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東山視角

    網際網路科技屬性的產品在納斯達克能吸引更多國際投資者、更多上長空間,中國大陸股市要有盈利指標,他們很多公司不符合在中國大陸上市的盈利指標,想上也上不了。你看那京東一門投資,幹了多少年都是一直投資沒盈利,按大陸的上市標準根本上不去。好像賣菜的是擺攤賣的價格好還是拿超市裡面呢,這個菜一上超市價格能提高,顧客還得說這菜放心、其實都一樣的。

    這個好像是一個標籤,比如說你搞軟體、網際網路的企業公司在中關村,可能更多人會覺得這個公司我看行,從心裡上給你下個定義,認為你性,因為中關村那就都是科技企業。但是你說你搞軟體的公司在西寧註冊,很多人會懷疑你這公司產品靠得住嗎?同理,你在西寧的公司要是搞冬蟲夏草,大家可能會覺得你非常正宗,如果你搞冬蟲夏草的公司在黑龍江,估計沒人相信,沒人買。納斯達克也屬於一種符號、一種烙印,你科技企業、網際網路公司在這塊上市,他能給公眾一種靠譜的感覺。

  • 2 # 韓鍾雨

    納斯達克的基本國外的基金運作的多!利潤很豐厚!大陸的上市公司運作模式不同!而且國外上市的創業企業基本都是大陸不認同的!或者說是很厲害的企業!分紅過多!大陸的韭菜看看就好了

  • 3 # 哥哥125014379

    主要還是股權結構的問題。阿里巴巴剛建立,國內沒人投資,一家小公司,誰也不會下這樣的賭注,銀行更不可能。阿里引進了孫正義的日本軟銀,變成外資控股,註冊地一般也在國外,在百慕大註冊的比較多。這樣的股權結構國內無法上市,也只能去門檻低的納斯達克。BAT(百度,阿里,騰訊)同理。

  • 4 # 風雲學會陳經

    大陸公司去美國上市可能的原因不少,但最重要的因素是,A股以及中國資本市場有不少限制。中大陸地的股市指導原則,以及資本市場的特殊性,讓很多公司無法選擇在A股上市。

    首先A股的審批有時看上去比較嚴,例如主機板需要連續三年盈利。但這不是太大的問題,創業板其實只要兩年盈利累計1000萬就行,甚至一年盈利也可以,不算高。最主要的障礙,是各地分別有上市指標,排隊的企業非常多,很難排得上。

    而納斯達克沒有硬性盈利指標要求,要求可以低到“最近一個財政年度或者最近3年中的兩年中擁有100萬美元的稅前收入”。

    其實企業在A股上市了,估值是不會低的,光論公司的總市值A股是很誘人的。所以有一些公司搞借殼上市,或者從美股退市回中國。如奇虎360就從美股退市了,在A股借江南嘉捷的殼上市,市值比在美國高得多,都要超過在美股上市的百度了。

    但是不少企業仍然要跑到納斯達克去,時間等不起,發展等不了。有些企業拿了風投的錢,對於上市是有規劃的,到時間了就要上市套現,甚至有對賭協議,不能上市就得高價回購。在A股上市,時間很不好控制。

    有些企業有很多外資,如果在A股上市,就算上成了,外資如何套現退出也不好說。中國是有資本管制的,有些外企賺的錢要匯出中國都需要特批。如摩托羅拉總公司財政狀況出問題,想從中國分公司匯回5億美元,就由中國中央政府特批了。如果外資佔股大的企業在A股大規模上市套現,對中國資本市場開放與否的影響會非常大。

    當然,理論上來說,如果非要吸引公司在A股上市,這些問題都是可以解決的。但現實情況是,中國經濟與中國公司發展的速度,快於中國資本市場的發展。

    中國A股只有不到30年的歷史,而美股歷史上百年,即使是納斯達克也有50年了,遠比中國股市成熟。因此,部分快速發展的中國企業選擇到更為成熟的美股上市,是可以理解的自然現象。

  • 5 # 全天候科技

    首先,美國是全球最大的資本市場,有利於融資,提高上市公司的知名度。

    在納斯達克上市的中國公司市盈率普遍都高於美國其他的市場。同時,也高於世界其他的主要市場,包括像歷史最悠久的倫敦交易所、區域性的香港和新加坡交易所等。

    第二,納斯達克高效率,而國內上市審批覆雜。

    國內上市的審批條件十分嚴格,國內A股市場(包括創業板),對公司上市的業績與淨資產都有門檻要求。比如連續幾年贏利,股東要超過一定人數,持有百分之幾的股東要達到幾個等等,很多中國企業無法達到A股上市要求。而國外相對條件要寬鬆的多,只要你未來成長性好,目前虧損也能上。

    第三,納斯達克低門檻,嚴監管。

    在納斯達克有三套財務標準來考核什麼樣的公司可以上市。其中有一套是針對盈利模式的,即淨資產1500萬以上,市場流動值超過800萬美元就可以了。這個標準對於國內大多數上市公司來說,條件並不高,甚至可以說是比較低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願意沉重地活著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