟鮍魚

    鰟鮍魚是許多小夥伴兒時最常見的一種小雜魚了,即使在如今,許多河流、池塘中也有大量的鰟鮍魚,這讓許多喜歡釣魚的小夥伴對它非常的厭煩,因為鬧窩的小魚中,就屬它最皮了。

    鰟鮍魚之所以成為最常見的小魚,一方面是因為它們的適應能力比較強,一方面是因為它們是典型的群居性魚類,一旦出現就是成群的,最關鍵的是鰟鮍魚在我們有著多達12種不同的種類,我們廣泛的分佈於中國大多數淡水水體中。

    在中國,比較常見的鰟鮍魚有三種:中華鰟鮍、高體鰟鮍、大鰭剌鰟鮍,這三種鰟鮍的外觀差異也很大,比如高體鰟鮍體色以銀灰色為主(繁殖期雄性會轉變為紫紅色,甚至是玫紅色,目的是為了吸引異性),大鰭刺鰟鮍雄性體色為銀藍色,雌性為白色,到了繁殖期,雄性的體色會變為接近彩色,我們一些地區俗稱的石光皮就是指大鰭刺鰟鮍。

    所有的鰟鮍魚體型都不大,只能算是小型的魚類,它們的平均體長在3-7釐米之間,超過10釐米的比較少見,在原生環境中,它們更喜歡水流速較緩慢的河流、湖泊以及池沼等水體中,它們屬於雜食性魚類,主要以藻類、水中的有機碎屑以及橈足類、 輪蟲、枝角類浮游動物為食。

    鰟鮍魚通常在白天活動,它們一般會出現在淺水區的中上層,到了晚上它們會在底層棲息。如今的鰟鮍魚數量已經大不如前了,這除了有水汙染的因素外,農藥的廣泛使用也對它們有一定的影響(農藥會隨著降雨等進入到河流、池塘)。

    當然最關鍵的還是人為的捕撈,以前漁網和地籠捕魚是非常常見的,這兩種漁具的使用對鰟鮍魚來說幾乎是致命的。

    互利共生的鰟鮍和河蚌

    河蚌同樣是我們兒時非常常見的一種水生動物,記得小時候夏天去河裡洗澡,輕輕鬆鬆就能踩到水底淤泥中的河蚌,雖然河蚌的肉多,但是烹飪起來比較難,一不小心就做成橡皮筋了,咬也咬不動,所以,自從我媽做了一次失敗後,小時候抓到河蚌基本上就便宜雞鴨了,不過,值得一提的是雞鴨吃了河蚌之後產蛋的蛋黃特別的黃。

    而且小時候還幻想著河蚌裡能開出珍珠來,後來才知道在兩萬多種貝類中,其實只有十幾種能產生珍珠,這些蚌的的內殼上有特殊的上皮細胞,可以在受傷時分泌17種不同的有機物將受傷的地方或者導致受傷的東西包裹住,這樣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珍珠,而河蚌是沒有這種上皮細胞的。

    雖然,河蚌的體內沒有珍珠,但是卻可能有著大量鰟鮍魚的“小寶寶”。鰟鮍魚的繁殖是比較有意思的,首先,它們的生長速度很快,從孵化僅需要4-5個月就能性成熟可以繁殖,每年的3-10月份,半年多的時間都是它們的繁殖期,不過從整體上看,繁殖的旺季集中在溫度較高的夏季。

    當性成熟後,雌魚會在洩殖腔的位置出現一根細長的管子,小時候我曾經以為這根管子是被寄生蟲給寄生了。

    但其實,這是雌魚的產卵管,因為鰟鮍魚的體型較小,懷卵量也比較少,所以如何讓較少的卵儘可能多的孵化,顯然是關乎鰟鮍魚生存的,因此,在漫長的演化中,它們找到了一個絕佳的辦法-將卵放到別人的體內,而這個“別人”就是河蚌。

    河蚌有著堅硬的外殼保護,將卵放在它的體內簡直是最完美的方法,但是像其他魚那樣產卵,卵是進入不了蚌殼內的,不小心還容易被夾住,所以這根長長的產卵管的作用就體現出來了。雌魚會在河蚌旁邊趁著它張嘴進食時,把產卵管放到蚌體內的外套腔內,趁機產卵,這樣即使被夾住,只需要等待它再次張開就可以了。

    雌魚選擇的位置非常的巧妙,外套腔不參與消化和吸收,卵在裡面可以高枕無憂,同時河蚌開合吞嚥水吸收氧氣時,先經過外套腔也給了卵足夠的氧氣發育,最關鍵的是非常的安全。

    而魚是體外受精的,所以當雌魚產卵時,雄魚也沒有閒著,我們看到上圖就是鰟鮍繁殖的過程,在一旁有多隻雄性不斷的將精細胞排在靠近河蚌的附近,當河蚌開合外殼時,形成的水流會將一部分精細胞帶入外套腔,這樣鰟鮍魚的精卵細胞就在河蚌體內完成了受精。

    當然,作為互利共生的關係,河蚌也沒有閒著,河蚌的繁殖期與鰟鮍魚高度的一致,當鰟鮍魚圍上來時,河蚌的受精卵其實也已經完成了初期的發育,變成了一種鉤介幼蟲,這些幼蟲非常的小,不過它有一個適合固定自己的器官-鉤齒。

    當鰟鮍魚來產卵時,河蚌也將這些幼蟲吐了出來,這些幼蟲會鉤在魚的鰓、鱗片和魚鰭上,這樣幼蟲就可以寄生在鰟鮍魚身上發育成蚌了。

    總結

    鰟鮍魚和河蚌是互相利用對方來繁殖的,不同的是鰟鮍魚的魚卵不會影響到河蚌的生存,畢竟鰟鮍魚的卵只是吸收了部分的氧氣,生長髮育需要的營養成分是用卵中汲取的,但是河蚌不同,它的幼蟲寄生到魚的身上是以魚的營養物質為生的,對鰟鮍是有一定的影響的。

    最後,河蚌並非鰟鮍魚唯一的“產卵床”,因為它們照樣可以利用河蜆產卵,而河蜆與河蚌都是淡水水體中常見的貝類,它們最大的區別就是河蜆體型較小且呈三角形,顏色主要以棕黃色和黃綠色為主。

    河蜆

    因此,如果池塘裡沒有河蚌,但有河蜆,鰟鮍魚照樣是能夠繁殖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女人怎樣保養,能顯年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