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安於fairy


    儒家在先秦遭墨、法、道等學派的激烈批判,在秦代和漢初遭統治者排斥,在六朝先後受玄學、佛學的挑戰,在“五四”反孔非儒高潮下歷空前之厄,但還是綿延至今,其原因是因為儒學植根於中國固有的價值系統而又能隨時自我調整,能夠適應時代和社會的變化,而且相當大的程度上是由於它是東方最有價值的知識系統,以至於在某種意義上說它是國學(傳統文化)的代名詞。瞭解它在歷史上各個時期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對理解儒家思想在中國傳統文化的地位有一定作用。


    一、孔子


    孔子,儒家建立人,思想核心是“仁”和“禮”。提出“仁者愛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為政以德”,要求統治者體察民情,反對苛政和任意刑殺,提倡廣泛的理解和體貼他人,以愛人之心調節與和諧社會人際關係,穩定社會秩序,具有古典人道主義的性質。主張“克己復禮”,做人要剋制自己,使自己的行為符合“禮”的要求。為了實現“禮”,孔子進一步提出了“正名”的主張,即按照周禮的制度把當時已經混淆了的社會等級秩序矯正過來,達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名正言順,貴賤有序,這是孔子政治思想中的保守部分,被各朝各代統治者作為施政的工具,使儒家文化後來發展成為中國古代正統文化也使孔子飽受各種爭議,被改革者視為影響社會程序的阻礙之一。


    二、孟子


    孟子,儒家理想主義派代表,核心思想是“仁政”,主張“政在得民”,要養民、教民,取民有制,反對苛政;主張給農民一定的土地,不侵犯農民勞動時間,寬刑薄稅。提出“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民本”思想,認為決定統治者統治地 位的政治基礎是民心向背,民心歸服是統一天下的決定性因素,推崇“得民心者得天下”。孟子的主要哲學思想是“性善論”,認為“仁、義、禮、智”是人們與生俱來東西,不是從客觀存在著的外部世界所取得,雖為唯心主義說法,但以“性善論”為人們修養品德和行王道仁政的理論根據,有一定的積極意義。


    三、荀子


    荀子,儒家現實主義派代表,繼承並發展早期儒學的“禮樂”思想,並吸納了法家的法治思想,主張禮法並重、王霸兼行;發展了先秦時期的自然論,提出了具有樸素唯物色彩的天道觀;在人性論上與孟子相對立,提出了“性惡論”,認為人性只限於食色、喜怒、好惡、利慾等情緒慾望,君子、小人都一樣,“人之生也固小人。”“人之生也固小人”就叫作“性惡”。至於仁義,則是由後天所學、所行、所為而獲得的。荀子提出人定勝天,重視人的作用,激發了人的進取心

  • 2 # 一往無前微風3a

    儒家思想的主要內容是中庸思想,代表人物孔子,論語

  • 3 # 使用者7657636601738

    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作品:《孔子》、《孟子》、《荀子》 當然,到後來還有董仲舒、程頤、朱熹(繼孔子後最博學的大儒)、陸守仁、王陽明等等。


    儒家是戰國時期重要的學派之一,它以春秋時孔子為師,以六藝為法,崇尚「禮樂」和「仁義」,提倡「忠恕」和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主張「德治」和「仁政」,重視道德倫理教育和人的自身修養的一個學術派別。


    儒家強調教育的功能,認為重教化、輕刑罰是國家安定、人民富裕幸福的必由之路。主張「有教無類」,對統治者和被統治者都應該進行教育,使全國上下都成為道德高尚的人。


    在政治上,還主張以禮治國,以德服人,呼籲恢復「周禮」,並認為「周禮」是實現理想政治的理想大道。至戰國時,儒家分有八派,重要的有孟子和荀子兩派。



    孔子是儒家學派創始人,他提出“仁”,具有古典人道主義的性質:主張“禮”,維護周禮這是孔子政治思想中的保守部分。儒家文化後來發展成為中國古代正統文化。


    孟子是戰國時期儒家的代表,他主張施行仁政,並提出“民貴君輕”思想;主張“政在得民”,反對苛政;主張給農民一定的土地,不侵犯農民勞動時間,寬刑薄稅。


    荀子對儒家思想有所發展,在人性問題上,提倡性惡論,主張人性有惡,否認天賦的道德觀念,強調後天環境和教育對人的影響。其學說常被後人拿來跟孟子的‘性善論’比較,荀子對重新整理儒家典籍也有相當顯著的貢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家庭教師裡彭格列家族的成員分別有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