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天和Auto

    難·豐田選擇比亞迪作為核心總成供應商等於人設崩塌

    假設:

    北汽集團和比亞迪合作長城汽車和比亞迪合作長安汽車和比亞迪合作

    怎麼看?

    相信大家都會認為這是強強聯合,即便在三電技術領域裡的這些企業不如比亞迪的功底紮實;因為這些車企和比亞迪早就不在同一條賽道上,各自都是在取長補短,而且都是自主品牌,這就會形成一種“結盟”的感受。可是豐田和比亞迪的合作就完全不同了,因為豐田和比亞迪明爭暗鬥了很多年。

    如果沒有比亞迪的雄起,信不信豐田的“THS E-CVT HEV”汽車還敢再賣二十年?!

    毫無懸念,如果沒有比亞迪推出的四代DM插混系統的話,現在提到混動車不會有其他車,必然只有豐田的油電混合車;其實日本車企相比歐美車企的思維還是要活躍一些的,畢竟在二戰之前的工業體系幾乎被摧毀殆盡,戰後的日本工業體系是要重新構建的,而且之前和之後的心態會發生很大的變化,這會讓日本更積極的追尋一種可破局和反超的新技術。

    而歐美已經在以石油為基礎的產業鏈體系和利益鏈條裡形成思維定勢,燃油動力汽車是其目前最為穩定的利潤奶牛,所以歐美是要堅持走燃油車技術路線的;在這條賽道上的日本車企註定沒有破局的能力和機會,於是就開始研究混合動力汽車。

    這些車讓豐田和一系列日系汽車品牌打開了全球主流車市場,在經歷了多輪的經濟和石油危機的衝擊後,節能車才是人們最需要的車;需求的變化成就了豐田,同時也讓豐田成為了之前的歐美車企。說白了就是形成了一個新的思維定勢,讓這種技術成為了豐田的利潤奶牛;至此豐田也進入了穩定期,而資本主義國家的支柱產業一旦進入穩定期則不會再有上升期,等待其的必然是下沉;因為穩定的行業具備“鈔能力”,形成規模之後,資本就不願意再變了;任何新技術的普及初期都是沒有利潤或利潤極低的,所以豐田和整個日本汽車工業都被禁錮在了這個層級上。

    可是起步更晚一些且制度不同的中國汽車工業體系有更活躍的思維,也有更多的“可參考”,於是就出現了比亞迪這種企業。

    想要節能的話就給汽車裝上電動機吧,在汽車可用的各類發動機裡,沒有比電動機更安全、更耐用、更安靜,以及更節能的選項;電動機的效率是內燃機的好幾倍,用電動機則必然能節能,只是為了保證補能便利性還需要內燃機作為輔助,豐田的油電混合就是個不錯的思路。但是豐田的油電混合技術是以電動機來輔助內燃機以實現降低油耗,這就像沒有分清主次一樣,比亞迪糾正了這個錯誤,選擇以電動機為主、內燃機為輔的思路。

    結果不難判斷,全新的思路實現了綜合能耗的進一步降低,並且還伴隨了效能的大幅提升;至此比亞迪的混動技術具備碾壓豐田混動的實力,理論上以豐田的技術同樣具備升級潛能,可是諸多外在因素的限制使其沒有或無法選擇技術升級。

    這是一個重要的轉折點,豐田在無法透過技術戰勝比亞迪的時候,忽然出現了一批批的攻訐比亞迪混動技術的ID;這種現象初時被視為豐田忠實使用者的行為,但持續了多年之後,似乎大家都瞭然了。比亞迪也不能任由一種潛心研發多年的技術成果被抹黑,於是就開啟了長達多年的“辯論棧”,當然文字描述還是隻能說這是使用者們的理念之爭。

    兩個品牌的兩大使用者人群,持續了多年的“辯論”,時間久了就有些“鬥爭”的程度了;所以這兩個品牌最終一旦分出勝負,勝的一方會獲得一切好評和巨大的市場份額,敗的一方則會一敗塗地,包括其之前的使用者忠誠度也會指數級下滑。

    豐田在混動汽車和電動汽車的銷量上已經遠遠被比亞迪甩開,在車輛的效能、操控、能耗包括設計等諸多方面也有較大差距;敗局是註定的,但如果豐田只是輸在了市場還則罷了,慢慢升級現有的技術則未來還有機會翻盤。反之,此時選擇了比亞迪作為核心總成供應商則等於自承敗局,這對於其使用者的自尊心幾乎是毀滅性的打擊,品牌形象也會剎那間崩塌;此時還在選擇豐田的混動車或新能源汽車會被怎麼看呢?所以豐田以“BYD INSIDE”的模式造車,幾乎等於“自殘”,豐田不再有機會了。

  • 2 # 喬木的十三爺

    很有可能!

    豐田作為燃油車時代銷量霸主,其知名度可以說是獨一無二,由於其燃油車經濟耐用,幾十年來已建立良好口碑和深厚的使用者信任度。同樣,比亞迪的新能源車三電核心技術,也因為其新能源車迅速崛起一炮而紅。但即便比亞迪的車子價效比已做到極致,銷量也一騎絕塵,在國內依然充斥著各種品控、品牌等各方面的質疑,這是燃油車時代遺留下來的產物,需要時間去消化沖淡,國外消費者更是對比亞迪品牌的乘用車知之甚少。

    豐田的品牌+比亞迪的三電技術,比豐合作的產品就可能成為既有產品力又有品牌效應的產品,這種產品成為爆款並不會讓人意外,只要豐田不把比豐合作的產品定價太高,成功的機率應該比較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在微微笑是什麼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