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陳鈴風180

    個人鑑定,十幾年之內恐怕不行,一方面由於英語的重要性,現在國際重大的政治、商貿場合都是用英語,前沿學術論文也是用英語發表。另外一方面,大陸現在英語老師那麼多,船小好調頭,如果一下子幾百上千萬人都失業了,會很恐怖。

    另外作為一個本科是外語外貿大學的英語翻譯專業畢業,現在師範大學的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研究生的我,有幾點拙見:1.英語不應該在小學就開始培養,太早了,沒有用。2.應該發展多重外語,如法、德、意、日、韓、俄、西、阿等,由學生根據興趣選修學習。3.應該有針對性培養,比如商務英語、學術英語、外交英語等等,重視口語交際,不要只是考試。

    另外,在漢語國際教育方面,越來越多的外華人也正在努力學習漢語,我們也期待著漢語有一天那個出現在世界的每一個角落

  • 2 # 一起Learning

    如果是把英語當成一門學科的話,個人認為把英語作為考試科目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就好像其他學科一樣的道理,既然是一門學科了,那就避免不了考試了。

    其實,從個人需求的角度來看,不同的人需要使用英語的程度是不同的。比如說,有些人學英語確實是當做一種興趣,確實是把英語當做一門語言去學習的,而不是為了應付考試。有些人由於工作中,需要使用到英語。而有些人不管是生活還是工作,都幾乎不用使用英語,那肯定覺得不應該把英語當做一門考試。

    所以說,英語,既可以當成興趣學習,也可以當成學科研究。

  • 3 # 農忙君

    我想題主想問的關鍵是時間,即什麼時間才不需要強制性的、普遍性的學習。我想這個問題可以這樣回答:

    漢語什麼時候才會全球普及,從而漢語取代英語地位,成為世界性語音?

    近來國家提出了四個自信:道路、理論、制度、文化自信。其中的文化自信即涉及我們的語言文字何時全球普及的話題。

    我想這四個自信可以給予我們戰略定力,即從戰略層面上看,普及是必然的。

    但是戰略上的成功不能成為我們戰術上懈怠的理由。我們必須看到在戰術層面我們的短處,如以下方面:技術創新上、理論創新上、文化傳播與認同上,我們都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我說的以上不足大家可以看看現實中的例項,試著問自己幾個問題:國內最強的企業有什麼全球頂尖技術?nature,science上有多少中國研究機構的文章,文章的數量與中國科研人員的數量,及華人口的數量是否匹配?中國的中中國產電影在國外電影市場票房佔有率如何?是否與中國的國際地位相符?

    大家如果回答完這幾個問題也許就能理解我說的戰術層面不可輕視了。

    目前大家耳熟能詳的孔子學院都是國家佈局的戰略層面的東西,什麼時候變成純粹民間行為了,就是外華人打心底裡接受中國文化的時候!

    大家可把現在的大陸英語培訓行業的樣子想象一下漢語培訓機構在國外的情況,那個時候就是題主期望的時候了。

  • 4 # 天涯鐵鉤

    英語是一門工作語言,沒錯僅僅是為了工作,因為世界人民需要一種都聽得懂的話來交談。伴隨全球化浪潮推進,前有日不落帝國睥睨世界,後有美利堅山姆各種被抱大腿,所以英語逐漸成為了世界通用語言。到目前為止,主要國際組織工作語言都是英語,包括在中國開國際會議,也要用英語交流。

    但是英語是完美的嗎?顯然不是。從準確性來看,英語不如法語,法語因為其用法的嚴謹,所以像法律條文這種嚴謹的重要檔案在國際上都是用法語書寫,聯合國將英語定為第一發言語言,法語為第一書寫語言。從簡潔上講,英語不如漢語,漢語的高抗噪能力,使得發音不必費力,唇舌運動幅度比英語之類明顯小,漢字由於割裂了文字與讀音,快速閱讀中文文獻的時候,是不會注意文字的讀音的,而是直接領悟了文字的意思。表音文字就很少有這種情況。

    那是否需要專門學習英語呢?我認為是必要的,就像開門需要鑰匙,吃飯需要筷子一樣,英語是瞭解世界的最重要的工具。現代生活中沒有人不用電腦,那麼電腦的“enter”“shift”“delete”都是什麼意思?金融服務的“visa”“mastercard”有什麼區別?買到“made in China”的阿瑪尼是不是水貨?或者收發E-mail,玩iphone,打warcraft,都是需要一點英語基礎。對於年輕人來說,不懂英語是無法謀得理想工作的。當然學英語不是指練出一口地道倫敦音,而是能克服工作中的語言障礙,正常交流即可,口音不是問題,印度人日本人的口語比華人爛的多,一樣和英美人士說的不亦樂乎。

    英語作為考試,主要是保證它的普及率,使考生必須具備聽說讀寫技能;如果僅僅作為常識瞭解,主動學習的人仍然有但數量少很多,其中努力練習聽力和口語的人恐怕會更少,從長遠看,是不利於能力提升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30歲女,一直想入編了再結婚,可一直沒考上,應不應該再熬兩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