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新銳歷史

    公元11世紀末、12世紀初,宋和遼開始衰落,崛起於中國東北的女真族建立起金政權,金先後滅遼、(北)宋,又不斷南下襲擾,從而形成金和南宋的長期戰爭。

    南宋初期的抗金戰爭,自1126年至1141年,前後持續十五年,前期金軍數次大規模南下,橫掃黃河南北,並一度深入江準,佔建康,下臨安,長驅明州,但仍不免被迫撤兵。

    金軍後來的進攻,先敗於和尚原,又敗於順昌,再敗於郾城,主力受創,各路師潰,宋軍在抗金中也曾出現有利形勢,但也未能收復中原,繼續北進。

    最後雙方“議和”,形成以淮河和大散關為界的全線對峙局面。

    金朝佔領北部大片土地,軍力強盛,然而不能乘勢滅亡偏安東南的南宋,這完全是由宋金雙方軍事、政治、經濟等條件決定的。

    (南宋和金對峙圖)

    一、雙方對抗中金朝方面的優劣得失。

    金朝崛起之後,正處於奴隸制向封建制轉化的上升時期,內部較穩定,統治較鞏固,特別是擁有一支長於野戰的精銳騎兵,在平原曠野幾乎所向無敵。金兀朮曾頗為自詡地說:“自海上起兵,皆以此馬勝。”

    在戰爭中,又注意總結經驗教訓,在軍事進攻的同時,實行其“以和議佐攻戰,以潛逆誘叛黨”的策略,注意利用降附,扶植傀儡,企圖“以漢治漢”。

    在軍事上,把主攻方向指向南宋的統治中心,其餘諸路作戰略策應,牽制宋軍行動,這些都是其取得勝利的原因。

    但是,金朝畢竟由於一些帶根本性的條件的限制以及在戰爭指導上的過失,儘管連續多次發動猛烈進攻,仍不能達到滅宋的目的。

    (金軍南下攻宋示意圖)

    1、金朝統治者所發動的戰爭是以掠奪財富為目的,因而到處遭到南宋軍民的反抗。

    史載:“始金人犯中原,有擄掠,無戰鬥,計其從軍之費,及回日,所獲數倍。”以後,“南犯淮,西犯蜀,生還者少,而得不費,人始患之”。

    這樣不僅遇到南宋軍民的強烈反抗,而且也引起其統治區內民眾的反對,有後顧之憂。

    2、力量不足,兵力分散。

    金朝較之於南宋,經濟潛力和兵源都比較小而有限。金在漫長戰線實施全線進攻,兵力不敷分配,進展雖速,掠地雖廣,但無法鞏固所佔地區。

    常常愈是長驅深入,愈是處處被動,即使由全線進攻改為重點進攻,這種情況也沒有根本改觀。

    3、金朝統治者缺乏深遠的戰略考慮。

    他們不懂得在佔領中原之後,應適時將政治,軍事重心南移,控制並鞏固中原戰略要地,以便逐步向南推進。

    同時,也不懂得進一步吸取漢制,實行必要的改革,以更多地爭取漢族地主階級及其上層人士,金軍始終保守著遠端出擊,飽掠而歸的舊習。

    也未能根據江、淮水網不利於騎兵作戰的特點,利用河、海、港、湖等作為建設或訓練水師的場所,組建起一支強有力的水師。

    雖然在燕京、滁州、梁山泊等地製造舟船,但始終未建成一支水上勁旅,長於騎技,短於水戰的狀況,基本上未能改變。

    故兀朮說,南宋軍“使船如使馬”,自嘆勿如。

    這說明,在軍事上如不能克服自己的不足,吸取對方的長處,採取適應新條件的新手段,只憑一技之長,是不足以保證戰爭勝利的。

    (兀朮)

    二、雙方對抗中宋朝方面的優劣得失。

    南宋政權建立於危急存亡之時,宋高宗等也曾採取過些穩定內部、積極抗金的措施,但由於基本原則是妥協求和,偏安自保,因此許多有價值的抗金謀議和措施沒有付諸實施。

    其所以能屢呈危局而不滅,井一度出現北進的較好形勢,乃是由於以下原因所致:

    1、南宋軍民的積極抗金斗爭,對於維持危局,穩定戰事,起了重大作用。

    在戰爭中湧現出一批有名的將帥,如李綱、宗澤、張浚、吳玠、吳璘、韓世忠、劉錡,特別是岳飛等,堅決主張和積極指揮抗金作戰,並屢次取得抗金作戰的勝利,極大地打擊了金軍的氣焰。

    黃河南北以及陝西等地廣大義軍到處襲擊金軍,或協同南宋軍隊作戰,輸運糧食,有力地牽制了金軍,使其有後顧之憂,不敢長驅深入。

    廣大軍民這種不甘屈辱、不畏強暴、堅決抵抗的行動,不僅使金軍生畏,而且使腐朽軟弱、甘願求和的南宋王室得以偏安一隅。

    (宋高宗趙構)

    2、南宋主戰將領提出了不少正確的抗金謀略,暫時或部分的得到施行,也起到積極的作用。

    南宋雖然只有半壁河山,不及北宋的三分之二,但東南和四川都是富庶之區,並擁有相當的兵力,更具有火器和水師的優勢,因而完全具備抗擊金軍的條件。

    在此基礎上,一些抗金將領都在不同時期提出過一些很好的對策:

    如李綱的“以守為策”——穩定內部和戰局,爾後伺機攻金;宗澤的以汴京為中心,聯絡義軍,南北夾擊;張浚的加強川陝、武昌、淮東防禦,以長江中游為重點,分兵扼守,把江淮防禦聯為一氣,互相策應,阻止金軍的進攻;岳飛的以荊襄為基地,聯絡河朔,乘隙而進,直搗中原等,都是大致符合各個不同時期雙方實力和各自的長處和短處的正確方針。

    儘管這些謀議,南宋最高統治者在其妥協求和的基本方針下,往往行而不果,半途而廢,甚至前功盡棄,但卻對阻止金滅南宋起到了一定作用。

    (李綱)

    3、鍛煉出一批戰鬥力較強的軍隊。

    如岳家軍等堪稱是抗金的勁旅和干城。岳飛治軍,紀律嚴明,“行師用眾,秋毫不犯”,其軍“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滷(擄)掠”。

    岳飛及其部將能做到與士卒同甘苦,這在封建時代是難能可貴的,他指揮作戰,不拘常法,常常出奇制勝,岳家軍及南宋其他水陸各軍,在抗金中的戰績,大有利於保住南宋政權。

    以岳飛軍為主的南宋反攻中原的作戰,雖然由於投降派的阻撓和宋朝統治者一貫對將領擁兵的猜忌,使大好的反攻形勢廢於一旦。

    但是,反攻中原之戰畢竟是南宋廣大軍民抗金戰史上光輝的一頁。

    (岳飛)

    總結

    紹興十一年(141)年四月,岳飛被授為樞密副使的高位,實則被解除兵權。不久,遭秦檜誣陷,岳飛、岳雲、張憲等被罷官,於十月十三日入獄。

    十二月二十九日,一代抗金名將岳飛被以“莫須有”的罪名“賜死”,宋與金訂立和議。約定宋金雙方東以淮水為界,西以大散關為界,將準水上游的唐州、鄧州和陝西商、秦兩州的一半,都割歸金王朝統治。

    南宋初期的抗金戰爭至此以稱臣納幣,訂立屈辱和約結束。

    綜上所述,南宋之所以在與金朝的抗爭中能夠屢呈危局而不滅,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兩方面的原因:

    一方面,金朝統治者所發動的戰爭是以掠奪財富為目的,因而到處遭到南宋軍民的反抗,再加上金朝統治者缺乏深遠的戰略考慮,兵力分散。因此,金朝儘管連續多次發動猛烈進攻,仍不能達到滅宋的目的。

    另一方面,南宋軍民的積極抗金斗爭,對於維持危局,穩定戰事,起了重大作用。尤其是南宋主戰將領提出了不少正確的抗金謀略,暫時或部分的得到施行,也起到積極的作用。

    -END-

  • 2 # 孤寡老人講歷史

    南宋初期能在金國的壓力下屹立不倒,甚至還能有一定的進攻能力,是有很多方面原因造成的,最主要的是以下幾點:

    第一:金國胃口太大,但人手不足

    金國崛起的時候,不過是一個幾十萬人口的部落,在短短的幾年內,滅掉的遼國,還攻佔了宋朝轄下的幾乎整個北方領土,加起來的地盤有多大?想想都恐怖,以金國那麼點人口,要想完全的消化佔領區是很困難的,需要大量的時間。

    實際上,金國在原來宋朝的北方領土上就已經是焦頭爛額了,到處是反金起義,金國剛開始在原宋朝領土上是採取的扶持漢族士紳來管理,他自己是沒法管理的,沒那麼多官員和信得過的軍隊,金國也沒管理經驗,先後扶持了兩位皇帝,一個是劉豫,一個是張邦昌。

    金國想著讓漢人治理漢人,然後每年給他們進貢就完了,但結果很無奈,張邦昌根本就不敢做皇帝,金軍一撤退,他就投降南宋了,劉豫倒是敢,但他被岳飛打得完全沒有還手的能力,不停的找金國求救,金國一看,這樣不行,乾脆還是自己來治理。

    於是把劉豫廢掉,開始由金國自己來管理黃河以北的原宋朝領土。前面說了,北方到處是反金起義(岳飛最後一次北伐時,起義軍都跟岳飛聯絡好了,結果被十二道金牌給廢掉),金國要到處滅火,要恢復生產等等。

    這樣他就沒有精力去進攻南宋,金國需要漫長的時間來消化佔領區,北邊這一點點地方都沒折騰清楚,真要打贏南宋,再拿下長江以北的地盤,金國會活生生的被撐死,他管不了的。

    第二:宋軍並不是不能打,南方的地利也不適合金國的騎兵縱橫

    宋朝的軍隊不是不能打,和西夏對抗了一百年的西軍就很能打,關鍵是朝廷重視不重視軍備和戰鬥力的問題,後來能獨抗蒙古半個世紀的軍隊怎麼會不能打?到南宋時,形勢相當危急,朝廷開始重視軍隊,各種優待都給出去,把宋軍的潛力完全的發揮出來,和任何軍隊都能掰掰手腕的。

    “中興四將”加上吳階,都曾經打敗過金軍,生生的把頹勢給拉了回來,而且,長江和長江以南的江南水網地帶也是金國騎兵無法面對的天險,韓世忠在黃天蕩用8000人就把金兀朮的10萬人給圍住了,要不是有內奸,這10萬人沒準就被韓世忠的8000人給滅了。

    在這種情況下,金國沒有能在南方戰場上戰勝宋軍的把握,後來的蒙古人是用的漢族軍隊前赴後繼,才擊敗的宋朝,金國當時還沒有消化掉北方,也就沒有僕從軍幫忙,只靠金國和原遼國的軍隊,在南方是沒盼頭的。

    第三:金國內部也有政治鬥爭,拖住了他前進的步伐

    金國剛造遼國的反時,是相當團結的,人口少,不團結也不行,但當地盤越打越多,財富越來越多時,內部的爭權奪利也就隨之而來,金太祖死後,繼位的是他弟弟,也就是金太宗,金太宗死後,帝位又還給了金太祖的兒子。

    但這樣一來,就相當於完顏一族內部出現了兩個當過皇帝的家庭,他們的後代肯定是要爭鬥一番的,誰也不願意屈居其下,而且金國的江山越來越大,意味著大家手中的權力也越來越大,不可避免的會有權力之爭。、

    比如完顏宗翰(演義中的粘罕)就因為權力太大,威脅到金熙宗的皇權,被內部清算,跟著他的部下被殺掉一大批。這些內部爭鬥極大的牽扯到了金國的精力,無法給予南宋絕對性的壓力和進攻。

    綜合以上幾點,金國基本上沒有太大的可能消滅南宋,完全吃不下來,反而南宋在穩定了局勢後,有了反擊的可能,只不過宋高宗不想打,金國也打不下去,雙方一拍即合,於是有了停戰的“紹興合議”,金國可以安心消化北方,南宋也藉機整頓內部,主要是消除武將的威脅,比如冤殺岳飛,逼迫韓世忠退休等等,等到金國學會治理了,實力也有了的時候,在金國更北邊的蒙古又崛起了,金國開始自顧不暇,哪還有能力消滅南宋?

  • 3 # 小影觀史

    南宋初期抗金,是宋高宗趙構自身兩面性的寫照,趙構主戰,則南宋主戰派對金作戰屢屢得手,趙構主和,則南宋割地賠款,但金國也會因此延緩對南宋的軍事進攻。正是趙構的亦戰亦和的態度和決策,墊定了南宋初期抗金的一些較好形勢,而南宋經歷了紹興和議(宋高宗)、鎮江保衛戰、隆興和議(宋孝宗),硬是堅持到中後期的聯蒙滅金。那麼分析南宋初期的抗金局勢,為何能多次轉危為安呢,有以下幾個原因。

    靖康之恥

    靖康之恥是南宋開始的歷史事件和時間標誌,是金朝滅宋的軍事緩和期,同時也是南宋抗金的軍事決戰期。

    在金朝攻陷北宋都城汴梁的戰爭前期,攻擊是受阻的,宋欽宗自知金軍伐宋勢頭正盛,東京危如累卵,即詔趙構、宗澤積極備戰,在朝廷檄文各地舉兵勤王的詔令中,多半是不起作用的,但宗澤卻成了抗金的一枝獨秀,在開德之戰和大溝河之戰中,宗澤率軍對抗金軍,均以少勝多,打擊了金軍的氣焰,但考慮到軍事力量懸殊,宗澤為儲存實力而有序撤退,在保衛都城上遲了一步。也是因為當時趙構統率各路義軍會戰京都,在抗金之戰前期沒有有效的組織致使汴梁被攻陷,二宗被俘,趙構堂而皇之的即為,開啟南宋時代。

    金軍以攻陷宋都、俘虜二宗為軍事節點,佔據了北宋大片土地,培植傀儡勢力,公元1127年,金國從東京撤軍,立張邦昌為楚皇帝。同年趙構於南京應天府即帝位,公元1129年金國又立劉豫為帝,國號齊,以加強對黃河以南地區的統治。達到目的金朝為了鞏固北方佔領的土地,南下攻宋的軍事行動緩和了許多,而南宋經歷了靖康之恥,主站情緒異常高漲,求和派的勢力被年輕氣盛的趙構所打壓。這是南宋初期抗金之戰的大背景,當然也是兩個國家自上到下的軍事態度。

    逃跑冠軍的悲慘人生

    如果說剛即位的宋高宗趙構沉浸在靖康之恥的國破家仇中不能自拔,而自己成長於勤王和東京保衛戰的戰爭年代,對金朝剛開始的態度是又怕又恨的,所以趙構有意重用主戰派,以李綱、宗澤為相、韓世忠為主要將領對金作戰,但宋軍的軍事實力遠不及金軍是客觀存在的事實,而與金軍的作戰中,宋金雖然經歷了和尚原之戰和黃天蕩大捷,遲滯金軍南下西進的計劃,但終究是敗多勝少,由以富平之戰,讓剛剛拼湊起來的宋軍遭遇重創,從此,趙構經歷了被金軍逼得搬家的境地,從應天到臨安,從陸上到海上,趙構確確實實是怕了。

    這邊宋朝的軍隊和金軍苦戰,保衛南宋的勢力範圍,那邊趙構的思想卻有了明顯的轉變,趙構即位於靖康之變,看似是形勢所逼,臨危受命的意思,但和被金軍欺負動盪的日子相比,趙構卻慢慢習慣了當皇帝的感覺,這就是南宋抗金的軍事鬥爭為何一直沒有進行到底的原因,後期的岳飛也成了趙構這種戰少和多思想的犧牲品。但是無論如何,南宋政權對北宋失地還是抱著相當大的幻想的,從黃天蕩大捷始,到朱仙鎮大捷止,南宋確實在和金軍的軍事鬥爭上持穩中向好的局勢。而趙構時不時的向金朝示弱求和,也讓金朝內部也出現了主戰、主和兩派,甚至主和派還佔了上峰。

    不管怎麼說,宋軍在防止金軍南下的作戰勝利,趙構對金朝的求和,都失在不打折扣的在延續趙構所統治的南宋政權,以這條線索為準繩,如果南宋百姓不堪屈辱,農民起義頻繁,那麼迫於壓力,趙構有意重用主戰將領,對金作戰勢好,但為了緩和宋金矛盾,趙構又會擔心主站將領擁兵自重或功高蓋主,不合時宜的丟擲求和訊號,為的是讓自己過幾天安穩的皇帝日子,這就是趙構本身,也是南宋南宋抗金的局勢所限。一切都為了那個皇位,和皇位賴以存在的江南半壁江山。

    金朝的滅宋不徹底

    如果說前期的金國在攻伐北宋上確實是承繼了滅遼的勢頭,用大將、領重兵,對宋作戰不遺餘力,但嚐到了靖康之變的甜頭後,在對付宋高宗的南宋上面確實出現了內部分歧,而在對宋外交上的失誤和主和派的抬頭,讓金朝這種戰勝國損失了河南、陝西的統治,這對於金朝的主戰派來說無疑於奇恥大辱,而金熙宗的主和,讓金將完顏宗弼的對南宋作戰中受到朝廷掣肘,而右丞相完顏亮在弒君後,其積極攻宋的作戰部署也因平叛西北、清洗功臣等而大打折扣,終於,采石之戰,完顏亮親征大敗,金軍一蹶不振,宋軍趁勢反撲。

    回到題目,南宋初期的抗金之戰小勝,是受到多方面因素所影響的,而在南宋抗金中所表現出來的軍事是政治的延續,成了南宋存在的原則和基礎,如果說抗金之戰的小勝能換回政權延續的短暫安寧,那麼其效應會被放大,如果說軍事抗爭、甚至北伐,會不利於南宋政權的統治和延續(例如岳飛迎取二宗),那麼即使是大勝,也終會遭到打壓和失敗。

  • 4 # 物質文化史

    這個問題得分兩個方面來說,一方面從金朝在佔領後的政策和具體形式來說;另一方面得從南宋在江南的具體表現來說。

    從金朝方面來說:

    第一,其在攻滅北宋後的經濟政策和政治政策是歷史的倒退,很不得人心。金朝建國初期處於奴隸制社會,而北宋早於是封建社會,金朝為了相容而採取了“南北兩院”的制度。但金朝並未放棄與奴隸制適應的“猛安謀剋制”,其結果就是女真人日趨文弱化,但經濟卻較北宋時期嚴重退化。金朝勢力內部的保守勢力推行的將耕地轉化為草場以發展畜牧業的政策導致了經濟和社會的嚴重退化,人們食不果腹,支援金朝的基層勢力嚴重被削弱。

    現代有學者估計,金滅宋後,中國北方社會發展被倒退了至少兩百年。

    第二,滅北宋後,北方出現的蒙古人對其牽制,使其無法專心對付南宋和西夏的侵擾。自蒙古出現在女真人視線之中時,女真人對蒙古就一直採取“ 分而治之”和屠殺掠奪的“減丁”政策,這無疑增加了蒙古人對女真人的仇恨。在女真人忙於宋金和戰時,鐵木真終於找到機會在蒙古大草原興起,繼而發展為一股金朝人永遠無法戰勝的勢力。野狐嶺一戰,金朝主力被蒙古人消滅,從此金朝再也無力應對蒙古人的威脅,也無力對宋朝構成威脅。

    第三,佔領宋地後,將人口按民族分級的做法極大傷害了漢族在內其他民族,從而對其並不擁護。在佔領漢地後,其一直搖擺在沿襲使用“猛安謀克”或是漢族的官僚體系,即使是採取官僚體系其中上層人物也幾乎全部是女真人。這樣做的矛盾是:女真官僚無法勝任治理漢地的任務,而女真人也由此變得文弱化。比如說1168年朝廷從猛安謀克中遴選侍衛親軍,結果“其中多不能弓矢”。

    第四,金朝建立以後,其統治階級內部矛盾極大消耗了其實力。1150年金煕宗被右丞相完顏亮殺死,完顏亮在攻打南宋失敗後也被兵變殺死。

    從南宋方面來說:

    第一,還於舊都成為南方漢族的普遍願望,即使趙構偏安,也不得不做出一些行動。這其中最具代表就是岳飛北伐和韓世忠在黃天蕩大敗金軍,雖然宋朝內部總是有偏安一隅的聲音存在,但確實南宋此時已經具備了反攻的條件。

    第二,遷都杭州後,南宋經濟進一步發展,國家實力增強。由於大量漢族人口隨趙構南渡,加之原本南方的田地就較之北方肥沃,此時期南方迎來了一個大發展時期。“蘇湖熟,天下足”的說法就是在此時期興起的,當時農作物的畝產量比唐代提高了三倍之多。商品經濟進一步發展,景德鎮開始成為全國制瓷業的中心,造船業的興盛使遠洋貿易成為可能。這些都為南宋軍隊提供有力的物資保證。,

    第三,南宋有長江作為保護,而江南地區地形水網複雜,不利於金朝騎兵發揮戰鬥力。在這種情況下,金朝又沒有原先北宋地區漢族等其他民族的支援,完全無力對南宋展開戰鬥。這樣,就形成了只能南宋打金朝,金朝無法打擊南宋的局面。

    總結

    金滅北宋後,由於其並不適應漢族的封建社會,雖然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但收效甚微,同時還將自身民族能征善戰的優良傳統丟棄了。而宋高宗南渡後,北方人民豐富的生產經驗被帶到了南方,配之以南方得天獨厚的物質資源,從而大大提高了南宋的生產力。此消彼長,南宋此時軍事力量強於金也就不奇怪了。而蒙古的興起又加速了這一過程。相信,如果沒有蒙古的興起,隨著時間的推移,南宋滅金也只是時間問題。

  • 5 # 鄭秦雲

    請稍微有點歷史常識的人們對那段歷史千萬別吹,千萬別誇。想起宋朝推行崇文抑武政策,搞得北宋幾乎滅國,靖康恥讓人至今猶感恨難平,仇難消,讓金國逮走倆皇帝,一大堆文官武將,包括秦檜在內都曾列隊受降。六千宋女,包括太后、公主、王妃等任憑金人蹂躪….一個偶然原因一一宋高宗逃到江南,建立南宋,偏安一隅,被金國作為子國籠罩,年年納貢稱臣,後來與蒙古韃子合謀掐滅金國,受盡了屈辱。那時宋朝崇尚酸文假醋,人們多是追求腐儒地位,出了個儒家三聖朱熹,搞什麼程朱理學,大力推行婦女纏小腳的醜惡事業,開啟了八股選仕制度…樁樁件件罄竹難書。武將多沒有好下場,大將狄青被人毒死,楊家將七零八落,最後沒法搞了個十二寡婦徵西。總是奸人當道,潘仁美笑到了最後,岳飛父子三人遭秦檜等陷害死於非命,韓世忠和梁紅玉雖名噪一時,最後遭人暗祘飲恨山中,還有呼家將的肉囚墳,某些抗敵英雄世家的鐵囚墳…,武將多無好下場。若非宋孝宗替岳飛翻案,秦檜等人也會笑到最後。宋史開啟了漢族歷史的血淚篇章,以致造成了部分少數民族憑藉騎射和冷兵器優勢,建立元朝和滿清,騎在漢族人脖子上敲骨吸髓,作威作福。宋孝宗雖然一度振興長城,興武強邊,但畢竟"落花流水春去也",理想豐滿,現實骨感。宋朝多災多難,但北宋+南宋瀝瀝拉拉存續了318年,比唐、元、明、清都長命,但絕無誇讚的資本。廣大漢族民眾多吃苦受罪的血淚往昔絕非炫耀的素材。

    咸陽人

  • 6 # 晚亭與落霞同暉

    北宋亡于靖康之年,原因有很多。

    1,五代時的兒皇帝石敬瑭把燕雲十六州拱手送給了遼國。使後來北宋的國都開封僅剩黃河一道防線。

    2,北宋重文輕武的國策使武備鬆弛,加之檀淵之盟後,北部邊境無戰事長達近百年。

    3,北宋末年各地相繼爆發了農民起義,徽宗應對起來己顯吃力。

    4,金滅遼後,國力正旺,而北宋漸衰,盛衰相比,高下立判。

    金兵做為虎狼之師,強渡黃河,攻陷東京,擄走徽欽二帝,導致北宋滅亡。但有一個事實應注意到,金華人口超不過一二百萬,而宋的半壁江山還有近億人口。儘管金人的胃口很大,但屬於蛇吞象,待康王趙構登基臨安稱帝后,己基本穩住了陣角。

    宋、金在襄陽漢水一帶形成了對峙局面。己組成了五路抗金兵馬,其中就包括著名的岳飛元帥。

    此時的金兵己屬強弓之末,黃天蕩一役,金兵主帥金兀朮幾乎被擒。岳家軍朱仙鎮大捷,距東京僅剩二十餘公里,極大的鼓舞了大宋軍民抗金收復收復失地的決心。

    再加上河北太行山還有十五萬策應的義軍。正當岳飛疇躇滿志,北擊金兵,直搗黃龍,迎還二帝還京之時,卻觸痛了南宋朝廷的投降派。高宗的私心是若父兄迎回,他的帝位不保。而秦檜本就是己投降了金兵的奸人。不同的目的,共同的利益,使這對昏君、奸臣不謀而合,連下十二道金牌急招岳飛返京,斷送了收復河山的絕佳良機。

    還編造莫須有的罪名把岳飛下了大獄。並絞殺於風波亭,真是千古奇冤,人神共憤,甚是可悲。

  • 7 # 你dayed

    南宋為什麼不滅北宋為什麼被滅了呢?是因為北宋的都城開封,四面平原無險可守。又極度依賴的漕運,一旦被切斷水路,就是一座死城。而南宋的都城臨安宋高宗隨時可以逃到海上。金兵又不善水性,根本無法追擊。宋金之所以會對峙,是因為金軍的作戰半徑已經達到了極限,無法再向南推進。同時南方水路交錯,不利於騎兵展開對戰。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飛行員在空中不會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