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杭州鴨子王

    河口沖淡水與海水分界線的位置始終處於不斷變化之中,主要是受徑流、潮汐潮流及沿岸流的制約。

  • 2 # 花開靜好11

    這個不太好說吧,汛期時閩江水量增加,分界線向外海推進;反之枯水期分界線會向陸地推進。

  • 3 # 博學多才的優悠

    水是自然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所有生物的結構組成和生命活動的主要物質基礎。從全球範圍講,水是連線所有生態系統的紐帶,自然生態系統既能控制水的流動又能不斷促使水的淨化和迴圈。因此水在自然環境中,對於生物和人類的生存來說具有決定性的意義。

    海水是鹹水,不能直接飲用,所以通常所說的水資源主要是指陸地上的淡水資源,如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地下水和冰川等。陸地上的淡水資源只佔地球上水體總量2.53%左右,其中近70%是固體冰川,即分佈在兩極地區和中、低緯度地區的高山冰川,還很難加以利用。目前人類比較容易利用的淡水資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以及淺層地下水,儲量約佔全球淡水總儲量的0.3%,只佔全球總儲水量的十萬分之七。據研究,從水迴圈的觀點來看,全世界真正有效利用的淡水資源每年約有9000立方千米。

    人類在自然界中最常見的淡水資源,主要是河流水。那麼,現在問題來了。河水和海水是如何分界的?界線在哪裡?

    河水與海水的分界線其實是不斷變化

    當你乘船出海經過河口附近海域時,往往可以看到海面上有一條不斷變動的色線。在靠近河口一側的水體呈黃褐色,而在向海一側的水體則呈藍綠色,涇渭分明,成為河口附近海域特有的一種自然現象。這條分界線是怎樣形成的,它又為什麼始終在變呢?

    大家知道,河水是淡水,海水是鹹水。河流不斷地將淡水輸往海洋,在河口附近海域與海水混合,並因此形成低鹽的河口混合水,又稱沖淡水。

    由於沖淡水的密度小於海水的密度,它浮托於海水之上,在慣性和浮力的作用下,呈羽狀流形式向海擴散。當低鹽的沖淡水在上層向海擴散時,高鹽的海水則以補償流的形式從底部楔入到沖淡水層之下。由於兩者的密度差異,在沖淡水與海水之間便形成一個介面。該介面向河口方向傾斜,在海面上表現為條呈弧形分佈的線,這條線大體上代表海水與河水的分界線。

    ▲黃河入海口海水與河水分界線

    在介面附近的海面上經常出現泡沫線,有時還可以看到油汙、塑膠、木頭、玻璃瓶及動物屍體等汙染物和廢棄物構成的碎屑線,這些成為了判別海水與河水分界線的標誌之一。如在美國哈得孫河口,曾經觀測到碎屑線延伸距離長達30千米以上。

    河流在透過河口向海洋輸出徑流淡水的同時,也將泥沙、有機質及營養鹽等物質攜帶入海。因此,源自河流的沖淡水不僅在懸浮泥沙的含量上高於外圍海水,而且因含有豐富的營養物質導致浮游植物大量繁殖,含量顯著高於周邊海水。不同河口的沖淡水或由於泥沙含量高,或由於浮游植物含量高,或兩者兼而有之,導致水色發黃,這也就是河口附近海域色線形成的原因。  河口沖淡水與海水分界線的位置始終處於不斷變化之中,主要是受徑流、潮汐潮流及沿岸流的制約。

    首先,由於河流徑流量的年際變化較大,洪季時徑流量大,沖淡水擴散範圍大;枯季時徑流量小,沖淡水擴散範圍小。如長江河口沖淡水的主體邊界,洪季時一般可達東經123°附近,而在枯季時退縮至長江河口口門一帶,相距近100千米。

    其次,沖淡水與海水的分界線會隨潮週期(包括年、月和日週期)發生脈動變化,漲潮時向陸移動,落潮時向海遷移,其移動幅度隨不同潮週期而變化。

    此外,河口沖淡水與海水分界線還受到沿岸流的影響。如長江河口沖淡水在冬季大多向東南偏轉,但在夏季時因受臺灣暖流的影響而有著向東北轉向的趨勢。

  • 4 # 知情達理漂流瓶Hv

    地面的降水最終匯入江河流向大海!叫做海納百川!可見大海的胸襟是如此的寬廣。

    以長江為例,奔騰數千公里的江水匯入東海,江水和海水是有明顯的分界線,就在江水的出海口。和海水從水的顏色上就有明顯的區別,另外從水的比重上也不相同,不能混同,所以很容易得到區別。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高素質老師有什麼特徵?